繆平均
1936年12月12日爆發(fā)的西安事變,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進程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在事變發(fā)生前的12月9日,蔣介石寫信給陜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囑在《大公報》發(fā)表剝奪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剿共”兵權由蔣鼎文取代的消息。是時張學良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兼代總司令,楊虎城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軍總指揮,軍事上歸張節(jié)制,張授楊擔任宜川方面“進剿”任務。
蔣介石的密囑內容如下:
力子主席兄勛鑒:
可密囑駐陜《大公報》記者發(fā)表以下之消息:蔣鼎文、衛(wèi)立煌先后皆到西安。聞蔣委員長巳派蔣鼎文為西北剿匪軍前敵總司令,衛(wèi)立煌為晉、陜、綏、寧四省邊區(qū)總指揮。陳誠亦來陜謁蔣,聞將以軍政部次長名義指揮綏東中央軍各部隊云。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他記者,西安各報亦不必發(fā)表為要。
中正十二月九日
邵力子及時向《大公報》記者傳達了蔣介石的密囑內容。1936年12月12日《大公報》在要聞版,刊出該報駐西安記者按蔣介石密囑內容發(fā)給報社的專電,4行標題:《陳誠指揮綏東軍事 蔣鼎文負責剿共 任西北剿匪軍前敵總司令衛(wèi)立煌為晉陜甘綏四省邊區(qū)總指揮》。《大公報》用大號字“蔣鼎文負責剿共”作主題,點明了蔣介石密囑的主要意題。電文如下:
(西安十日下午八時專電)蔣委員長派蔣鼎文為西北剿匪軍前敵總司令,衛(wèi)立煌為晉、陜、甘、綏四省邊區(qū)總指揮。陳誠日內赴太原,將以軍政部次長名義,指揮綏東國軍各部隊。邵力子、楊虎城十日晚在新城大樓宴來陜將領,邀各界作陪,到六十余人,盡歡而散。陳調元十日晚到西安。蔣鼎文對剿匪總司令職表示謙辭,但愿短期內在陜幫助進剿。據(jù)聞殘匪之消滅僅屬時間問題。
蔣介石慣用通過在國內外有很大影響的民營報紙《大公報》,事先發(fā)布解除軍政人員職務的消息,在輿論上造成既成事實。1933年蔣介石要解除楊虎城陜西省政府主要職務,《大公報》即先于1933年5月1日刊載:“(上海三十日十時專電)各省主席調動確內定……邵力子主陜?!睏罨⒊峭蝗猾@此消息,立即向行政院提出辭職。1933年5月5日《大公報》發(fā)表《國府任命陜甘兩省主席行政院昨開臨時會》:“(南京四日下午六時發(fā)專電)四日行政院臨時會議,議決準楊虎城辭陜西省政府主席職,并任命邵力子繼任陜省府主席?!薄埃暇┧娜障挛缌鶗r發(fā)專電)國府四日命令……陜西省政府委員會兼主席楊虎城呈請辭職,以便專理軍務,情詞懇切,楊虎城準免陜西省政府委員會兼主席。此令?!蚊哿ψ訛殛兾魇≌瘑T。此令……任命邵力子兼陜西省政府主席。此令?!?/p>
蔣介石和《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有特殊關系,張季鸞被稱為蔣介石的“布衣宰相”。蔣介石每有重大舉措,張季鸞多有參與。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由洛陽返回西安,準備在西安召開西北“剿共”軍事會議,部署西北“剿共”,南京政府一批軍政要員陳誠、蔣鼎文、衛(wèi)立煌、陳調元、朱紹良等陸續(xù)到達西安。1936年12月5日,張季鸞到華清池訪蔣,告以西安謠言甚盛,流行的政治氣氛以“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為標志。蔣說:“我來西安的目的,就是要平息東北軍、西北軍的分歧論調?!睆?日起,蔣介石依次召見陜西省主席邵力子及東北軍、十七路軍軍師長以及高級將領,而張、楊并未被邀請參加,致使張學良、楊虎城產(chǎn)生疑懼。
張學良、楊虎城與張季鸞、《大公報》社、《大公報》駐西安分社的記者都有密切聯(lián)系,當張、楊獲悉《大公報》將發(fā)表蔣介石剝奪他們的兵權密囑,在此危急關頭,張學良、楊虎城緊急密商后,決定12日晨對蔣委員長實行“兵諫”。當時蔣介石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長,一般均稱“蔣委員長”。
1936年12月12日晨,張學良部隊在臨潼華清池捉蔣的同時,楊虎城的十七路軍在西安行動,來到陜西的南京國民政府軍政要員在下榻的西京招待所為楊虎城部隊拘禁。陜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也被軟禁于楊虎城衛(wèi)士隊隊長室。蔣介石的密囑就是當時在邵力子辦公室查獲得到的。
1936年12月11日晚,蔣介石在臨潼華清池行轅,召見張學良的心腹謀士黎天才,談話約一個半小時。當晚張學良在官邸部署第二天早晨在臨潼華清池捉蔣的時候,對黎天才說:并不準備危害蔣的生命,請他搬進城里和他講道理,為什么不發(fā)動抗戰(zhàn)?為什么還要繼續(xù)更殘酷的內戰(zhàn)?蔣鼎文非正式地對我流露,勸我交出兵權,這一定是蔣介石指使他說的。我不能出賣我的部下,我要搶先一步來回答他。
蔣介石對張學良、楊虎城宣稱:“無論如何,此時須討伐共產(chǎn)黨。如果反對這個命令,中央不能不給以相當處置?!笔Y介石提出兩個方案,逼迫張學良、楊虎城選擇:一、服從“剿共”命令,將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全部開赴陜甘前線進攻陜北紅軍,中央軍在后面接應督戰(zhàn);二、如果不愿“剿共”,就將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分別調往福建、安徽,把陜甘兩省讓給中央軍去“剿共”。張學良、楊虎城決心不再打內戰(zhàn),除了抗日絕不離開西北,兩軍也絕不分開?!敖楣桓珒煽痴l都明白?!保◤垖W良語)。
周恩來說:“蔣介石對張學良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你的責任就是剿共,不許到綏遠抗戰(zhàn)。若要不然,就把你換掉。以后召集西安會議,陳誠來了,蔣鼎文也來了,是準備以蔣鼎文代替張學良的。這樣就逼出來一個西安事變?!?/p>
西安事變?yōu)槭裁丛?2月12日突然爆發(fā)呢?70多年來,很少有人提出確鑿的史料證據(jù)。軍事行動瞬息萬變,難以捉摸。張學良、楊虎城為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誓雪國恥,雖然早有扣蔣的設想,但并未定出具體時間??凼Y的風險巨大,非到生死抉擇關頭,焉能輕舉妄動?而蔣介石的密囑,也許是引發(fā)“雙十二事變”的直接導火索。正如毛澤東主席1937年3月1日,在與美國作家史沫特萊關于《中日問題與西安事變》訪談中所說:
西安事變中,日本軍閥方面,寧滬平津一部分中國人方面,都說西安事變是共產(chǎn)黨的陰謀。這種說法完全不合事實。西安事變是國民黨內部在抗日問題與國內改革問題上,因政見不同而發(fā)生的,完全是一件突發(fā)的事變,我們事前全不知道。事變之后,寧陜對立,于是又有人說:共產(chǎn)黨把西安造成馬德里。這也完全不合事實。中國與西班牙的政治環(huán)境根本不同,在西班牙不能不是內戰(zhàn),而在中國的今天唯一的是對外抗戰(zhàn),國內則必須和平,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事實,已經(jīng)證明他們的話完全是臆測,有些則是惡意的造謠。
(摘自《文史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