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李春茂,李大平
達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泌尿外科,四川達州635002
腎結石是一種臨床常見、多發(fā)泌尿系結石,約 占泌尿系結石的50%左右,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臨床主要癥狀有疼痛、腰部酸脹、血尿等,但也有患者并無臨床癥狀[1]。腎結石的臨床治療我國2014版泌尿外科診斷治療指南中提出,結石直徑較?。ā?.6 cm)且無尿管狹窄等情況時可考慮不予特殊處理或藥物治療;但如直徑較大且臨床癥狀明顯則多考慮手術治療。結石手術選擇較多,目前,多為采用微創(chuàng)手術,以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與經皮腎鏡取石術最為多見。直徑>2 cm的結石臨床多認同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但對于有手術指征的直徑≤2 cm結石的臨床治療術式仍有爭議[2-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四川省達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分別接受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與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的直徑≤2 cm的腎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兩種術式在直徑≤2 cm的腎結石患者治療中的差異,為有手術指征直徑≤2 cm腎結石患者術式的選擇提供更多臨床依據。
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達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100例腎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B超、CT等檢查確診為單發(fā)腎結石,結石直徑≤2 cm,有手術指征,術前尿素氮、血肌酐值正常。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內科疾病、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或器質性疾病者,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畸形患者,完全型鹿角型結石,全身感染患者,膿尿、發(fā)熱患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免疫系統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認知障礙及精神疾病患者,有麻醉、手術禁忌證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齡31~59歲,平均(41.32±7.06)歲。結石直徑0.6~2.0 cm,平均(1.46±0.21)cm。病程4個月~5年,平均(2.62±0.26)年。結石部位:左腎46例,右腎54例;上盞結石31例,中盞結石14例,下盞結石12例,腎盂結石43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輸尿管軟鏡組(50例)和腎鏡組(50例),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分析,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腎鏡組患者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全麻下進行手術,患者體位選擇俯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B超定位后進行穿刺,置入導絲,將穿刺通道擴張至16F后將16F金屬鞘置入,置入腎鏡對患者結石具體情況進行全面觀察,之后依據患者檢查結果進行鈥激光碎石并取石;手術完成后常規(guī)處理。
輸尿管軟鏡組患者采用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治療,全麻下進行手術,患者體位選擇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采用輸尿管8.5F軟鏡與9.8F硬鏡進行手術,硬鏡進行輸尿管擴張,同時觀察結石具體情況,之后退鏡留置導絲,將14F輸尿管擴張鞘沿導絲置入,只有拔出導絲并將輸尿管軟鏡置入,探查并明確結石位置,對準結石鈥激光碎石并取石;手術完成后常規(guī)處理。
對兩組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結石清除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比較。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1.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進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輸尿管軟鏡組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小于腎鏡組(P<0.05),兩組手術時間和結石清除率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各手術指標及結石清除率比較結果(xˉ±s)Tab.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and stone clearanc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xˉ±s)
輸尿管軟鏡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腎鏡組(P<0.05),見表2。
泌尿系結石全球發(fā)病率約為10%左右,其中腎結石占多數;腎結石治療方案制定的依據為患者具體臨床表現、合并癥及結石大小等[4-5]。較大直徑結石手術治療術式眾多,近年來較為常見的經皮腎鏡取石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直徑>2 cm的腎結石患者中,但該術式要進行穿刺,對于有穿刺禁忌證的患者并不是適用,且術中容易導致出血,也可能損傷臨近器官,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6-8]。因此,尋找更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對直徑≤2.0 cm腎結石患者提升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表2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結果[n(%)]Tab.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n(%)]
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是另一種常用腎結石術式,其和經皮腎鏡取石術在直徑≤2.0 cm腎結石中誰更具優(yōu)勢一直備受爭議。本研究結果顯示,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結石清除率與經皮腎鏡取石術相當,且能顯著減少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同時顯著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對于結石直徑≤2 cm的腎結石患者,如合并腎功能不全或凝血功能障礙時與經皮腎鏡取石術相比,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更為適用[9-10],但此理論仍需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與經皮腎鏡取石術用于治療結石直徑≤2 cm的腎結石手術效果相當,但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因此,更適用于結石直徑≤2 cm的腎結石患者。但本研究由于納入患者均無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等合并癥,且納入樣本量較小,因此,后續(xù)仍需對大樣本患者進行研究,一起更全面的分析兩種術式優(yōu)勢及適應證,為腎結石患者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臨床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