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相親節(jié)目里的老年人”
2020年8月6日《南方周末》關注版
這些年,每次偶遇有個兒女數(shù)量超過一只手的古稀老人,他都會絮叨,現(xiàn)在節(jié)假日只要有哪個兒孫回來吃飯,老人都會給每人派個百元紅包。剛聽說的時候,感覺還挺溫馨的;聽多了幾回,卻感到雜陳八味,還仿佛窺見老人內(nèi)心的某種渴望。相親節(jié)目里的老年人只想找老伴,古稀老人派紅包祈盼兒孫回來吃頓飯,正如心理學上分析的抑郁癥那樣,所折射出來的都是老年人情感需求之焦慮,我們看到的行為表象都是果,不是因,焦慮才是因。眾所周知,現(xiàn)代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化,家庭結構也越來越精細化,傳統(tǒng)的幾代同堂養(yǎng)老模式早已難覓。當下步入老齡化社會后,國家層面早有老齡化對策研究,而作為老齡化社會細胞的你我他,做好應對準備的輿論引導與公益教育仍需大做文章。比如面對獨居老人想找個伴,為人兒女的思維理念與行為調適,迫切需要全社會營造輿論氛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首先來自情感的滿足,來自晚輩的理解與包容。
廣東中山?藍松濤?市民
(欄目主持:溫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