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林兆麟:福建省水利水電戰(zhàn)線上的教育家

      2020-08-24 10:11:32閔凌欣
      福建黨史月刊 2020年6期
      關鍵詞:兆麟莆田學校

      閔凌欣 林 宇

      1947年林兆麟舉家從南洋歸國前的留影。

      福建莆田史稱興化府,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美譽。在市區(qū)的中心有一片古街群,從唐宋到民國的建筑鱗次櫛比,保留著這座千年古城的歷史記憶。在古街區(qū)的廟前路,有一座建于清咸豐年間的古宅,是前清進士、陜甘總督林揚祖的故居。林家世代書香門第,人才輩出,百年以來僅這一片院落中便走出了三位清華和一位北大的高材生,而最杰出的人物,當屬被譽為“一代宗師”的教育家林兆麟先生。

      困難中完成學業(yè)

      林兆麟,號圣非,林揚祖的玄孫,生于1910年,兩歲時父親去世,全賴祖母與母親撫養(yǎng)。近代中國滄桑巨變,林兆麟出生時,林家雖是莆田名門大戶,實則家道中落,這個孤兒寡母的家庭更是難以為繼,靠著母親做女紅維持生計。林兆麟自幼聰穎好學,未滿5歲便入私塾讀書,接受傳統(tǒng)的儒家啟蒙。13歲進入私立哲理中學(今莆田二中前身)學習,高二時因公立學校收費較低而轉入省立莆田高級中學(今莆田一中前身)學習直至畢業(yè)。他品學兼優(yōu),但由于家庭困難無法承擔學費,故而不敢報考大學。后來聽說上海的國立勞動大學免收學費,他心中又升起了繼續(xù)求學的希望。1929年,家里為他籌措了一筆路費,于是他赴上海投考,在3000多名的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被錄取的150名學生中的一員,進入國立勞動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

      國立勞動大學是一所倡導工讀實踐的大學,學生不用交納學費,連伙食、衣物、書籍都是由國家供給,不過每周需在校內附屬工廠做一定的勞動,不計報酬。該校以貧苦學生為主,思想趨向進步。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校舍被日軍摧毀,學校停辦,林兆麟轉入國立北平大學工程院學習。1933年春,熱河淪陷,日軍鐵蹄踏進長城,威脅北平,華北危急,林兆麟在國難中輾轉兩地完成了學業(yè),獲國立北平大學工科學士學位。山河破碎,國土淪喪,年輕的林兆麟心中燃起了仇恨帝國主義的火焰,工業(yè)救國成為他最初的理想。

      1933年夏,他隨逃難的人群,擠上津浦路的火車南下,到上海尋找工作。對這段求學和求職的時光,他在自述中這樣寫道:“我認為科學可以救國,因此專心研究科學,希望將來到工廠去實習。但當我畢業(yè)時,在上海奔走兩個多月,找不到進入工廠的門路,從此我看清了舊社會的人情世態(tài),覺得像我這樣一個不會鉆營的書呆子,還是到教育界去教育青年,也算是盡我對國家應負的責任了。”

      同年8月,林兆麟回到家鄉(xiāng)莆田,在私立東山職業(yè)學校(后改名東山土木工程學校)擔任教導主任兼數理教員。他品性清高,不愿同官僚士紳來往,曾在自述中寫道:“我把全部精神,傾注到工作中去,希望辦好學校,培養(yǎng)技術人才;我學習諸葛亮的工作精神,事必躬親,耐勞吃苦,一心專注學校,完全不問外事?!?935年,在校董事會的推舉下,林兆麟擔任校長,開始全面執(zhí)掌學校,這一年他年方25歲。在他的努力下,學校的職業(yè)教育步入正軌。由于是專門的技術學校,學生無法升入更高的學校,畢業(yè)后很難找到工作,所以報名的學生很少,學校經費十分困難。校舍是借用城北大戶人家的祠堂,操場曾是滿清駐軍的北校場,設備極其簡陋,教師們都過著清苦的生活。有一次國民黨福建省政府教育廳督學到學校視察,冷笑著對林兆麟說:“這樣的窮學校,你們的肚子也吃不飽,還不如關門的好?!绷终作胧艿搅四蟮拇碳ぃ簩W校難以為繼,國民政府不予重視,確實看不到任何的轉機,無奈之下,他想起自己的舅舅在馬來亞任教,也聽聞了海外僑胞熱心祖國教育的事跡,于是在校董事會的委托下,他決定只身下南洋,向華僑募集辦學基金以維持學校的運轉。

      漂泊南洋 愛國愛鄉(xiāng)

      1937年7月1日,林兆麟登上了開往新加坡的輪船。同年7月7日,輪船還未靠岸,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全面抗戰(zhàn)開始;同年“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后,中國東南半壁相繼淪陷,日軍封鎖了海上交通,林兆麟原定三個月返回祖國的計劃變得遙遙無期,只能孤懸海外,以任教為生,一邊教學一邊為國內的學校募捐。由于祖國情勢危急,海外華僑在陳嘉庚的號召下踴躍為國內抗戰(zhàn)捐款,林兆麟的募捐辦學行動進行得并不順利,但他還是將所募款項分文不少寄回國內,并將自已每月薪金收入的四分之一捐獻給國內的抗戰(zhàn)事業(yè),盡自己海外游子的本分。

      盧溝橋事變后,在馬來亞任教的愛國華僑梁靈光(新中國成立后歷任福建省副省長、國家輕工業(yè)部部長、廣東省省長等職)準備繞道回國參加抗戰(zhàn),林兆麟經人介紹到吉隆坡尊孔中學接替梁靈光數學教員的工作,并在同鄉(xiāng)曾大梁(中共地下黨員,烈士)的介紹下加入了梁靈光創(chuàng)立的“馬來亞華僑抗敵后援會”,擔任組長。該會是馬來亞共產黨領導的秘密組織,宗旨是支援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抗擊日本侵略者,反對英帝主義的殖民統(tǒng)治。在該校教書期間,林兆麟認識了梁靈光的哥哥梁龍光(著名愛國華僑、國學大師,后任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特區(qū)籌委會及推委會委員)。梁龍光當時也因在國內辦學宣傳進步思想而遭受迫害出走海外,在尊孔中學任語文教員。1939年夏,福建同鄉(xiāng)在吉隆坡創(chuàng)辦了中華中學,梁龍光任校長,林兆麟也從尊孔中學辭職到中華中學任教,擔任數理教員。一大批進步師生紛紛轉入中華中學,學校呈現出一派全新的氣象,這引起了英殖民政府的不安,僅僅第一個學期,進步師生便頻遭逮捕,校長梁龍光和教導主任陳君冷被勒令離境。第二學期,林兆麟接任教導主任一職,并在馬來亞共產黨的領導下,組織“中華中學特委會”,并作為第一負責人,繼續(xù)肩負使命,領導學??箶澈笤畷幕顒?。英殖民政府對學校的迫害并未停止,師生宿舍一次次地被搜查,進步教師相繼被捕或遭驅逐出境,但學生的進步活動在林兆麟的直接領導和掩護下并未受到損失。終于,林兆麟的行動引起了英殖民統(tǒng)治者的注意,他被迫離職,來到位于實兆遠山區(qū)的南華中學任教。不久英殖民統(tǒng)治者的迫害接踵而至,僅僅一個學期之后,他被認定為從事政治運動的危險分子,被收回了教師執(zhí)照,并限期離境。

      林兆麟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94年,學校以他的字號建造“圣非亭”,寄托對這位愛國老人永久的懷念。

      1942年初,馬來亞淪陷,部分教育界人士接受了日偽的任命,他們想起了林兆麟的才華,想聘請他出來教書。此時林兆麟失業(yè)衣食堪憂,但他仍毫不猶豫拒絕了工作的機會。在自述中他這樣寫道:“作為一個中國人,決不能替日本鬼子工作;如果做了文化漢奸,那就別想回國,永遠見不得中華民族的祖先了!”不久日軍將中華中學的校舍燒光,大肆逮捕抗日師生。林兆麟是中華中學抗敵后援會的實際領導者,因為叛徒的出賣,日軍拿著照片四處搜尋他的下落,不得已他只得逃入深山,四處躲避日軍的追捕。

      就在他走投無路之際,卻收獲了一份真摯的愛情。原來,他在南華中學教書時的一位華僑女學生陳秀顏,傾慕于他的才華和愛國熱情,愛上了這位逃難中的青年教師,在最危險的時候收留了他?;茧y深情,兩人組建了家庭。后為了不連累家人,陳秀顏女士離開了衣食無憂的家,跟著他過起了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生活。在三年零八個月的淪陷日子里,為了養(yǎng)家糊口,林兆麟當過農民以耕種為生,騎過腳踏車往返60英里販賣線面,擺過修車攤,后來又在同鄉(xiāng)開設的合作社里當過制皂工人。淪陷區(qū)生活的艱難是無法想象的,他隱姓埋名,日日勞作依然食不裹腹,妻子又懷著身孕,他們連喝上一口稀粥都是奢華,經常只能以紅薯葉子充饑。由于極度營養(yǎng)不良,沒有任何的醫(yī)療條件,陳秀顏產后視力逐漸模糊,最終雙目失明,此時她年方21歲。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英國人重新回到馬來亞。因為在抗戰(zhàn)中英政府與馬來亞共產黨建立了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對林兆麟的驅逐令也隨之取消,他重新走上了講臺。1946年春,他參加了南華中學的復校工作,擔任數理教員。由于他的才能以及在抗戰(zhàn)中的表現,在南洋僑界享有極好的口碑,華僑們都以這位來自祖國的“林兆麟先生”為榮。同年秋天,林兆麟回到吉隆坡,擔任中華中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校長),主持復校工作,建造臨時校舍,聘請教員,招收學生如期開學。他民主辦學,宣傳進步思想,提倡閱讀自由,實行文理分科,減輕學生負擔,還出版了《中華中學復校特刊》,紀念馬來亞抗戰(zhàn)時期殉難的師生。他復校時種種舉措獲得了師生們的積極支持,學校呈現出積極進步的新氣象。

      在漂泊南洋的日子里,林兆麟從未忘記肩負的使命,一心惦記著遠在萬里之外家鄉(xiāng)的學校。重新工作后,他一邊主持學校的事務,一邊積極發(fā)動僑界為莆田東山職業(yè)學校捐資辦學。1946年,一封被火燒去一角的來信,帶來了國內斷絕已久的消息。那是他的母親請人代寫的,用火燒去一角意味著敦促兒子務必歸來。年老的母親在日夜思盼,苦難中的祖國在召喚。1947年春,林兆麟辭去了校長的職務,婉拒了華人各界的再三挽留和許以高薪要職的美意,在海外親友和師生們的資助下,攜失明的妻子、三歲的女兒和尚在襁褓里的幼子,在海外顛沛流離十年之后,踏上了歸國的旅程。

      回國再執(zhí)教

      林兆麟下南洋的十年,亦是東山職業(yè)學校最為困難的十年,辦學資金枯竭,還遭過日本飛機的轟炸,兩名學生不幸罹難。林兆麟從海外募集的資金,為學校購買了大量的教學器材;即使他身在海外,學校也一直保留著他的校長職務,歷屆畢業(yè)生的證書上都蓋著他的印章。1947年8月,剛剛歸國的林兆麟重新走上校長的崗位,那時學校已改名為莆田東山土木工程學校。由于他的高尚人品和愛國熱情贏得了海外華僑們的普遍信賴,他歸國后仍有捐款從南洋寄回學校,支持他繼續(xù)辦好當時莆田唯一的工科學校,為祖國培養(yǎng)更多的建設人才。

      那時臨近解放前夕,國民政府經濟崩潰,很多學生沒錢繳納學費。林兆麟決定學費減半,學生們可以用家里的谷物和紅薯干充當學費,甚至還可以賒欠。林兆麟思想開明,為了鼓勵女生入學,他規(guī)定女生不收學費,只收少量的雜費,總費用只相當于男生的三分之一。這一系列舉措讓學校的招生困難問題得到了解決。當時幾十名老師們的生活都極為清苦,只能以紅薯干充作工資。為了讓老師們安心教學,林兆麟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的幾年時間里不領取一分報酬,把自己當校長的收入全部捐贈給生活困難的老師,而他自己一家老老少少九口人只靠著老母親一個賣陶器的小店度日,糊口尚且不足,生活異常艱難。1953年春,從南洋跟隨他歸國的陳秀顏也因貧病而離世,時年29歲。

      早在1931年,林兆麟就和鄭兆鑾(中共地下黨員、新中國成立后任廈門集美水產學校黨委書記兼校長)相識并成為摯友,長期保持聯系。1948年,鄭兆鑾接受黨組織的任務,回莆田參加革命活動。鄭兆鑾找到林兆麟請求幫助,林兆麟當即聘請了他,讓他以學校訓育主任的公開身份作掩護開展革命工作,并安排樓上單獨的辦公室給他作為秘密活動場所,用于地下黨組織聯絡接頭,起草和印刷傳單,廣泛發(fā)動學生參加革命斗爭。鄭兆鑾的地下活動引起了當局軍訓主任的注意,幾次向林兆麟詢問,均被他千方百計搪塞過去。每次地下黨組織在學校開會受到監(jiān)視時,林兆麟都想方設法通知,讓與會人員得以及時的疏散撤離。1949年,中共閩中游擊隊找到林兆麟,求取莆田城區(qū)的地圖。林兆麟當即將學校測繪的城區(qū)詳細地圖取出交給來人,該圖后來在解放莆田的戰(zhàn)斗中發(fā)揮了重大的作用。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宣傳發(fā)動下,許多學生都投身革命,東山學校成為進步運動最為活躍的學校,引起了國民政府的注意,當地縣長和自衛(wèi)隊長多次來到學校,警察也對學校加強了監(jiān)視。每次危險時刻,林兆麟總是站出來用校長的身份進行擔保和掩護,使學生運動沒有受到損失,進步師生沒遭到逮捕。莆田解放前夕,林兆麟與城區(qū)各界組織“防護團”,維持城市治安,迎接解放軍入城。在新中國成立后召開的莆田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上林兆麟當選為常委,在第二屆會上當選為副主席,并當選為省政協委員。

      新中國的教育工作者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國民黨政府經濟崩潰留下的爛攤子,加上長年戰(zhàn)亂經濟尚未恢復,學校辦學依然非常的困難。林兆麟響應國家“增產節(jié)約”的號召,發(fā)動全校師生勤工儉學,在學校創(chuàng)辦“東山合作社”,制造肥皂和蠟燭,燒制陶瓷,開墾荒地種菜,飼養(yǎng)豬羊。他親任技師,利用南洋期間摸索發(fā)明的土法制皂技藝,日夜趕工自制肥皂,發(fā)動學生到城鄉(xiāng)各處叫賣,以彌補辦學經費的不足。

      學校曾在1948年時改名為莆田私立東山高級土木科職業(yè)學校。那時畢業(yè)生沒有分配工作,雖經林兆麟多方奔走呼號均無果。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從1950年起,學校的畢業(yè)生全部由國家統(tǒng)一分配,新中國成立前改行和失業(yè)的600多名畢業(yè)生也全部安排了工作,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新中國建設洪流中。林兆麟一介書生,唯一的愿望便是教育報國,看到新生的政權重視教育、重視人才,他喜極而泣,感慨萬分,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中國的教育事業(yè)中。

      在20多年的求學、從教以及辦學的過程中,從國內到海外,再回到祖國,親歷了抗日救亡和翻身解放,從一個傳統(tǒng)知識分子成長為一位新中國的教育工作者,林兆麟深知人民大眾才是時代創(chuàng)造者,才是強國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他提出了“學校向工農開門”的辦學方針,歡迎勞動大眾到學校旁聽學習,許多農村青年入學受訓,永泰、福清、仙游、惠安等地的青年也紛至沓來,接受科學思想的啟蒙和職業(yè)技術的教育。在他的努力下,學校為省內外各行業(yè)輸送了大批合格的建設人才,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還被送往蘇聯深造,莆田東山土木工程高級職業(yè)學校于是名聲大振,畢業(yè)生供不應求。

      1955年,福建第一條跨省鐵路鷹廈鐵路動工。陳嘉庚在視察后向省政府提議辦一所??乒こ碳夹g學校,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如果從頭開始籌辦學校費時較長,無法滿足國家建設的急需,莆田東山工校是當時省內唯一的土木技術學校,眾多的畢業(yè)生正奮戰(zhàn)在新中國建設的第一線,深受好評。省政府派專員找到林兆麟,想把學校收歸國有。林兆麟辦學初衷是“盡我對國家應負的責任”,本無半分私心,現國家建設需要,他覺得義不容辭,當即表態(tài)同意,并積極協助政府展開工作。1956年4月,省政府接辦東山工校,由省水利局直接領導,定名為“福建水利學?!保匀涡iL。同年他率全校師生員工遷址永安。后他被評定為教授,任主管教學的副校長,還被評選為福建省科技委員會委員,1957年獲“福建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學校轉為公辦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規(guī)模不斷壯大,開設了更多的專業(yè)。此時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林兆麟也從為學校生存操勞的瑣務中解脫出來,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在抓好學校全面教學工作的同時,他親執(zhí)教鞭,走上講臺,講授高等數學和力學課程,為學生傳道授業(yè)。他本是國立北平大學的高材生,幾十年堅守講臺,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授課深入淺出,善于將枯燥的理論融入實踐,深受學生們的歡迎,許多老師也常來旁聽,最多時他一周的課程竟達到24節(jié)之多。他還是個全才,學校任何一個學科的老師請假他都可以為之代課,包括音樂和體育課。他為教育事業(yè)鞠躬盡瘁,每晚備課批閱作業(yè)直到深夜,疲勞時全靠紙煙提神。

      50年代未期也是國家最為困難的時期,但國家給林兆麟定的行政級別是15級,與永安縣委領導同一級別?!爱敃r,一位無黨派人士享受這種待遇的并不多見,足見政府尊師重教,關心愛護知識分子。”林兆麟的兒子林亞斌生前回憶。林兆麟視教育如生命,愛護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他將省政府發(fā)給自己的教授津貼全部拿出來分發(fā)給教師們,還用生活費替特別貧困的學生交納學費,自身卻因為日夜超負荷工作和缺乏營養(yǎng)而患上了嚴重的水腫病,身體極度虛弱,后來又得了肺結核病。他為教育事業(yè)甘愿奉獻、嘔心瀝血至此,幾乎難以想象。直到多年后,很多學生還感激涕零地說要是沒有林兆麟,他們根本上不起學,是林兆麟造就了他們全新的人生。

      林兆麟嚴謹認真的教學態(tài)度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影響著學校的辦學理念。截至上世紀70年代,福建水利學校先后培養(yǎng)出3000多名工程師職稱以上的專業(yè)技術人才,許多人成為援外專家,還有眾多畢業(yè)生在省內擔任各級領導職務,學校被譽為“福建水電干部的搖籃”。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林兆麟作為莆田縣歸僑代表應邀赴北京參加全國僑務工作會議和第二次全國歸僑代表大會?;氐郊亦l(xiāng)后他當選為莆田縣僑聯副主席和福建省僑聯常委,這時他年已七旬,黨和人民的信任與希望讓他精神抖擻,全心全意投入到僑務工作中來,為動員廣大海外僑胞回鄉(xiāng)參加祖國現代化建設奔走呼號。為了宣傳家鄉(xiāng)的新氣象,他為馬來西亞太平興安會館出版的《興化文獻》特輯,組織莆田文化界知名人士稿件計120多篇近百萬字,自己寫作6篇計15萬字,還為馬來西亞霹雷興安會館寫作3篇計5萬字。林兆麟的許多文章后來又被臺灣興安會館刊登轉載。林兆麟復辦了僑報《莆田鄉(xiāng)訊》,親任社長兼主編,撰寫了大量的文章,發(fā)行到海外27個國家和地區(qū),向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宣傳家鄉(xiāng)的悠久文化和社會的新風尚,號召廣大僑胞回鄉(xiāng)投資興業(yè)。為了落實歸僑政策,他多方奔走,解決歸僑和僑眷的實際困難,在海外僑胞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得到了僑界的高度贊譽,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82年,他被評為全國僑務工作先進個人,赴北京參加表彰大會,受到了葉劍英元帥的親切接見。

      林兆麟晚年依然精神矍鑠,熱心于人民政協與僑務工作,每日筆耕不輟,閑暇時調教孫兒,或以象棋自娛,并在報刊上發(fā)表了大量的棋譜。林兆麟自幼醉心棋藝,早年于上海求學時曾拜棋王謝俠遜為師,于1930年獲上海青年會各團體象棋選手比賽大會的好名次,幾十年間從未放棄對棋藝的研究,作為莆田象棋運動的代表人物被載入《莆田體育志》,著述有《莆田象棋史話》《象棋開局》《象棋中局》《實用殘局》等。

      1993年8月25日,林兆麟在莆田家中逝世,享年83歲。福建省水利電力廳稱他為“福建省水利水電教育戰(zhàn)線的一代宗師”。

      林兆麟去世的第二年,在省政協的倡議下,一座以他字號“圣非”命名的紀念亭在福建水利電力學校校園的最高處落成,寄托了對這位為國家教育事業(yè)奉獻了畢生精力的愛國老人永久的懷念。20多年來,圣非亭一直被作為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來自祖國各地的學生們在這里聆聽老人忠誠愛國與敬業(yè)奉獻的事跡,也將老人的故事傳播到四面八方。2003年,學校升格為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2014年,水院整體搬遷到新的校址,在校園的最高處,學院按照原貌重新建造了圣非亭,飽含了師生們對林兆麟無限的敬仰和追思。

      猜你喜歡
      兆麟莆田學校
      “云”游兆麟公園
      莆田巾幗架起棗農“連心橋”
      海峽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過元宵
      海峽姐妹(2019年4期)2019-06-18 10:39:12
      莆田鬧元宵
      海峽姐妹(2017年3期)2017-04-16 03:06:37
      兩個含余弦函數的三角母不等式及其推論
      莆田系陰影下民營醫(yī)療的出路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痞少的吉祥物
      桃之夭夭B(2015年8期)2015-05-14 11:23:05
      奇妙學校
      宋伯魯致黃兆麟書札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1
      柳林县| 珲春市| 全州县| 南漳县| 喀喇沁旗| 镇坪县| 岢岚县| 琼海市| 闻喜县| 神池县| 威信县| 丹棱县| 石阡县| 蓬安县| 陕西省| 沙洋县| 榆林市| 若羌县| 辽阳县| 临湘市| 鄯善县| 叶城县| 兰考县| 邛崃市| 邓州市| 玉林市| 简阳市| 四会市| 蒲江县| 颍上县| 上栗县| 宁安市| 梅河口市| 平阳县| 饶阳县| 静海县| 石嘴山市| 宁城县| 昆明市| 明溪县| 襄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