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陽 唐昊
爆炸傷是指爆炸物發(fā)生迅速的物理或化學反應時,本身能量急劇膨脹而轉化為對周圍介質做機械功,同時伴隨強烈的熱、光和聲音效應。常見爆炸物包括炸藥包、手榴彈、雷管、炸彈、地雷、炮彈等。爆炸物在人體附近爆炸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嚴重的可致肢體斷離,內臟粉碎,肌肉與組織四處飛濺,體表還可以出現(xiàn)廣泛性燒傷。與其他致傷機制不同,爆炸傷往往與大規(guī)模傷亡事件相關,可致批量傷員死傷,還可以造成房屋損害,如果含有放射性物質或者燃燒物,還可造成持續(xù)性損害。
廣義上的爆炸分為物理爆炸和化學爆炸。
1.物理爆炸:是由物理變化(溫度、體積、壓力等因素)引起的,主要是物質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而化學成分和性質沒有改變。鍋爐的爆炸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其原因是過熱的水迅速蒸發(fā)出大量蒸汽,使蒸汽壓力不斷提高,當壓力超過鍋爐的極限強度時,就會發(fā)生爆炸。又如,氧氣鋼瓶受熱升溫,引起氣體壓力增高,當壓力超過鋼瓶的極限強度時即發(fā)生爆炸。
2.化學爆炸:是物質發(fā)生極迅速的化學反應,產生高溫、高壓而引起的爆炸,具有反應速度快、產生大量氣體和高熱的特點。最典型的為炸藥爆炸,如爆破工程、礦山和水利建設。
與交通事故傷、高處墜落傷等有顯著不同,爆炸傷幾乎囊括了已知的所有的致傷機制。爆炸可通過沖擊波、投射物、熱力、有毒氣體等直接或間接作用于人體,造成沖擊傷、投射物傷、撞擊傷、燒傷/吸入傷、擠壓傷等多維創(chuàng)傷。
傳統(tǒng)上將爆炸傷分為四型,近年來的觀點是更多地采用五型分類法。兩者的區(qū)別是將原來第四型爆炸傷中的核生化因素所致?lián)p傷單列出來,成為第五型。除了五型分類法更細,更有助于評估傷情、預測預后、評價治療水平和進行學術交流,更關鍵的是核生化是更特殊的致傷因素,疊加了額外的問題,對應急救援和傷員救治帶來了特殊挑戰(zhàn),需要判斷現(xiàn)場是否存在污染和(或)照射,需要評估其對傷員和救援人員安全的影響等。
一型爆炸傷:也稱為原發(fā)沖擊傷、爆震傷等,是爆炸瞬間產生的高壓氣體或沖擊波的直接傷害作用。聽器、肺臟、胃腸等充氣空腔臟器易受傷,嚴重者還可發(fā)生腦沖擊傷、眼沖擊傷,甚至創(chuàng)傷性截肢等。其中,肺沖擊傷是現(xiàn)場死亡主要原因,胃腸道沖擊傷可導致延遲性胃腸道壞死穿孔,而鼓膜破裂則是爆炸所致沖擊傷的特征之一。
二型爆炸傷:也稱投射物傷,是拋射的物體擊穿人體所致的穿透傷,包括槍彈傷、彈片傷等原發(fā)投射物傷,以及沖擊波震碎的玻璃、受打擊艙室破裂形成的碎片、爆炸掀起的物體等所致的繼發(fā)投射物傷。爆炸推動的原發(fā)或繼發(fā)碎片,其殺傷半徑遠大于沖擊波超壓致傷半徑。如榴彈爆炸時,沖擊波超壓的致傷半徑僅在距爆心15m范圍內,但爆炸彈片致傷半徑可達549m。因此,在一個開放環(huán)境中,二型爆炸傷的致傷和致死率遠遠超過一型爆炸傷。此次溫嶺爆炸中炸飛的槽罐車砸塌路側的一間廠房并發(fā)生了二次爆炸,救援現(xiàn)場可見很多玻璃門窗粉碎。因此,當發(fā)生爆炸時,要遠離門窗,并盡量蹲下。路人不應在附近圍觀,以免發(fā)生二次爆炸。
三型爆炸傷:是沖擊波將人拋起后撞到硬物或地面,或建筑物倒塌壓迫等,導致的撞擊傷、鈍性傷和擠壓傷等。損傷部位及其嚴重程度取決于拋擲軌跡、跌落撞擊速度、撞擊部位、角度和相撞表面特性,常見的有骨折、內臟器官損傷和顱腦損傷等。
四型爆炸傷:包括但不限于爆炸所致的燒傷、感染、原有疾病加重及心理創(chuàng)傷等。
五型爆炸傷:核爆所致核輻射、化學中毒、傳染性疾病等。
爆炸傷受傷機制復雜,傷情重,病情變化快,傷殘率高,給救治帶來極大困難。因此,現(xiàn)場救治時一定要分清主次。
1.傷情評估。簡單分類和快速救治(START)是國際通用的一種快速、簡單的檢傷分類方法。要求快速的評估傷員嚴重程度,并將他們劃分為4個等級,分別用紅色(第一優(yōu)先,立即處理)、黃色(第二優(yōu)先,延遲處理)、綠色(第三優(yōu)先,輕傷)、黑色(最不優(yōu)先,死亡)標記。
2.氣道管理。爆炸傷導致氣道阻塞時,現(xiàn)場最重要的急救措施是開放氣道和通氣。開放氣道的方法包括清除呼吸道異物和解除舌后墜等,而通氣主要采用鼻咽通氣,必要時使用環(huán)甲膜穿刺術或切開術。
3.大出血控制技術。爆炸傷導致出血是十分常見的,常由肢體嚴重毀損、大動脈損傷、胸腹腔實質臟器損傷(如肝臟破裂等)引起。止血方法較多,包括直接壓迫止血、藥物止血、填塞止血、手術止血、止血帶止血等,各有其優(yōu)缺點,需根據(jù)條件合理選用不同的止血措施。
4.休克現(xiàn)場急救?,F(xiàn)場判斷傷員有休克時,需要將傷員轉移到安全區(qū)域,并在控制致命性的大出血后,盡快啟動液體復蘇或口服補液進行抗休克治療。
5.氣胸和血胸的處理。張力性氣胸是威脅生命的急癥,需要進行穿刺減壓,特別是出現(xiàn)呼吸困難、單側呼吸音降低或消失、休克等情況時,更需緊急行穿刺減壓術。對于有胸部創(chuàng)傷并伴有呼吸急促等癥狀的患者,若行緊急穿刺減壓后,癥狀沒有緩解應懷疑有大量血胸的可能。此時應充分供氧,在氣道阻塞的情況下可使用面罩供氧,或者在條件允許且體征顯示有必要的情況下進行氣管插管,合并休克者開始積極的液體復蘇。對于大量血胸的患者需要行胸腔穿刺置管術。
6.包扎和固定。包扎和固定使用的器材、方法眾多,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在沒有包扎用品的情況下,可就地取材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以減輕傷者痛苦,便于搬送。
和平時期爆炸傷多發(fā)生于意外事故,常導致大量傷亡,屬于公共衛(wèi)生事件。爆炸現(xiàn)場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有二次甚至三次爆炸的危險,公眾應盡快從現(xiàn)場撤離到安全區(qū)域。不清楚現(xiàn)場是否安全時切忌“勇敢”逆行,自救首先是避免受傷或再次受傷,救援別人必須基于自己不受傷或不受重傷的前提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