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餅
由于某次在Google地圖上意外發(fā)現(xiàn)了澳大利亞的“無望山”,澳大利亞藝術(shù)家達米安·路德便開始了傷感地名的“云收集”,例如“世界盡頭”“悲傷群島”“孤獨區(qū)”“不幸海灣”“死狗島”“殺人湖”等。他在2018年出版了《悲傷地理》,書里收錄了89個奇怪又陰郁的地名,其中有許多令人不寒而栗的地方,諸如“自殺人橋”“亡女出沒街”“有去無回湖”。
這些世界上最不開心的地名,大多起源于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代,并存在于后殖民地國家。第一批給地方取名字的人,是講故事的人。在每個荒蕪的地名背后,都存在一段由風景、想象、歷史和悲劇交織而成的敘述。
“世界末日”非常難找,它不在北極和南極,也不在古老的瑪雅神廟或太平洋,而是隱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東部的偏遠荒野。那里是廣袤無垠的內(nèi)華達山脈,散落著一度帶來希望的黃金。1848年1月24日,一名叫薩特的移民工人在從內(nèi)華達山脈蜿蜒而下的沙灘上發(fā)現(xiàn)了幾片閃亮的碎塊兒。1852年,美國舊金山從僅有200人的港口小鎮(zhèn)膨脹為一個擁有3.6萬名居民的蓬勃發(fā)展的大都市。探礦者成了探險家,進一步深入加利福尼亞曠野,他們用地名來反映自己的經(jīng)歷——“最后機會”“魔鬼峰”“地獄洞水庫”“魔鬼之門”“迷失峽谷”“朽木”“世界盡頭”……
而位于新西蘭奧克蘭群島七個無人島之一的“失望島”,也有著令人失望的歷史。1866年,一艘船撞向奧克蘭西海岸高聳的懸崖,造成68名乘客死亡。15名幸存者前往失望島等待救援,一等就是18個月。1907年,另一艘船在失望島的岸邊出事,12名男子溺水身亡,16名幸存者則在7個月后才迎來救援。
類似的故事,還有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大屠殺島”——得名于發(fā)生在18世紀的大規(guī)模斬首歷史;美國內(nèi)華達沙漠中的“厄運鎮(zhèn)”,則毀于原子彈試驗;芬蘭的“死亡村”沒有墳?zāi)箞觯砹朔姨m人“如何認同遭罪和死亡”,就像英國人認同茶和烤餅一樣。
并非所有的地名故事都是一場悲劇。比如南極洲的“無形山”,名字來源于當時探險隊員無法對這座山的形狀達成共識。探險隊員無數(shù)次嘗試攀登這座山,卻因為錯誤地估計其比例而失敗,因此這座“無形山”后來又被命名為“錯山”。那附近還有一個“錯峰”,也是在類似的情況下得名的。1963年,這座山最終被一位地質(zhì)學家命名為“退縮冰川”,據(jù)說是因為他面對此山時“厭惡地退縮了”。
美國特拉華州的“屠宰海灘”,是華盛頓地區(qū)的觀鳥勝地。位于新罕布什爾州懷特山脈的“孤獨湖”,是弗蘭科尼亞山峽州立公園的一部分,人們通常徒步抵達這片湖泊,垂釣該湖特有的溪鱒魚。而法屬圭那亞北海岸外的“魔鬼島”,曾是法國的囚犯流放地,1953年遭廢棄,如今是歐洲人的冬季休閑勝地。
位于墨西哥卡波圣盧卡斯的“戀人沙灘”與“離婚沙灘”則分別是人們最愛的與最不愛的蜜月勝地。兩片豪華的金色沙灘相距幾百米,卻擁有截然不同的景觀。
“戀人沙灘”上散布著高聳的巖石,海岸沿線豪華的度假村為夜晚增添了絢麗浪漫的色彩。而另一邊的“離婚沙灘”,強烈的太平洋洋流猛烈地撞擊著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端的花崗巖,讓游泳和垂釣變成一件致命的事。
據(jù)當?shù)厝苏f,來到“離婚沙灘”的游客是“戀人沙灘”的5倍,“離婚沙灘”比“戀人沙灘”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