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斌 三妹
在江西省奉新縣干洲墾殖場,只要談起老人劉紫光,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這位已經(jīng)95歲的耄耋老人8年多來精心照料患病的老伴彭木蓮,相濡以沫,不離不棄,受到當?shù)貜V大干部群眾的夸贊。
劉紫光生于1925年1月,1952年4月與彭木蓮結(jié)為伴侶,如今已有68年的婚齡,一路走來,二老恩愛有加,育有四男一女。
由于劉紫光老人心態(tài)樂觀,雖年事已高,但身體結(jié)實健康,能吃能睡,生活完全能夠自理,全家四代同堂,享受天倫之樂,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令人羨慕。
可天有不測風云。2012年8月,彭木蓮?fù)话l(fā)重病,患上了嚴重的肺氣腫,呼吸困難,被送往醫(yī)院。住院期間,除了兒女們輪班過來照料外,劉紫光一直陪在老伴身邊。面對病情的折磨,彭木蓮苦不堪言,有幾次都想拔掉氧氣管,均被劉紫光及時發(fā)現(xiàn)并制止,他安慰老伴說:“你放心吧,這又不是什么大病,堅持一下,我們一起面對,就一定可以戰(zhàn)勝病魔,不要怕!”在醫(yī)院的精心治療和劉紫光的悉心陪伴照料下,彭木蓮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轉(zhuǎn)。
病情穩(wěn)定后,彭木蓮回到家中休養(yǎng)。以前彭木蓮身體好時,劉紫光早上起來后就去外面散散步,鍛煉身體。自老伴病了以后,他這一習慣也全改了,變身為一名“家庭主婦”。每天起床后他像個陀螺一樣轉(zhuǎn)個不停,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偶有空閑,還要坐下來陪著老伴聊天。無微不至的照料,讓患病的老伴臉上有了笑容。二老的兒女們也很孝順,均已成家立業(yè),在各自的崗位上奉獻。彭木蓮出院后,孩子們還像在醫(yī)院一樣,輪流回家看望陪護老母親。但為了盡量減輕孩子的工作生活壓力,劉紫光總是勸孩子們有事不要來這么勤,即使有什么事,劉紫光也很少打電話給他們。
老伴患的是肺氣腫,呼吸困難,碰上天氣不好,很容易導致病情復(fù)發(fā)。為此,劉紫光還專門買來了氧氣瓶和輸氧設(shè)備,可如何操作這些設(shè)備,對從未學過醫(yī)的劉紫光老人來說,是個大難題。為了老伴的身體健康,他硬著頭皮上,開頭幾次是請醫(yī)生幫忙,自己在邊上學習;后來自己操作,請醫(yī)生在邊上指導。很快,老人就學會了接氧技術(shù)。現(xiàn)在只要老伴呼吸一出現(xiàn)困難,劉紫光就會熟練地為老伴接氧氣,并一直守護在旁,直至老伴舒緩過來為止。
為了照顧好老伴的生活起居,平常生活中,凡是老伴想吃又能吃的東西,劉紫光總是盡最大的努力一一滿足老伴,每餐把弄好的飯菜一勺一勺喂給她吃;每天要為老伴擦身捶背,按摩手腳、頭部,洗臉、洗手腳,盡量讓老伴過得舒服點。今年抗疫期間,人人待在家中不能出門,這可苦了老伴。以前,劉紫光忙完家務(wù)后,每天上午、下午、晚飯后都要推著車陪老伴到外面轉(zhuǎn)轉(zhuǎn)。不能出門走動,這可怎么辦?劉紫光只好把家里的客廳與飯廳收拾好,盡量空出一條通道來,忙完家務(wù),就扶著老伴在家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沒想到,這一轉(zhuǎn)就轉(zhuǎn)了將近4個月,直至解封為止。也是在疫情期間,老伴突然想起要吃包子,這讓劉紫光甚感為難,但為了老伴,他硬是通過電話讓兒女們告訴自己做包子的方法,然后托志愿者從超市里買來面粉、發(fā)酵粉、肉等,花了兩天時間不停地練習,劉紫光終于讓老伴吃上了松軟可口的包子。
誰都少不了吃喝拉撒睡,照料一個人的吃喝睡還好辦,最難堅持的是照料一個人的大小便,更何況是照料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由于老伴行動不便,上廁所一定得有人扶著,這一次兩次還好辦,但8年多下來可不是易事,可劉紫光硬是堅持下來了,而且毫無怨言。每每有鄰居和親人聊起這個話題,老伴彭木蓮的眼里滿是感激。
8年多來,春暖花開,秋去冬來,劉紫光全身心呵護著相濡以沫的老伴。春天,他會扶著老伴到室外曬太陽,夏季會扶著老伴到陰涼處乘涼,秋季會推著老伴到門前街道上散心,冬天會陪著老伴到窗前看雪……彭木蓮在劉紫光的精心照料下,病情大有好轉(zhuǎn),有時一人還可拄著拐杖出門閑坐,與鄰居友人聊天閑談,心情極為快樂。
如今在干洲墾殖場,每當有人問到什么是愛情的時候,當?shù)厝硕紩v出劉紫光老人照顧老伴的故事。真正的愛情不是海誓山盟,而是幾十年的相濡以沫,是今生今世的不離不棄。九旬老人劉紫光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愛情做出了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