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艷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逐漸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想實現(xiàn)高質量的課堂教學,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優(yōu)化物理實驗的方法上入手,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將從物理實驗的優(yōu)化入手,探討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具體方法。
一、實驗導入求“趣”
作為課程教學的初始過程,導入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來說至關重要。初中學生的心理和心智正處于個性發(fā)展階段,教師在物理實驗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不僅要讓學生明白物理知識點,還要找準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能積極主動投入實驗學習中。導入方式要結合學生的具體需求和教學知識點。
物理課的知識內容多與生活緊密相關,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案例,將學生融入課堂實驗學習中來。如在教授壓強知識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添加具有趣味性的實驗,以此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熱情。先選出一位學生上臺和教師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對該名學生蒙眼,然后拿出準備好的兩個相同質量的圓柱體物品,一個豎著放在學生手中,另一個由托盤拖住后,再放到學生的手中,讓學生感受哪邊更重。這時,講臺下的學生都會小聲說加上正方形托盤的比較重。但是,講臺上的學生卻將單獨放置物品的手舉起來了。這個時候,學生看到這種情況會非常驚訝,都會想上臺實驗。通過增添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這能更好地為接下來的課程做鋪墊。
二、實驗探究求“實”
在以往的物理實驗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在積極地進行實驗操作、整理和分析,而學生只能將教師的實驗結果進行記憶和掌握。這種學習方式難以讓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知識,也不利于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對此,教師要明確學生是教學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實驗中拓展思維,掌握物理知識。
在物理實驗中,只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總結知識,知識點才能滲透到學生個人的知識體系中。以教授大氣壓強知識為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大氣壓的存在,但幾乎沒有人能描述清楚它的狀態(tài)。為了讓學生感知到氣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切身感受到氣壓的存在。教師先準備兩個由繩子拴上的鐵盆,將一張燃燒的紙扔進鐵盆后,再將兩個鐵盆合并起來。幾分鐘后,讓幾名學生分成兩組分別拿住兩頭拔河。經(jīng)過實驗,學生發(fā)現(xiàn)鐵盆很難被拉開。實驗之后,教師讓學生討論為什么鐵盆拉不開,是什么力在阻礙鐵盆被拉開。通過實驗和討論,學生對大氣壓強有了切身感受和深刻的理解,能夠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識,進而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三、實驗拓展求“新”
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不斷融入各階段的教育教學中。課堂上的實驗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要想讓學生實現(xiàn)高質量的學習,可以在課余時間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以微課的形式,鞏固和提高學生所學知識。
以杠桿知識的實驗為例,大部分學生由于家中缺乏實驗器材,無法在課后進一步進行實驗操作和探索。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拓展,讓學生在課后繼續(xù)學習。如在杠桿知識微課的設計中,教師可以制作以杠桿為主題的教學游戲,將實驗室中的器材設計到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再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發(fā)送至學生或家長的移動設備中。這樣,當學生打開微課的時候,就會根據(jù)游戲中設置的任務,一步步地完成任務,最終達到鞏固物理知識的目的。教師通過運用新穎的實驗拓展方式,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運用程度,鞏固學生的物理知識,最終實現(xiàn)高質量的教學。
綜上所述,教師要時刻把控課堂教學效果,對課堂實驗進行優(yōu)化,幫助學生將學到的物理知識融進他們的知識體系中,并運用到實踐中,讓學生學有所得,從而構建高質量的物理課堂。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