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海,曹 陽,黃艷麗 Liu Wenhai & Cao Yang & Huang Yanli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湖南長沙 410004)
白駒過隙,時至初夏,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設計學院2020屆藝術碩士畢業(yè)作品展如期而至。本次展出的畢業(yè)設計作品,涵蓋了產品設計、環(huán)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研究方向,是15位研究生近三年來的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呈現(xiàn)。在各位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同學們克服重重困難,通過線上溝通、網上匯報和視頻預答辯等形式順利完成作品。
(責任編輯:北 方)
作品:周吳村周家老宅民宿改造室內設計
設計:蔣春曉
指導老師:張秋梅
專業(yè)方向:藝術設計
其“巧于”“因”“借”,精在“體”“宜”,俞非匠作可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須求得人,當要節(jié)用。通過對于周吳芥村的村落周圍環(huán)境和建筑的分析,從環(huán)境中提取了山的起伏、水的靈動、竹的韌性以及穿木斗構架等的特點,以新舊共生理論為指導,運用創(chuàng)新的設計手法改造空間,從結構分析、平面布局、人流動向、色彩運用、家具陳設等設計來展示空間,試圖達到“自”“尋”“驚”“還”的設計效果,“自”:環(huán)境自在閑適,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尋”:空間記憶的傳承;驚”:抬眸之間皆有驚喜,新舊結合詮釋新的生命。“還”:基于以上三點,使游客流連忘返,不忘當下。
作品:裝飾性椎卯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
設計:劉希星
指導老師:戴向東
專業(yè)方向:藝術設計
本方案對明式傳統(tǒng)書桌中常見的直帳結構進行了簡化改良,利用穿插結構實現(xiàn)桌腿對桌板的支撐實現(xiàn)可拆裝的模式。拆裝組合式椎卯結構是功能美與形式美的完美化身,其較好地保留了中式傳統(tǒng)木建筑的可拆卸性和再造性。可拆裝棒結構以搭接和插接為主,這也是借鑒了木建筑的構造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創(chuàng)新,從而達到一種構成主義的機械美感。
在圈椅的設計中運用穿插式的結構來實現(xiàn)產品的可拆裝設計。以漢斯g 威格納所設計的“中國椅”為靈感來源,在他的設計基礎上加以簡化改良,在設計方案中沒有了中國圈椅的鼓腿彭牙、踏腳帳等部件,也去掉了對整體結構沒有影響的雕花部分,以簡約自然的設計風格來營造出具有現(xiàn)代氣息的美感。
作品:基于醴陵溈山青花瓷片的陳設品設計
設計:李可
指導老師:鄧莉文
專業(yè)方向:產品設計
通過前期文獻資料的搜集以及對醴陵溈山青花瓷片堆積的實地調研,發(fā)現(xiàn)堆積的瓷片主要是燒制過程中的報廢瓷器,且在丟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碎瓷片,完整瓷器鮮有,各堆積點器型均以民用餐具為主。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同一堆積中的瓷片紋樣具有共性,而不同堆積中的瓷片紋樣各有差異,其題材內容極具湖南醴陵鄉(xiāng)土文化特色,表現(xiàn)手法都較為粗獷隨性?;谝陨涎芯拷Y果,并與醴陵文物保護單位相關人員多次溝通交流后,確定從兩個方面入手展開設計實踐,其一以教育性、保護性為目的:對醴陵溈山青花瓷片原型予以歸類展陳設計與制作;其二以文旅開發(fā)為目的:就醴陵溈山青花瓷片形態(tài)及紋樣特征,展開瓷片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與制作。
作品:基于浦江剪紙題材的光影紙雕設計
設計:黃杏
指導老師:唐立華
專業(yè)方向:藝術設計
設計結合浦江剪紙的藝術特色、光影紙雕的藝術特色,以“紅燈記”和“顏氏家訓”為原型,創(chuàng)作出具有浦江戲曲人物剪紙藝術特色的光影紙雕作品。在設計時,利用打散、重構的方法將新剪紙內容按順序層疊、遞進分布,打破傳統(tǒng)形式下剪紙的視覺效果,使剪紙呈現(xiàn)光影紙雕所具有的立體感,拓展表現(xiàn)空間,增強整個產品的裝飾性。利用燈源能塑造氛圍和空間的特性,增強多層剪紙的空間立體感,豐富視覺感受。本設計旨在通過剪紙與光影紙雕燈的完美結合,體現(xiàn)傳統(tǒng)浦江剪紙藝術與現(xiàn)代設計思維的融合共生,為傳統(tǒng)浦江剪紙拓展新的藝術形式。
作品:基于宋代文人形象萌化的岳麓書院衍生品設計
設計:何欣洋
指導老師:鄧莉文
專業(yè)方向:產品設計
以全國十大創(chuàng)意城市之一“長沙”的文化地標——岳麓書院作為研究對象,展開針對宋代文人形象和宋代文化記憶的創(chuàng)意產品設計元素的發(fā)掘和再創(chuàng)作研究。根據文化符號和市場需求的成果及宋代文人的時代典型特征,將“學”以及“閑”作為基于岳麓書院文化的衍生品設計的焦點,以傳播書院文化、宋代文人文化為目的,研發(fā)“學”系列之“朱張會講”與“科舉進學”兩個萌化視覺形象系列,并以書房空間為依據應用于書房空間產品上;遴選文人陸游作為岳麓書院文旅形象大使,以傳播宋代文人雅俗共濟的身份特征、宣揚書院旅游文化為目的,研發(fā)“閑”系列之“陸游游樂”萌化視覺形象系列,則是以餐飲空間為依據將其應用于餐飲家居用品上。
作品:祁東黃花菜”農產品包裝系列化設計設計:李余
指導老師:肖德榮
專業(yè)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本設計基于對祁東黃花菜以及祁東歷史文化的調研分析,總結出目前祁東黃花菜包裝所存在的問題,通過增加包裝材料的多樣性、包裝結構的趣味性以及包裝視覺圖案的地域文化性,力求設計出具有祁東地域文化特點的系列包裝設計。主要將包裝進行了系列化分類,分為包裝結構系列化設計、包裝材料系列化設計、包裝圖形系列化設計;包裝結構分為鏤空包裝、三角盒包裝、書本式結構包裝;包裝材料分為紙質材料、塑料包裝、玻璃、帆布等;包裝圖形分為匠心系列和花仙子系列。包裝色彩的提取源于黃花菜的色彩。包裝的系列化主要體現(xiàn)在包裝結構和包裝材料的多樣化,包裝版式內容的相對統(tǒng)一,最后使其形成系列化包裝。在變化中有統(tǒng)一,在統(tǒng)一中有變化。
作品:廢舊雜志在家居陳設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設計:鄭穎瓊
指導老師:鄧莉文
專業(yè)方向:藝術設計
作品:溯源 —— 山村留守村民活動中心環(huán)境設計
設計:趙品澤
指導老師:戴向東
專業(yè)方向:環(huán)境設計
通過對留守村民需求的總結,理清留守村民“需求痛點”,進而提煉出留守村民活動中心功能布局。在村民活動室的基礎上增加村民迫切需求的:幼兒園、衛(wèi)生室、游客服務中心三大功能。通過分析國內外村民活動中心理論研究成果以及優(yōu)秀實踐案例,并結合山村實際情況,總結出“凸顯鄉(xiāng)村肌理,融合地區(qū)氣候與地形”以及“協(xié)調材料與工藝的傳統(tǒng)性與現(xiàn)代性”的設計方法,運用至山村留守村民活動中心設計上。從區(qū)位、交通、基地、群眾需求、氣候、植物、村落肌理等方面入手進行分析,在設計上融入山村民居建筑布局紋理、稻田紋理以及傳統(tǒng)建筑造型特色。
作品:長沙湘府世紀小區(qū)兒童友好型公共空間
設計:蘭艷平
指導老師:肖德榮
專業(yè)方向:環(huán)境設計
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有關幾何圖形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就要對學生積極進行提問,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比如,在為學生進行了幾何圖形的初步講解之后,老師就要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們進行幾何圖形的學習對我們會有什么樣的幫助?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什么樣的用處呢?”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注意每一組中都要保證組員之間的成績以及性格都有所不同。然后老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幾何圖形的制作,讓他們進一步掌握相關內容。這樣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也有利于學生的共同進步,有利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隨著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大力開展,塑造兒童友好型公共空間對提升兒童福祉、構建美好人居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在對住宅小區(qū)公共空間設計的研究和關注中,大多數是將成人作為設計的主體對象,兒童等弱勢人群往往作為附屬群體考慮。然而以兒童作為小區(qū)空間設計的主體群體是設計角色的突破性轉換,它的意義在于為空間人性化設計開拓思路,給兒童創(chuàng)造更安全、舒適,有趣味性的友好型活動空間。主題“大魚海棠”空間設計,滿足兒童感知和探索型活動的同時,運用魚的外形提取出來做一個大型的游樂設施,鋪裝采用大海的顏色。
作品:以“山海經”弇茲氏人獸形象為題材的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
設計:周小桐
指導老師:李敏秀
專業(yè)方向:藝術設計
“山海經”是中國優(yōu)秀的古代神話典籍。弇茲氏是“山海經”中較有特色的人獸形象,其代表的玄女是玄鳥的化身,具有吉祥的寓意,并且有很好的視覺應用潛力。例如以其腳踩雙蛇、巨大雙翅等孿生元素造型可以結合產品設計中結構上的對稱設計手法以及色彩上的黑白、對立冷暖色彩等等。探索古代神話山海經中弇茲氏形象在設計中應用的方法。
作品:住宅可變空間的功能轉換設計
設計:朱夢玲
指導老師:袁傲冰
專業(yè)方向:環(huán)境設計
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人口密度也隨之增大,人們對購房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具體化。住宅除了要滿足人們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外,還將承擔家庭辦公、生活休閑等更加復雜的功能。因此,在有限的空間當中,如何實現(xiàn)多種功能空間的并存問題,住宅各個功能區(qū)域之間需要具有可變性、靈活性的方式,從而達到功能的轉換,來適應家庭不同時期的不同居住行為和心理需求。
作品:椰殼材料在燈具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設計:張鵬杰
指導老師:李敏秀
專業(yè)方向:產品設計
椰殼材料作為一種性能優(yōu)異的生態(tài)材料,其力學強度較大、耐潮耐腐、加工性能穩(wěn)定,開孔后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在今天消費時代的背景下,用戶對燈具產品的要求從簡單的照明需求轉向審美、精神內涵、材料安全等諸多附加要求。因此,探索椰殼材料在燈具產品設計中的應用表現(xiàn)方法,一方面可以增加椰殼材料的附加價值,另一方面能夠更好的滿足燈具產品的市場需求,豐富燈具產品設計的材料選擇。
作品:基于南縣地域文化的湘韻大酒店KTV室內設計
設計:喻志良
指導老師:袁傲冰
專業(yè)方向:環(huán)境設計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追求精神的享受。南縣旅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KTV行業(yè)的不斷創(chuàng)新升級,成為本項目設計的根本動力!本項目基于南縣地域文化研究,結合項目原始平面圖,最終決定南縣的地域文化因素,以魚米之鄉(xiāng)的主題,做春夏秋冬四季主題的新中式風格,各個包廂之間成系列但各具特色。
作品:瓦楞紙包裝產品的可再利用
設計:尹倩鈺
指導老師:唐立華
專業(yè)方向:家居產品設計
本設計研究基于綠色包裝設計和包裝再利用設計理論,通過廣泛的文獻查閱,結合問卷調查對幾款常用的瓦楞紙包裝盒進行相關提問,明確了設計對象,并多次打樣實踐,確定了相關制作工藝,進行了瓦楞紙包裝產品的可再利用設計,為現(xiàn)有市場可再利用包裝設計,提供了新的設計案例補充。本次設計案列提供了,再利用為“花器”“筆筒”兩種功能。五款產品均以盒蓋為再利用區(qū)域,采取獨立化的局部再利用方式,單個物體內通過預留對應的孔洞和插片實現(xiàn)連接。每一盒體提供了相應的圖示步驟與裝飾性色彩方案。
作品:新疆永利假日酒店茶室室內設計
設計:胡婧怡
指導老師:張秋梅
專業(yè)方向:環(huán)境設計
人們提到茶,大多首先想到的是煙雨江南和巴蜀文化,很難將茶與新疆聯(lián)系起來。隨著對新疆旅游產業(yè)的不斷加強。新疆自古流傳下來的別具一格的茶文化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該項目主要探索了新疆地域文化元素在室內空間設計中的應用,通過對新疆地域元素的收集分析與提取再利用,實現(xiàn)地域文化與現(xiàn)代室內設計手法的融合,使地域元素在現(xiàn)代設計中再度煥發(f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