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
答剌麻八剌是忽必烈的嫡孫、真金太子的次子,可惜他天生聾啞,不過忽必烈和真金都對他關懷備至——其他王子都被養(yǎng)在女眷身邊,只有他由真金親自教養(yǎng);忽必烈還幫他迎娶了娘家勢力強盛的弘吉刺·答己。
答己非常爭氣,接連生下海山、壽山兩個兒子。真金還沒即位就死了,答剌麻八剌也因病早逝,真金太子妃憐愛兩個孫子,親自挑選漢人名儒李孟做他們的老師。
海山在18歲時就跟隨叔祖鎮(zhèn)守漠北,立下幾樁軍功,逐漸培植起聲望和勢力;比他小四歲的壽山則在答己膝下長大,因此母子感情深厚,他也因接受李孟的儒家教育而逐漸“漢化”,養(yǎng)成溫柔敦厚的性格。
忽必烈死后,答己的小叔子即位,稱元成宗。等到元成宗駕崩,他的堂弟摩拳擦掌準備上位,右丞相卻堅持認為真金的兒子才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于是分別地給海山、壽山送信。離京城更近的壽山和答己火速抵達大都,并在右丞相的協(xié)助下發(fā)動政變、控制京城,這時海山才率軍趕來。
按“嫡長子繼承制”,海山成功上位,并約定日后將皇位傳給壽山,還為答己興建宮殿、賞賜金銀。誰知答己不安安分分地做富貴太后,而是使勁攛掇壽山奪權。她曾安排陰陽家給海山算命,說他在位時間注定很短,不如趁早讓位給弟弟。海山聽后哭笑不得地說:“我鎮(zhèn)守漠北十幾年,又是長子,于情于理都該稱帝,陰陽家的胡言亂語怎能當真?我現(xiàn)在只想立下名垂萬世的功業(yè),沒工夫跟您瞎扯!”答己只好訕笑道:“你既然什么也不在乎,那就算了!”海山僅在位三年就死了,壽山順利即位。
壽山可比海山好掌控多了,老實了三年的答己終于熬出頭來,成了朝野之上說一不二的主兒。壽山還沒發(fā)話,她就搶先下了懿旨,任心腹鐵木迭兒為右丞相,肆意拉幫結派,不斷干涉朝政。面對母后的獨斷專行,壽山仍是一副“乖兒子”做派,明知不妥卻又無可奈何。
在答己的撐腰下,鐵木迭兒掌握了全國的稅收大權,在東南地區(qū)大搞“土地改革”和“稅制改革”,一味剝削百姓,最終引起江西行省的農(nóng)民起義,朝廷差點被掀翻。這禍闖得實在太大,答己也兜不住了,鐵木迭兒被撤職,但他仍不死心,聯(lián)絡各路人脈,積極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
他的機會很快來了。壽山一直覺得皇位是哥哥讓給自己的,心中有所虧欠,所以在立自己的兒子還是哥哥的兒子為太子的問題上左右為難。鐵木迭兒摸準壽山的心思,上了一道奏折,說:“我們既然統(tǒng)治了整個華夏,就該積極學習漢人的文化精髓,比如‘父子相承的皇位傳遞制度,這才有利于朝局穩(wěn)定。”壽山看后非常高興,心想:鐵木迭兒雖說貪財,但對我還是比較忠誠的,值得重用。于是,鐵木迭兒成魚翻身,被任命為太子的老師。
太后任性妄為,皇帝的耳根子又軟,朝局很快被貪官污吏攪得混亂不堪,為元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