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良
孔子的獨子出生時,魯昭公送來一條鯉魚祝賀,所以這個孩子名叫孔鯉,字伯魚??柞幑蝗巳缙涿?,是個像魚一樣順滑的“溜邊派”,一輩子沒別的本事,倒是把老爹的“中庸之道”踐行到底。
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但孔鯉并不在“優(yōu)等生”的行列,乃至他的兒子孔僅(字子思)也不肯拜他為師,轉身投入爺爺的高足曾參門下,后來收孟子為徒,創(chuàng)立“思孟學派”,將爺爺的學術成果發(fā)揚光大。如此看來,孔鯉這個“圣二代”當得實在廢柴。
在學習方面,孔鯉從小就屬于“被動型”——你說了我就學點,你不說我才懶得動彈。有次孔子攔路抽查,問:“小鯉魚,你學過《詩》了嗎?”“還沒顧上學呢。”“你不學《詩》怎么會說話?快去學!”后來孔子第二次抽查,問:“小鯉魚,你學過《禮》了嗎?”“剛學完《詩》,還沒顧上學《禮》呢?!薄澳悴粚W《禮》怎么會做人?快去學!”他的功課就是這樣被老爹一點點掰碎后硬吞下去的。
無論如何,孔鯉畢竟是大成至圣先師的獨子,在外人看來仍是頂著耀眼的光環(huán),學問一定大得不得了,所以魯哀公給孔鯉下了高薪聘書??柞庁S富的內心戲開始上演——世道混亂、官場黑暗,憑老爹那么大的本事都在周游列國后仍找不到好工作,何況我呢?如果答應就職,恐怕遲早要惹大禍;如果保持待業(yè)狀態(tài),有老爹的名頭罩著,我反而能混進儒家名士的隊伍,像歷代隱士那樣受人尊重。至于經濟問題也不用愁,老爹攢了那么多學生,光他們送的干肉就夠我開肉鋪了,何況師兄子貢還是全國首富?
打定主意,孔鯉故作高深地拒絕了魯哀公發(fā)來的offer。知子莫若父,孔子太懂他這套操作了,索性對外稱他體弱多病、不便出門,免得丟人現眼??柞幉毁M一刀一槍就為自己贏得身后名,穩(wěn)穩(wěn)當當地做了孔門的“二世祖”,到宋徽宗時還被封為“泗水侯”,可謂風光無限。
其他師兄弟學得孔子一些本事便紛紛著書立說,甚至另立門戶,幾個嫡傳弟子還把平日與孔子的對話整理成書,稱為《論語》,日日虔誠背誦,并把它當成后代授徒的課本。只有孔鯉不以為然,吐槽道:“我爹學問大是不假,但再大還能超過他的老師老子?連老子都說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話全講出來就不是真理了,關鍵要悟,像我這樣才是真正的‘無為呢!”
為把儒學發(fā)揚光大,孔子沒少開家長會,談起家庭成員對社會的貢獻,他大贊孫子孔假,卻對孔鯉無話可說。孔鯉擺出“阿Q鼻祖”的氣派,嬉皮笑臉地對老爹說:“您學問雖大,但您的兒子不如我的兒子?!庇謱准僬f:“你智商雖高,但你的父親不如我的父親?!边@番論調有理有據、毫無漏洞,聽得祖孫二人瞠目結舌。
孔鯉一輩子雖沒什么建樹,但遵紀守法、胸襟豁達,名聲還算不錯,“伯魚”一詞也被后世用作對別人兒子的美稱——可見有自知之明也是難得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