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良改裝
這套“雨林版”的改裝方案建立在兩英寸升高,且最大限度保留原車結構的基礎上進行。
與其它日系越野車一樣,途達原廠的設計理念更注重車輛的可靠性,以及在公路與非鋪裝路面之間的平衡,也更適合長久以來一直流行的越野方式——長途穿越。
這套“雨林版”的改裝方案建立在兩英寸升高,且最大限度保留原車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為了提高車輛的防護性,原廠脆弱的包圍被替換為金屬前后杠,貼合原車前臉線條的M R前杠并沒有浮夸的設計,但卻令接近角與離去角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在實用性方面,前杠內(nèi)部的絞盤托盤支持安裝市面上的大部分絞盤,同時杠體兩側及上方也預留了輔助燈的安裝位。此外,原廠底掛備胎被移至后杠之上,側開式的備胎架通過扳手進行展開或鎖緊,牢靠的結構讓備胎架部分在長期顛簸狀態(tài)下也能保持穩(wěn)固。原備胎位置成功增加了副油箱,以保證在長途穿越過程中,車輛續(xù)航能力可以得到保證。
除了提升車輛通過性以外,這套避振器還能提供較原廠更大的阻尼與更高的散熱效率,在崎嶇路面行駛時擁有更好的表現(xiàn)。
懸架采用一套ACE高性能氮氣避振,以及加強的上下控制臂。除了提升車輛通過性以外,這套避振器還能提供較原廠更大的阻尼與更高的散熱效率,在崎嶇路面行駛時擁有更好的表現(xiàn)。同時,強度更高的上下控制臂也能修正車輛在升高后的懸架幾何。
車頂行李框不僅能夠拓展置物空間,也是承載戶外生活的平臺。除此之外,尾廂的改造也充分考慮到了長途跋涉的需求,一套定制的多分區(qū)抽屜系統(tǒng)可以將出行物資進行合理分類。
征服巨石向來不是日系越野車的強項,所以想要達成攀巖目標,大刀闊斧的改裝在所難免。相比“雨林版”,“攀巖版”車型在前杠設計更加張揚,除了滿足基本的實用功能外,延伸的“牛欄”部分可以為車頭提供最大限度的防護。此外,“攀巖版”車型的前后杠在通過性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最終升高后的車輛接近角達到44°,離去角達到37°。
懸架部分是“攀巖版”途達改裝的重點,為了容納更大尺寸的輪胎并提高離地間隙,避振系統(tǒng)選擇了一套4英寸升高的ACE氮氣避振器。然而對采用雙叉臂前懸結構的途達來說,超過2英寸的升高勢必會對懸架幾何及半軸受力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除了減振器以外,包括支臂、連桿、羊角在內(nèi)的一系列部件也均配套更換,同時還對副車架進行了改動,通過下降前差速器高度,減輕半軸的負擔。
大尺寸泥地輪胎是玩石頭的標配,“攀巖版”途達安裝了295/70R17的將軍MT5輪胎,直徑已經(jīng)超過33英寸,對途達2.5L的動力來說,也只有在低速四驅狀態(tài)下才能發(fā)揮實力了。在亂石堆中攀爬,車身姿態(tài)時常會呈較為極限的角度,載滿物資的行李框會大大影響車輛的重心,增加翻車風險。因此“攀巖版”途達在頂框設計上簡化掉了載物功能,僅可用來固定射燈或是一些救援工具,從而盡可能地降低車頂重量。此外,針對巖石路況而特別設計的側踏,也能在方便成員上下車的同時,為車側提供最好的防護。
途達原廠配有后橋差速器鎖,已經(jīng)足夠滿足大部分路況下的使用。在此基礎上,“攀巖版”途達還加裝了電控的前橋差速鎖,結合途達的分時四驅結構,可以實現(xiàn)越野車的最強四驅模式。
在履帶面前,一切輪胎花紋都是浮云。這套硬核的履帶驅動系統(tǒng),不僅帶來了變態(tài)的附著力,夸張的離地間隙更是將途達的通過性提升到了極致。
在履帶面前,一切輪胎花紋都是浮云。這套硬核的履帶驅動系統(tǒng),不僅帶來了變態(tài)的附著力,夸張的離地間隙更是將途達的通過性提升到了極致。雖然低阻力的設計讓途達原車動力也可輕松將它驅動,但受制于其機械結構,允許的最高車速為80km/h。履帶的主體結構由高強度6063鋁鎂合金銑制而成,輔助輪則采用塑壓成型技術,履帶本身采用高壓成型橡膠制成。相比傳統(tǒng)鋼制履帶,它的整體重量更輕、噪音更小,并且不會對路面造成破壞。
懸架部分依然采用2英寸升高的ACE氮氣避振;底盤護板、副油箱、行李框、射燈等必備改裝項目自然也是標配。也許履帶的改裝方案讓它的玩法有所限制,但必須承認這臺“雪地版”途達面對極具挑戰(zhàn)的地形時,強大的越野性能令其它越野車望塵莫及。
每臺量產(chǎn)越野車在設計之初便有特定取向,盡管它們標榜的都是“越野”,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細分用途。而途達作為一輛靠譜的越野選擇,以它為基礎可以通過改裝的方式滿足不同越野玩家的需求,從“雨林版”到“雪地版”,只要你足夠充滿想象力,它都能夠滿足你。
途達作為一輛靠譜的越野選擇,以它為基礎可以通過改裝的方式滿足不同越野玩家的需求,從“雨林版”到“雪地版”,只要你足夠充滿想象力,它都能夠滿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