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口罩怎么放?
在與口罩形影不離的日子里,吃飯、喝水時需取下口罩,但是又不會馬上扔掉,這時該如何放置呢?掛在耳朵一側、拉到嘴巴下面,還是拎在手里、揣進兜里?又或是直接扔在桌上?
然而,這些處理方式都是錯誤的。正確的方式為:就餐前可先將桌子用酒精消毒,再鋪上干凈的紙巾,將口鼻側(淺色面)朝內對折放置在紙巾上,再覆蓋一層紙巾,方便接下來再次使用。吃完飯后,將口罩上層的紙巾丟掉,再戴上口罩即可。
如果購入的口罩配有獨立密封的包裝袋,那隨身攜帶就十分便利,不用的時候放入即可,使用完隨口罩一起丟棄。如果購買的口罩沒有獨立包裝,建議存放在干燥、清潔的紙盒子或紙袋內,如清潔的信封,建議每天更換。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選用口罩收納盒、布袋或者普通塑料盒存放口罩,但需要提醒的是,每天需要清洗消毒。
水土不服,“不服”的是什么?
水土不服最常見的癥狀是胃腸道不適、食欲不振、頭痛、睡眠不好、過敏反應等,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進而影響了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況,帶來了人體內部環(huán)境尤其是內分泌、人體微生物生態(tài)、神經(jīng)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的改變和調整。
人自出生的時刻開始,除了肺的表面,幾乎所有空氣可以到達的部位,比如皮膚、眼瞼、呼吸道尤其是口鼻腔、胃腸道、泌尿生殖道的表面等都會建立起微生物生態(tài),這是人體與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選擇的結果。特別是胃腸道微生物的總數(shù)量大致與人體細胞數(shù)量級相當,直接影響人的飲食偏好和消化功能。健康狀況改變、吃了不同食物,微生物的組成及相互關系就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到一個新地方后,環(huán)境微生物生態(tài)變了,加上飲食的改變,影響了原來的腸道微生物,而腸道微生態(tài)的失調可能要為其中的“水土不服”癥狀負責。
廚房用品多久換一次?
筷子:3—6個月更換。平時我們多用木質筷子,清洗時,往往只能洗去其表面的油脂,并不能去掉藏在凹槽裂縫里的細菌,若長期使用此類筷子,病菌可能進入人體并影響健康——大腸桿菌易引起腹瀉、腹痛等癥狀;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局部化膿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胃黏膜的炎癥,導致萎縮性胃炎,甚至增加胃癌風險等。另外,保證每周一次的高溫消毒,在100℃的沸水中煮5分鐘以上。使用消毒碗柜也是很好的殺菌手段。
砧板:半年一換。不少人家的廚房僅有一塊砧板,而且上面還滿是刀痕,甚至有的都出現(xiàn)霉點了,卻覺得不把砧板用壞就不用換。實驗表明,砧板使用時間越長,產(chǎn)生的劃痕越多,細菌滋生情況越嚴重。食物會直接接觸菜刀和砧板,在切割生食時,食物中的細菌等會殘留在上面,若生熟混切,則造成熟食污染。無論任何材質的砧板,都應該將“生熟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
抹布:每周更換。抹布自帶吸水屬性,堪稱完美的細菌培養(yǎng)皿,可含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沙門氏菌等在內的19種條件致病菌。而我們又?;煊媚ú?,此時抹布上的微生物可能再次污染餐具,再通過餐具進入人體,引發(fā)相關疾病。建議專布專用,用顏色區(qū)分用途,避免交叉感染。有條件者,一個星期左右更換一次。
(據(jù)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