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人訓孩子,全小區(qū)受教育”
近日,黑龍江大慶,深夜10點半一小區(qū)居民樓內傳出媽媽大聲輔導孩子學習的聲音,夾雜著訓斥聲,整個小區(qū)被一個人的聲音灌滿持續(xù)近巧分鐘。小區(qū)鄰居說:“大家都準備睡覺了,整個小區(qū)非常安靜。突然聽到對面樓教訓孩子的聲音,非常刺耳,整個小區(qū)都能聽見。”鄰居表示,這個媽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yè)時比較著急,一直在對孩子發(fā)脾氣,大概巧分鐘左右,這個母親就有點崩潰了。鄰居說這樣的情形已經不止一天了,從夏天大家開始開門開窗之后,就經常能聽到她家這種情況。
(摘自新浪網)
點評:這是一段在網上挺火的視頻。聽著視頻中的“深夜狂吼”,不由得讓人感慨萬分:這是在幫助孩子學習,還是逼迫孩子厭學?靜下心來想一想,父母因孩子學習的事而情緒崩潰,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的錯?恐怕是后者吧。當父母修養(yǎng)和能力不足時,勢必只能把大喊大吼甚至打罵體罰當成唯一手段。因為他們除了“父母”這個身份外,一無所有了。其實這不是孩子“笨”,這只是父母“笨”的直接反映。
2 4天,14個孩子被奪去生命
炎炎夏季,各地溺亡事故頻發(fā),讓人痛心不已。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勇敢且正義,家長要準確地告訴孩子,不跳下水救人并不是“自己不夠朋友”。正確的做法是,要么丟給落水者觸手可及的救援工具,要么大聲呼喊大人。重慶1人落水7人施救,s名落水小學生均無生命體征;浙江溫州市蒼南縣,1人溺水兩人救援,3名男生均不幸身亡;河南新鄉(xiāng)市封丘縣,11歲姐姐救9歲妹妹,2人均溺亡;廣東東莞高埗鎮(zhèn)華南職業(yè)技術學校5名學生下河游泳,1人不幸溺亡。
(摘自環(huán)球網)
點評:在短短幾天時間內,十幾個孩子被奪去生命,多么令人痛心!每年夏天,都會有類似的悲劇發(fā)生,我們該反思什么呢?學校、社會、家長的責任都應探討。尤其對家長來說,安全教育作為家庭必備課目,更應該常抓不懈??墒遣糠旨议L除了死盯孩子的成績外,還有別的嗎?安全教育涉及面很廣,用水、用電、燃氣、防盜、防騙、防拐……這些不該和成績一樣被高度重視嗎?成績不理想,還可以彌補、提升,人生仍會精彩;但生命沒有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3 “讓每個孩子的人生都能出彩”
日前,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做客“2020上海民生訪談”,為家長關心的問題授予“錦囊妙計”時表示:對每個孩子來說,學生生涯只是人生的一段旅程,在這段歲月里,學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不是校園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孩子的智能是多元的,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希望家長不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更多看到他們的優(yōu)點,讓每個孩子的人生都能出彩。
(摘自上海政府網)
點評:“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讓每個孩子的人生都能出彩”……這些話值得點贊。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培養(yǎng)指南》中說過,“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這話不應僅說給教師聽,更應講給家長聽。家長對孩子的重視,不在于學習成績,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是父母的能力、水平,更是責任、義務。當父母罵孩子“笨到不行”時,是否想過,不是孩子身上沒有優(yōu)點,而是你缺少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的那雙眼睛。
4 青少年追星調查:警惕飯圈思維侵蝕主流價值觀
最近,半月談雜志社對全國2萬多名12歲至18歲中學生開展“青少年追星調查”。結合此次調查,半月談記者又采訪了眾多粉絲、業(yè)內人士和專家學者,發(fā)現(xiàn)青少年粉絲群體易受人操控利用,存在飯圈互撕網暴、黨同伐異的不良風氣,容易對價值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
(摘自《半月談》)
點評:青少年追星,不能只當成孩子們的個人愛好或課余休閑,而要正視之。追偶像,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比較自然的現(xiàn)象。可是,當追星變得盲目時,當價值觀未成熟的青少年被大染缸似的娛樂圈中很多不良現(xiàn)象影響時,就非常危險了。這時候,家長的作用無可替代。一律禁止,似乎只會在父母與子女之間激化矛盾,不可取;一律放開,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孩子大了自會分辨,更不可取。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追星”、如何教給他們辨別是非黑白良莠的能力,考驗著每一個當爹當媽的能力和水平。
點評:王燕 插圖:朱炯驍
(責編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