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元 田斯瑤 李泊東 劉新銘
摘? ? 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到來,我國對外文化交流越發(fā)密切,在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的過程中,發(fā)揮我國文化的魅力,語言翻譯的重要性由此得到凸顯。翻譯屬于一種復雜語言轉換的過程,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譯者應尊重譯入語的表達習慣和語言規(guī)范,也會受到譯出語的語法、詞匯等特點的影響。本文首先對日語翻譯語言的范化概念進行闡述,逐一分析日語語言文化的特征及范化現(xiàn)象,對語言的表達形式進行強化,促進中華文化交流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日語翻譯;范化現(xiàn)象;特化現(xiàn)象
一、日語翻譯語言的范化與特化概念
語言轉換的根本渠道就是翻譯,翻譯者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應與譯入語的表達規(guī)律、語言文化等相互結合。譯出語的修辭、語言,在翻譯原作品當中的語言文化風格等,也應得到高度重視。因此,在翻譯作品,或者原作品被翻譯的過程中,必定會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在這樣的基礎上,翻譯語言依舊具備同樣的固有性特點,“翻譯共性”概念也因此出現(xiàn)。在翻譯共性范疇內,“范化”與“特化”等涵蓋其中。在具體的翻譯實踐過程中,對日語語言文化特征進行夸大,翻譯之后的語言文本,其句子結構與修辭過于規(guī)范,這就是所謂的范化現(xiàn)象。日語語言的特化現(xiàn)象與范化現(xiàn)象有著明顯不同,翻譯者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會對原文詞意進行過渡探究,甚至會對原文詞意進行削弱,與傳統(tǒng)的語言文化規(guī)范相偏離。
二、日語語言文化的主要特點
(一)具有委婉表達特點
日語語言與中文相比較,具有明顯的委婉與曖昧等表達特征。日本人在進行對話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方式相對較為含蓄,在日常交流中,部分日本人若想獲取他人的幫助,會使用婉轉的方式進行詢問。另外,詢問者在提出問題時,會選擇帶有否定要素的語言形式,這樣的方式更能夠幫助自己獲取肯定的目標,同時使得對方更加樂于接受。這為部分翻譯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行日語翻譯語言的過程中,與日本人的語言特征、思維習慣等相結合,凸顯出交流的核心。
(二)具有敬謙化的特點
民族在發(fā)展的歷程中,語言屬于一種寶貴的文化產物,因民族信念、精神特色存在差異,語言文化也會存在一定差異性。相比較而言,日語語言表達方式更加謙和。日本人受其自身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語言當中難免摻雜一些等級觀念。因此,日本人在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中,會結合自身的身份,以及對方的年齡地位等因素調整對話形式,并表示自身的謙虛。另外,受地點、場合、談話形式等因素的影響,所使用的語言同樣存在一定差異性。
三、日語翻譯語言的范化與特化現(xiàn)象分析
(一)文體中范化與特化現(xiàn)象
在日語翻譯語言當中,文體的形象更加客觀,主要以靜態(tài)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表達作品的文本特征與風格特征的文化形態(tài)。通過選取、對日本作家的作品,在翻譯文章的過程中,其中的概括性名詞占據(jù)較大比重,但是描寫性文章中名詞的數(shù)量有限。翻譯會話類文體時,翻譯的過程過于規(guī)范化,逐漸出現(xiàn)了日語翻譯語言范化現(xiàn)象。另外,日語小說語言的應用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表達翻譯存在明顯變化。但對日語小說進行翻譯時,其中的語言差異明顯縮小,甚至在語言翻譯的過程中出現(xiàn)文體范化情況。因此,在現(xiàn)階段的日語翻譯語中,存在明顯的書面語特點,忽略修飾性詞語是導致這一問題的關鍵原因。
(二)應用中范化與特化現(xiàn)象
日語翻譯語言,其范化與特化現(xiàn)象在作品風格當中也有所體現(xiàn),應用詞匯的過程中同樣具有范化傾向。翻譯者在翻譯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區(qū)、特殊場合使用的詞匯時,會選擇普通詞與常見詞將其代替,對于原文詞匯所要傳遞的思想并沒有深入研究。例如,在老北京的民俗當中,廚師為在婚禮上表示對新人的祝福,會端上四喜堂,男方也會回饋紅包表示感謝,這樣的民俗被稱之為“湯封”。但是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則會將其翻譯成為“お祝儀”,被翻譯詞匯的含義逐漸泛化,難以將原作品當中的特定含義體現(xiàn)出來。另外,在表達部分文意的過程中,甚至會突破原本語言文化規(guī)范,保證翻譯效果則呈現(xiàn)出范化、特化特征。
(三)搭配中范化與特化現(xiàn)象
詞匯搭配在日語語言翻譯過程中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詞語組合,受譯出語自身特色的影響,面對翻譯語言當中的詞匯搭配,難以保證翻以前與翻譯后詞語言搭配之間的協(xié)調性,在部分詞匯當中的詞匯含義差別較小,翻譯者會受譯出語的影響,甚至忽略單詞的搭配,與日本語言的規(guī)范相脫離,在使用日語翻譯語言的同時,在詞匯搭配當中存在范化與特化等情況。因此,譯出語具有明確的對譯詞之后,導致譯入語自身的語言成分逐漸顯示出夸大的情況,難以對原文進行精確翻譯,逐漸形成范化現(xiàn)象。當譯出語和原文語言之間,只缺成分的對應程度時,則會表現(xiàn)出特化現(xiàn)象。
四、結語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經(jīng)濟交流與文化互動越發(fā)密切。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對于提高我國文化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為翻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語翻譯語言共性特征中,存在特化與范化現(xiàn)象,主要在詞匯搭配與詞匯應用當中得到凸顯。為提高譯介質量以及傳播效果,相關人員在翻譯原文的過程中,應對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化特色進行分析,為我國文化交流與進步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從訓練學生語音語調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方法之研究[A]. 伍姣娥,吳宜權,潘盛凱.《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八卷)[C]. 2018
[2].以供給側改革引領對外漢語教材出版發(fā)展[A]. 楊艷慶.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暨第七屆中青年學者論壇三等獎論文集[C]. 2016
[3].從學習動機促進視角看工具導向日語教育的局限性――兼論內容依托式日語教育的作用[A]. 王婷婷.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三等獎論文集[C]. 2017
作者簡介:李宗元 (1999-),男,民族:漢族,籍貫:山東青島,當前職務:學生,學歷:本科,單位:國際關系學院,研究方向: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