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蒸汽驅自2006年底轉工業(yè)化蒸汽驅試驗開始,已歷時十二年,已進入蒸汽驅開發(fā)后期剝蝕階段。目前蒸汽驅引效注汽井效果越來越差,嚴重影響汽驅油藏動用程度、汽驅井組均衡受效,因此提高引效注汽效果已經成為了亟需解決的問題。針對此問題開展了研究,通過對影響引效注汽效果的分析,作出對注汽參數、注汽工藝、注汽方式等方面的調整和研究,制定相應的對策,以此來保證注汽效果,穩(wěn)定作業(yè)區(qū)產量,取得了明顯效果。
關鍵詞:蒸汽驅;引效注汽;注汽強度;注汽方式;注汽工藝
1、概述
X塊位于遼河斷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歡曙上臺階。含油面積7.9平方公里,地質儲量3774萬噸,開發(fā)層位為蓮花油層。區(qū)塊于1987年以蒸汽吞吐形式投入開發(fā),1998年10月開展了4個井組蒸汽驅先導試驗,2003年7月進行了7個井組蒸汽驅擴大試驗,2006年12月到2008年3月完成了139個井組工業(yè)化轉驅[1]。
2、影響因素分析
2.1近兩年引效注汽效果評價
2014-2015年,本蒸汽驅區(qū)塊共實施引效注汽208井次,平均單井日產液15.5噸,日產油0.9噸,平均單井周期注汽2023噸,周期產液2025噸,周期產油248噸,年周期油汽比0.11,注汽效果較前幾年大幅下降。
2.2影響引效注汽效果原因分析
2.2.1新增套損井對注汽效果影響較大
2014-2015年無效井43口,套損導致引效注汽無效20口,占無效總井次的46.5%,由此可見,套損是導致注汽效果變差的原因之一。套損導致注汽無效主要發(fā)生老井,且套損為熱采過程中新出現[2]。
2.2.2地層壓力差異較大時,一爐多井影響注汽效果
目前鍋爐運行主要兩種方式:一爐一井,既一個注汽鍋爐對1口引效吞吐井進行注汽;一爐多井,既一口注汽鍋爐在對汽驅注汽井注汽的同時,對引效吞吐井進行注汽。一爐一井總體效果要好,措施有效率高。一爐多井方式下,如果不同井地下壓力差異較大時,就會存在干擾,導致壓力高井注汽量減少或注不進現象。統(tǒng)計結果表明,當地層壓力差>0.9MPa時,周期效果明顯變差。由此可見,當地層壓力差異較大時,一爐多井注汽方式導致壓力高井注汽量減少或注不進現象,因此對引效注汽效果有一定影響[3]。
2.2.3分層注汽較籠統(tǒng)注汽效果要好
分層注汽就是針對油井各小層油層物性的差異,將油層物性相近的小層劃分為一個注汽單元,各注汽單元之間用注汽封隔器隔開,采用配汽嘴對各單元進行定量注汽,使各油層均衡注汽。籠統(tǒng)注汽是對整個油層段進行注汽,對油層物性差異較小的油井,注汽效果相對較好,可蒸汽驅已歷經多年,縱向矛盾嚴重,因此注汽方式對引效注汽效果有一定影響。
2.2.4注汽強度應根據地層溫度進行優(yōu)化設計
通過吞吐注汽,提高受效差井地層溫度,逐步與注汽井建立熱連通,是汽驅井引效注汽的主要目的之一[4]。對于稠油吞吐井,根據油層厚度不同需要設計不同的注汽量,也就是需要進行注汽強度設計。當地層溫度<80℃、注汽強度在110~130噸/米時,生產效果較好;當地層溫度80℃~130℃、注汽強度在90~100噸/米時,生產效果好;當地層溫度>130℃、注汽強度在70~80噸/米時,生產效果較好。也就是說,當地層溫度較低時,設計較大的注汽強度,注汽效果好;當地層溫度較高時,設計較小注汽強度,注汽效果好。
3、應用對策與其效果
3.1套損嚴重不適宜注汽井不注汽
1-191是蒸汽驅1口二線汽驅受效井,因注汽間歇注汽后供液能力變差,產量下降,2016年5月底計劃吞吐注汽以補充地層能量。方案設計注汽量2000噸。在熱采作業(yè)過程中,在油層頂以上101米處發(fā)生嚴重套變,縮徑68mm。若繼續(xù)注汽,則因蒸汽無法注入油層,下泵后生產效果肯定差。因此決定該井不注汽,空井筒完井待大修。2016-2017年,共有8口熱采井因套變決定不注汽,減少無效注汽1.53萬方。
3.2實施一井一爐注汽
2016年以來,對蒸汽驅所有吞吐井均采用小爐子單獨注汽,截止到目前共實施152口,有效的保證了注汽質量。
3.3優(yōu)化實施分層注汽
針對縱向動用差異大井,結合井況及隔層發(fā)育條件,采取合理的注汽方式,改善注汽效果。2016年以來,共實施分層注汽28口,平均單井日增油1.7噸,周期油汽比0.26。
3.4開展非烴類氣體輔助吞吐試驗
通過調研,C02輔助蒸汽吞吐具有以下四方面增油機理:一是補充地層能量,氣體彈性能力提高流體返排能力;二是占據地層虧空區(qū)域,提高油層動用程度;三是減少熱量損失,減緩注入蒸汽上部隔層熱交換速度;四是提高原油流動性,C02溶于原油可起到一定的降粘作用。
2016年共實施2口,均取得好的效果。如3-K8,注空氣前吞吐生產,下泵初期日產液20噸,日產油3噸,周期生產219天,產液1554噸,產油288噸。2016年9月實施注空氣后,下泵初期日產液25噸,日產油8噸,較上周期下泵初期日產液增加5噸,日產油增加5噸。
4、現場應用效果
通過優(yōu)化實施蒸汽驅引效注汽,吞吐井年油汽比逐步提升,比實施前的0.11提高到目前0.16,2016年,共實施引效注汽124口,增油28874噸,創(chuàng)經濟效益107.5萬元。2017年,共實施引效注汽137口,增油37431噸,創(chuàng)經濟效益405.9萬元。2016年至2017年,共有8口熱采井因套變決定不注汽,減少無效注汽1.53萬方,創(chuàng)效112.1萬元。
5、結論
5.1由于油藏非均質及開發(fā)等因素的存在,引效注汽作為蒸汽驅的輔助手段不可缺少;
5.2在引效注汽實施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設備、井況、地質體等多種因素對注入參數進行優(yōu)化設計;
5.3非烴類氣體目前在蒸汽驅引效注汽過程中實施較少,應加強該方面技術研究,逐步擴大實施規(guī)模。
參考文獻:
[1] 王中元.X塊塊蒸汽驅蒸汽波及規(guī)律研究[J].特種油氣藏,2007,14(4):65-66.
[2] 劉清華,裴海華等.高溫調剖劑研究進展[J].油田化學,2013,30(1):145-149.
[3] 龍華,王浩,趙燕.GH-高溫調剖劑的研究與應用[J].特種油氣藏,2002,9(5):88-90.
[4] 張弦,王海波,劉建英.蒸汽驅稠油井防汽竄高溫凝膠調堵體系試驗研究[J].石油鉆探技術,2012,40(5):82-86.
作者簡介:
劉軍(1978.10—),男,工程師,2004年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公司管理”專業(yè),2005年畢業(yè)于華東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yè),現從事油氣田開發(fā)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