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的西瓜,汁多味甜,好多熟客都搶著要嘞!花了半輩子時間都在和西瓜打交道,如今在駐村干部的指導和幫扶下,用上了寬膜一體機械旱作集雨技術,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真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啊?!?月11日,柳林馬家山的瓜農馬海燕感慨地和《科學導報》記者說。短短幾年,59歲的馬海燕就從貧困戶變成致富帶頭人。
在呂梁市柳林縣石西鄉(xiāng)的馬家山村,許多貧困戶和馬海燕一樣,因種植西瓜華麗轉身,成了讓人羨慕的致富能手、種瓜能人。
現年54歲的馬喜平就是其中之一。馬喜平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父母都已年邁,兒子身患殘疾,自己也在打工時被機器所傷,不能干重活,可他不甘向命運低頭,通過種瓜每年都有幾萬元的收入,如今蓋起了130平方米的新房子,馬上就能入住了。
柳林縣石西鄉(xiāng)素有“西瓜之鄉(xiāng)”的美譽,是個純農業(yè)鄉(xiāng),也是全縣最貧困的鄉(xiāng)鎮(zhèn)。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鹽堿沙性土壤,讓這里具有得天獨厚的西瓜種植條件。多少年來,這一帶的農民也一直靠種植高山旱地西瓜,矢志不渝地向著脫貧致富的目標摸索前行。“近年來,我們靠著寬膜一體機械旱作集雨技術,讓日子越過越紅火?!贝迕耨R虎應對記者說。
60歲的馬虎應,每年用寬膜種植10余畝西瓜。馬虎應一邊掰著指頭一邊算著:“過去不覆蓋,只一茬,還要看老天收成,如今使用寬膜頭茬西瓜收完,二茬還可以種植大豆、雜谷,一塊地兩頭吃,收成真不賴?!瘪R虎應補充道,“去年西瓜雖然減了產,但收入卻沒有減,這就是沾了寬膜一體機械旱作集雨技術的光。西瓜達到富硒指標,有了商標,賣出了品牌價格,不光把減產造成的損失彌補回來,還能增收呢。”
據了解,馬家山村通過積極引導和鼓勵本村農戶進行試驗性種植,再由技術指導員加以技術輔導,該村西瓜種植已經形成規(guī)模化、專業(yè)化和現代化種植。柳林縣教科局駐村第一書記陳偉說,馬家山村總共820畝垣地,其中西瓜種植面積就達到600余畝,按采收批發(fā)價格每公斤2.0~2.5元,每畝產值約為4000~5000元,全村年產值近300萬元,馬家山村成為名副其實的“西瓜村”。
現如今,為了讓汁多味甜的西瓜賣出好價錢,馬家山村所屬的石西鄉(xiāng)打造了自己的西瓜品牌——石西西瓜。老百姓嘗到了種植西瓜的“甜頭”,也讓該鄉(xiāng)的負責人堅定了繼續(xù)發(fā)展的決心和信心?!笆魑鞴稀滋煜?,我們將結合‘一鄉(xiāng)一業(yè)、一村一品戰(zhàn)略,按照科學化管理、品牌化運作、市場化營銷的模式,積極鼓勵和扶持農民種植旱地西瓜,齊心協力擦亮這塊金字招牌,讓瓜農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笔鬣l(xiāng)鄉(xiāng)長王利榮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