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汕
老工體就此別過
今年8月,一張張工人體育場被拆除的照片廣為流傳,老北京人看到都不免留戀。盡管大家知道廢墟上將會出現(xiàn)一座具備國際頂尖水準的專業(yè)足球場,比老工體更漂亮更現(xiàn)代,但畢竟一個時代的記憶帶走了,新的體育場面目皆非了。
按人的年齡算法,北京工人體育場已經(jīng)過了一個花甲,按體育場建筑年輪還不算老,這次拆去重來,可以說是涅槃重生。
北京工人體育場與它毗鄰的北京工人體育館都帶有那個年代的烙印。為了迎接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年大慶,北京這座古城矗起了十大建筑。工人體育場便是其中之一,與人民大會堂這些國家標志性建筑一同引為那個年代的驕傲。
工體位于北京東郊,那里原來是一座廢窯廠,大部分地面是葦塘和窯坑。在35歲的建筑師歐陽驂先生主持下,由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承擔設計。工體占地35公頃,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包括主賽場和外籃排球場、足球場、游泳場以及人工湖。1959年8月31日竣工,不到一年就建成了。落成時,工體的四周還沒有圍欄,東西南北大門各有四根水泥方柱,每根柱子是上下兩層小屋子,東大門和西大門設傳達室,東大門有四個大字“自力更生”,西大門四個大字“勤儉建國”。
說“勤儉”,那真是處處體現(xiàn),曾經(jīng)從那個年代過來的陳君遠先生生前回憶:“工作的條件和設備極其簡陋,拿體育場場地來說,那時候一沒汽輾子,二沒剪草機,壓場地完全是人工,工具是市政公司修馬路淘汰下來的大鋼圈似的石輾子,四五個人在前邊拉著,后邊一個人用木杠子拄著,掌握方向,工人穿著破衣爛衫,比今天的民工差遠了。那時候是計劃經(jīng)濟,每人每月都是憑糧票定量供應,干的活兒又累,很容易餓。有一年冬天,場地篩土,還沒到中午,場地工馬緒榮餓得受不了,偷偷跑到東北角籃球場去撅平房房檐兒下的冰柱充饑。他和我說起這事兒時,眼里滿是淚水,我聽后心里一陣陣酸楚……”幾年前,這位向我講述當年工體故事的老人因心臟病離世。
北京工人體育場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迎接第一屆全運會,兩年后建成的北京工人體育館則是為了迎接第一次在中國舉行的世界性單項大賽——第26屆世乒賽。
工體落成不久,迎來了中國體育第一個氣勢恢宏的盛會。不管人們怎么評價,不能不承認全運會曾經(jīng)是中國人心中的一個情結(jié)。遙想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開國元勛坐在工人體育場的主席臺,全國人民都為這個盛會感到驕傲和自豪。在那之前幾年,擁有當時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國家被排除在奧運會之外,中國人正是要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不僅有為數(shù)眾多的優(yōu)秀運動員,有能力辦好大型運動會,還有氣勢恢宏的體育場。按當時全運會的規(guī)模與氣勢,不要說韓國、印度這樣的國家難望其項背,連日本也感到驚嘆。巨大的8萬人工體在中國人民心中早已超出一個運動場所的范疇,它代表著中國人絕不屈服的精神和凜然不可侵犯的志氣。
上世紀50年代,工人的地位至高無上,不僅是宣傳上,也是實際意義上的“領(lǐng)導階級”、“國家主人”。當時的國家體育場以“工人”命名,是與時代主旋律同步的。北京十大建筑給這座處處存留著古都風貌的城市平添了現(xiàn)代化的色彩。
工人體育場的管轄單位是北京市總工會,既然以“工人”命名,當然要全心全意地為工人服務。五六十年代,很多工廠的工人在這里進行比賽,除去天然草皮內(nèi)場,周邊所有的足球場、籃球場都向市民開放。每到星期天,就是各個工廠的聯(lián)賽。那時,群眾體育的普及程度很高,那些還帶著翻身做主人感覺的“老大哥”自豪地說:“舊社會咱們工人哪兒能到這么好的體育場來??!”工體非常照顧工人看高水平比賽,憑工會會員證可以優(yōu)惠購票,進工體的球票是2角、4角、6角,可當時人們的感覺好像比今天掏50塊錢都艱難,一般青年工人每月的工資才四五十元,5角錢可以買到一斤螃蟹。
當年在建材局工作的何樹林師傅曾到工人體育場打北京工人聯(lián)賽。體育場建成不久,他聽說要到工人體育場比賽,簡直不敢相信。他記得聯(lián)賽開始,還有北京市總工會的一位領(lǐng)導講話,非常親切地說:“歡迎工人同志來工人體育場比賽。工人體育場只有多為工人服務,才算名副其實?。 蹦菐字艿谋荣?,讓他對工人體育場有種“回家”的感覺。多少年來,何師傅對工人體育場一直有深厚的感情,直到去世前不久,還讓兒子開車送他到當年打球的籃球場看看。他有些驕傲也有些傷感地對兒子說:“你爸爸當年在這里打球,觀眾里三層外三層,那喝彩聲真叫提氣?!焙螏煾涤行涯畹卣f:“當年我在工人體育場打球,1分錢都不收,每場球還補助我4毛錢呢!那時的群眾體育多熱火啊!”
工體建成后一直熱鬧非凡,無論是在全民族陷入虛幻的大躍進年代,還是受到重創(chuàng)的困難時期,比賽從沒有斷過。盡管工體在今天已經(jīng)是北京的黃金地帶,但當時在老北京城里的人都覺得路挺遠,主要是公交車太少,更沒有地鐵,臨近的地方還有土路,給人到了近郊區(qū)的感覺。一些小孩兒個子比自行車都高不了多少,常常將腿掏在自行車車擋里,搖搖晃晃地騎車去工體。在嶄新的體育場里,北京觀眾曾如醉如癡地看了當時是世界強隊的蘇聯(lián)和匈牙利隊比賽,他們是為新中國十年大慶被邀請到北京的。工體第一場國際足球比賽是中國隊對蘇聯(lián)隊,雙方差距很大,開場剛一分鐘,中國隊就被攻進一球,但中國隊密集防守,把比分維持到終場。
北京工人體育場留下了幾代運動員的奮斗足跡。1960年10月31日,中國隊在與蘇聯(lián)白俄羅斯隊比賽時,主力中鋒年維泗插到門前右側(cè)搶點射門。對方守門員在緊急中不擇手段地從側(cè)后方狠命撲來,那虎背熊腰加上高速助跑,力量之大可想而知。事后有人說,在場外聽到“咔”的一聲,仿佛樹干折斷的聲音,年維泗的腿頓時動不了了。他坐在地上看自己的傷腿,左腳腳跟折到小腿邊,腿骨已經(jīng)裸在皮外了,從此他告別了運動員生涯。但他不后悔,一個運動員在賽場就如同在戰(zhàn)場,如果總顧及個人的安危,怎么打勝仗呢?如果明明有得分的可能,因為怕傷就畏縮不上,怎么能當好一名足球運動員呢?后來當了教練和足協(xié)主席,他都用這種精神來教育運動員。
八一隊運動員姜杰祥也多次在工體比賽。他驍勇善戰(zhàn),身上多處受傷,被譽為“拼命三郎”。晚年,他一直糾結(jié)沒能沖進世界杯,不幸在一次手術(shù)中突發(fā)心臟病,在手術(shù)臺上離世。他生前曾有遺言,要把骨灰撒在北京工人體育場的左后衛(wèi)位置上,永遠為中國隊當?shù)?2名隊員,要看著中國隊沖進世界杯。他的遺愿直到2001年中國隊首次沖擊世界杯成功后實現(xiàn),經(jīng)工體同意,他的兒子把父親的骨灰撒在左后衛(wèi)的位置上。
工體第二次紅火是改革開放后的80年代初,全國足球界和球迷已經(jīng)把目光轉(zhuǎn)向中國隊沖擊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的重要戰(zhàn)役。幾年前,國際足聯(lián)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時隔24年,中國隊再度參加世界杯外圍賽,主場依然設在北京,工人體育場成了全國球迷向往的地方。
最難忘的是中國隊對積分領(lǐng)先的科威特,當容志行為中國隊頂進第一球時,整座看臺都在球迷的蹦跳中有晃動的感覺。央視解說員宋世雄直播時高呼“容志行,祖國感謝你,人民感謝你”,此言成為一時的流行語。但不久中國隊禁區(qū)犯規(guī)被判點球,全場愕然,只見守門員李富勝如靈貓死死抱住對方射來的球,全場再度沸騰。3比0大勝,球迷覺得不過癮,還要抒發(fā)一下心中的快慰。在工體北門,不知誰喊了一聲:“走,到天安門慶祝去!”大家齊呼:“走!”先富起來的球迷啟動摩托,不少自行車跟在后面,每輛自行車后都駝著人。走到長安街附近,已經(jīng)聚集了幾千人了,大家齊呼“中國萬歲”、“容志行好樣的”、“李富勝,好樣的”、“沈祥福,好樣的”,在廣場上轉(zhuǎn)了十幾圈。
1985年5月19日,發(fā)生在北京工人體育場的“5·19”事件已經(jīng)載入中國的足球史和球迷史。批評指責也好,為它辯護也好,它的影響力都是不容回避的。
中國足球失敗無數(shù)次,讓人們能清晰記住的日子首推“5·19”,它帶來憤懣、不解、恨鐵不成鋼……球迷不會是為雙方均等鼓掌的群體,足球給人們帶來歡樂,也存在暴力風險。
當晚,占盡優(yōu)勢的中國隊出人意料地敗給了香港隊。全場觀眾不由自主地站在工體看臺上,心像被一條無形的繩索捆綁著,沙啞的嗓子哽塞了,手中的旗幟卷縮著,人們直愣愣望著眼前發(fā)生的一切,痛苦地接受著根本沒有預料到的現(xiàn)實。四年的期待瞬間毀滅,怎不讓人痛心疾首!
場外一陣嘩啦啦的響聲,有人將誤認為是中國隊乘坐的大轎車車窗玻璃砸得粉碎。馬路邊的幾十個垃圾筒在一陣叫罵聲中被踹倒,東倒西歪翻倒在馬路旁……
“5·19”的意義在于第一次讓中國人認識到足球場上什么情況都可能發(fā)生,競技體育中以弱勝強是很普遍的。從這之后三十幾年,北京的球場再沒有發(fā)生過類似事件,球迷逐漸成熟?!?·19”第一次把球迷推向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舞臺,后來中國足球經(jīng)歷更多的失敗,再也沒有用這種方式來發(fā)泄不滿……
1986年,工體首次大修,歷時三年,以滿足北京舉辦亞運會之需。2006年,工體再次大修,迎接北京奧運會。按當初的設計,工體的使用年限為50年。從開始建設到舉辦奧運會的時刻,工體經(jīng)歷了半個世紀。除兩次大規(guī)模整修外,還陸續(xù)安裝了塑膠跑道、草坪加熱、大型電子屏幕等設施,僅最近二十多年中就經(jīng)歷了三次結(jié)構(gòu)加固和一次設施改造。初建時的看臺只將長木條固定在臺階上,后來加裝了望鋼座椅,容量也從8萬人減至6萬人。場外則開辟了輪滑場地。
上個世紀90年代,足球有過幾年的紅火。國安遷到工體,這里成為多少北京人牽腸掛肚的地方。“國安永遠爭第一”的高亢歌聲伴隨著球迷的呼喊,成為北京一景,曾經(jīng)“工體不敗”成了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隨著職業(yè)聯(lián)賽的興起,AC米蘭、英格蘭、阿根廷等球隊以及馬拉多納、古力特、羅馬里奧、齊達內(nèi)、貝克漢姆出場,工體迎來綠茵場上最高貴的客人。
承辦亞運會和奧運會,工體發(fā)揮體育場的主要功能。原來計劃北京奧運會足球決賽放在工體,后來決定轉(zhuǎn)到鳥巢。但女足決賽以及男足半決賽都安排在工體。工體花費幾年時間大興土木,雖然迎來的僅是奧運會的幾場比賽,但使人想起一句老話:“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
中超聯(lián)賽工體看臺一抹綠色。
體育場的屬性本來應該是“體”字當先,但工體不是專業(yè)足球場,它的體量龐大,使經(jīng)營者覺得只有全面開拓市場才有生路,一大群歌星相繼到此折騰,出租房屋,出租場地,工體成了娛樂工體、經(jīng)濟工體。在很多體育場館經(jīng)營困難的時候,工體全然沒有這種苦惱。位于二環(huán)路邊上,北邊是有名的三里屯酒吧區(qū),南邊是商廈林立的朝外大街,西邊毗鄰保利大廈、亞洲大酒店,東邊是經(jīng)濟最繁華的中央商務區(qū),夾在中間的工體如魚得水。這是北京工人體育場一次實實在在的變革,體育場在重大賽事后的有效利用是世界性難題,工人體育場似乎正走出這種尷尬。在一次體育經(jīng)濟研討會上,有人指出工體是體育場賺錢的樣板,為很少有不虧損的公共體育場作了示范。
多年來,北京工體的造型圖案先后出現(xiàn)在各種宣傳海報、紀念幣和信封、明信片、郵票等郵品上,成為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shù)品。
在北京這樣一座大都市,球迷是非常計較成績的。2009年,北京國安奪得第一個頂級聯(lián)賽冠軍,被稱為“十六年的等待”。
比賽前五六天,工體售票處已經(jīng)有人支起帳篷排隊,就是想目睹這一歷史時刻。
10月31日,工人體育場座無虛席,“我們是冠軍”的呼喚響徹工體上空。北京球迷等得太久了,16年!孩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中年人已經(jīng)變老,會不會再讓他們等待?對手杭州綠城如果輸?shù)艟鸵导墸笊呛軓姷?。當兩隊走向賽場,片刻的寧靜瞬間被震耳欲聾的聲音淹沒。觀眾席上,有人在跳躍,也有人緊張得瑟瑟發(fā)抖。
4比0,終場哨吹響,整個北京城為此沸騰。球員們鞠躬感謝球迷,把主教練洪元碩拋了起來。國安的冠軍路既漫長又驚險,北京球迷最終在工體收獲了來之不易的幸福。
看臺上,很多球迷從父輩就開始看球,從來沒有動搖過對足球的熱愛。從此之后,北京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球迷大幅度下滑。
買工體球票的演變實際是熱度的晴雨表,主場比賽一票難求,不得不采用抽簽方式。為了中簽,球迷們?nèi)覄訂T,十幾歲的學生和50多歲的中老年人都參與。如此市場渴求讓很多俱樂部羨慕,但是,多有多的難處,幾萬張單場球票在工體和幾個代銷店出售,不僅手續(xù)繁瑣,售票秩序與治安等都很麻煩。銷售時都在初春,北京天氣有些寒冷,站上幾小時也很受罪。俱樂部決定利用網(wǎng)絡方式銷售,節(jié)省了大量人力成本,搖號相對公平,還避免了排長龍付出的時間。網(wǎng)購抽簽買工體球票也成為中國體育競技產(chǎn)業(yè)一種令人鼓舞的現(xiàn)象。
工體球迷為了方便看球和出行,自發(fā)成立了不少組織。每當國安的主場比賽時,在24下看臺有一群年輕人,著裝整齊,整場唱著助威歌曲,喊著助威口號。幾經(jīng)努力爭取,離球門最近的24下成為他們專屬的看臺,也讓歐洲足壇盛行的“球門后文化”在北京實現(xiàn)。他們在工體風雨無阻,全場都站立在跳躍中助威。
球迷中還有以“傳承北京精神、弘揚球迷文化”為己任的“綠色旗幟”,已經(jīng)由最初的十幾人發(fā)展成擁有200多名會員的中型球迷組織,受到球迷及媒體的關(guān)注。他們始終響應號召,在凈化賽場環(huán)境、提升首都球迷形象等方面保持領(lǐng)先。
以退休人員為主體的“北京三大球助威團”異軍突起,平均年齡超過60歲,雖然沒有年輕人富有和時尚,但時間充裕,熱情很高。2017年3月31日,俱樂部讓老年球迷享受了一次難得的榮譽,球員進場時和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老球迷一起合影,其中近一半來自北京三大球助威團。他們支持北京足球一輩子,俱樂部用這種方式給他們報答。
工體常常會讓素不相識的人成為朋友。一位叫鄭貴蘭的公務員是國安的鐵桿球迷,每場自制標語、小旗,還拿出自己的工資給下崗職工球迷買票。英格蘭隊來比賽,200元一張的票她買了20張,還資助生活困難的球迷到異地看球。她就是盼著國安拿冠軍。上世紀90年代末,她不幸得了癌癥,一批工體的球迷朋友聞訊去看望她,在醫(yī)院幫著守護。她去世前兩天,要求球迷抬著她與工體告別,球迷們都哭了。2009年國安奪冠的那場比賽,球迷們帶著她的照片去工體,讓她在天上看到了北京國安獲得她盼望已久的冠軍。
工體里的國安已經(jīng)成為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北京人的城市歸屬感與新北京人的城市認同感在工體得到了真切的體現(xiàn),在人聲鼎沸、吶喊盈天的工體,能體驗到海納百川的氣勢,體驗到一個熱愛自己城市的群體。說工體是北京城的一個坐標毫不夸張,因為它給幾代北京人帶來了那么多快樂。
新的球場拔地而起的時候,工體也將迎來新的輝煌。
責編 陶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