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碳酸鹽巖;儲集層;成因;特征;石油;因素
0 引言
截止到2020年,世界人口總數(shù)約為77億,而且以8296萬/年的速度遞增,加上經(jīng)濟的快速增長,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對地球上各種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尤其是油氣資源。根據(jù)世界各國多年的油氣勘探開發(fā)實踐表明:在沉積巖、變質巖、巖漿巖三大巖類中都發(fā)現(xiàn)了油氣田,但是沉積巖中的油氣儲量最多,約為99%,而其中又以碳酸鹽巖為主,約占全球油氣儲量的50%。另外,碳酸鹽巖儲集層的油氣產(chǎn)量也非常多,約占全球油氣產(chǎn)量的60%。因此,碳酸鹽巖是油氣勘探中十分重要的領域,必須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1 碳酸鹽巖儲層成因類型
碳酸鹽巖儲層的分類受到巖相、成巖、構造、流體等多方面的控制,根據(jù)儲層的成因機理、主要儲滲空間類型和巖石特征將碳酸鹽巖儲層分為4種類型:礁灘型、巖溶型、裂縫型、白云巖[1,2]。
1.1 礁灘型儲集層
一般情況下,礁丘會在縱向上進行營建,最終形成隆起,在其頂部和礁前部位發(fā)育礁坪及一些生屑砂礫屑灘,而向兩側則發(fā)育礁翼和棘屑灘。其次,礁丘在橫向上逐漸變?yōu)樯靶紴┖蜑╅g海。由于海平面相對變化和礁丘隆起的影響,礁丘頂部會時常暴露在大氣淡水的環(huán)境之中,進而會受到溶蝕淋濾的雙重作用,使其在縱向上形成2個巖溶帶:①滲流巖溶帶;②潛流巖溶帶,這時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巖溶發(fā)育規(guī)模。與此同時,由于其他因素的影響,使得礁灘型儲層具有較好的儲集能力,如埋藏溶蝕作用、多期構造作用等。
1.2 巖溶型儲集層
巖溶指由于碳酸鹽巖中存在一些沒有飽和的、含CO2的溶液,這些溶液將碳酸鹽巖內部進行了溶解,從而最終形成了溶孔、溶洞和洞穴。在表生成巖作用的影響之下,加上水循環(huán)體系,碳酸鹽巖地層逐漸溶解,其孔隙度和滲透率不斷增加,最終形成了面狀分布的表生巖溶帶。經(jīng)過長時間的淋濾溶蝕作用之后,碳酸鹽巖表生巖溶帶就成為了早期的巖溶帶。之后,這些早期的巖溶帶相互連通,進而形成了具有一定連通性的孔、縫、洞系統(tǒng),使得碳酸鹽巖在持續(xù)溶蝕之后,成為后期相對比較成熟的巖溶帶。
1.3 裂縫型儲集層
經(jīng)過長時間的構造運動,各個地質歷史時期的碳酸鹽巖暴露地表,又經(jīng)過各種地質作用的改造,使其最終形成具有大量裂縫的儲集層。根據(jù)成因而言,裂縫可以劃分為2種:①構造裂縫;②風化裂縫。其中,構造裂縫在儲層中最為發(fā)育和重要,其發(fā)育程度主要受斷裂構造的影響,一般在地層褶皺、破裂等應力相對集中的區(qū)域比較發(fā)育。由于碳酸鹽巖在地表或近地表暴露,由于風化作用的影響,這些暴露的區(qū)域便會形成風化裂隙,主要分布在洞穴的頂面。
1.4 白云巖儲集層
在早期,由于滲透回流作用的影響,含泥的泥晶灰?guī)r以及泥灰?guī)r形成了塊狀厚度較大的白云巖,然后由于埋藏深度的不斷增加,溫度和壓力也在不斷增加,一些沒有受到白云巖化作用影響的灰?guī)r,會逐漸變?yōu)橐环N深埋藏高溫成因的白云巖。在此之后,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大型斷層的活動日益增強,為白云巖化流體提供了運移通道,并且隨著埋藏深度的進一步增大,溫度和壓力也會進一步增加,不但提高了區(qū)域熱液循環(huán)的速度,而且也會增大白云巖化的作用。
2 碳酸鹽巖儲層基本特征
2.1 礁灘型儲集層
這種儲集層的巖石類型主要有2種:①礁灰?guī)r類;②顆?;?guī)r類。
而儲集空間主要有5種:①大型溶洞;②溶蝕孔洞;③粒內孔;④粒間孔;⑤裂縫。
礁灘體儲集層的發(fā)育主要的控制因素有3種:①沉積微相;②早期暴露蜂窩狀溶蝕;③構造作用。第一種因素可以控制碳酸鹽巖儲集層的巖性和結構,進而對其原生孔隙的發(fā)育起到了決定作用。第二種因素是形成優(yōu)質儲集層的重要因素,使儲層形成了大量的溶孔、溶縫。第三種因素是改善礁灘體儲層儲集性能的關鍵因素,使儲層形成非常好的縫洞系統(tǒng),為碳酸鹽巖油氣藏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2 巖溶型儲集層
由于所處地區(qū)不同,巖溶型儲集層的儲集性能也各不相同,而且其成藏組合也不一樣,主要有3個特點:①巖溶高地區(qū)域的溶蝕孔洞比較發(fā)育,但遮擋條件較差;②巖溶高地區(qū)域的一些邊緣和斜坡地區(qū),是十分有利的油氣成藏帶;③巖溶洼地區(qū)域,大部分的孔洞都被充填、連通性比較差。由于溶洞、孔洞及它們的充填物電阻率比較低,電成像測井通常表現(xiàn)為黑色--棕色的高導特征,而圍巖的電阻率比較高,電成像測井表現(xiàn)為淺棕--亮黃色[3,4]。巖溶型儲集層在地震剖面上具有強振幅或亮點,弱振幅或暗點,雜亂反射以及平點等特點,其次,巖溶型儲集層會對地震波的能量進行吸收,導致地震資料的頻率降低,溶蝕縫洞表現(xiàn)為“強串珠”,如圖1所示。
2.3 裂縫型儲集層
裂縫型儲集層主要發(fā)育于致密、性脆、質純的碳酸鹽巖之中,而且裂縫的類型以構造裂縫為主。這些裂縫可以構成縱橫交錯的裂縫網(wǎng)絡體系,不但能夠成為油氣儲集的空間,而且也能夠成為油氣滲濾的良好通道。
2.4 白云巖儲集層
白云巖儲集層的儲集性能比較好,主要的儲層類型有4種:①晶間孔;②晶間溶孔;③溶蝕孔洞;④溶縫。這種儲集層絕大多數(shù)都具有埋藏成因的特征,其平均溫度不會大于目前埋藏深度的溫度,一般不會超過150℃。白云巖儲集層的儲集空間類型比較單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儲集性能。
3 結語
總而言之,碳酸鹽巖儲層的成因類型較多,其基本特征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實際勘探開發(fā)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對應的類型和特征,采取相應的勘探開發(fā)技術和方案,降低各種因素的影響,不但要提高勘探開發(fā)的成功率,而且要降低勘探開發(fā)的成本,促進油田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涵,丁熊.碳酸鹽巖儲層的成因類型——以四川盆地中三疊世雷口坡組為例[C].第十五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摘要集,2018:22.
[2]張靜,張寶民,單秀琴.深層碳酸鹽巖儲層基本特征與成因[C].第八屆中國含油氣系統(tǒng)與油氣藏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2015:216-217.
[3]黃蕾.湖相碳酸鹽巖儲層及成因機理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學,2016.
[4]龔曉星.碳酸鹽巖早成巖巖溶作用與油氣儲集層的形成[N].中國礦業(yè)報,2019-10-23(007).
作者簡介:
程哲(1992- ),男,漢族,河南新野人,碩士在讀,主要從事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