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劉靜
摘要:小學生實踐能力是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技能,協(xié)調個體心理與生理的發(fā)展狀態(tài),去解決現(xiàn)實情境中存在的問題。分為三個構成部分:生活實踐能力、學科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三個部分互為表里、互相滲透,不可分割成某單一部分。
關鍵詞:小學生實踐能力;生活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
對于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大家似乎都了然于胸,但大家肯定也聽過“第十名現(xiàn)象”——在工作一段時間后,往往取得最高成就的不是當時班上排名第一、二學生也不是吊車尾的學生成功逆襲,而是成績徘徊在中上游的學生?!暗谑F(xiàn)象”顯然與一般認識相悖,尤其是與大部分家長的認識。許多家長在孩子讀書期間,一味追求學習成績的突出拔尖,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深思這個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我們應該察覺到實踐能力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學生能否適應21世紀社會要學術水平強更要實踐能力強的人才要求。
一、什么是小學生實踐能力
對于實踐能力的界定一直沒有權威的說法,本論文借鑒我國傅維利教授以教育學科為本位,受心理學與哲學學科的影響將實踐能力界定為--‘為保證個體順利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所必須具備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這個界定點明了實踐能力的界定存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實踐能力的特征可以分為如下四個部分:1.能否解決實際問題是界定實踐能力的核心,表明了實踐能力的本質屬性,也是實踐能力的質的規(guī)定性;2.成功解決實際問題是界定實踐能力的出發(fā)點,是主體為達到某一特定目標而有目的、有意識的實施改變客觀世界的一系列行動,體現(xiàn)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了個體對于實現(xiàn)目標的而改造客觀世界的行動力量。3.實踐活動是界定實踐能力的外在環(huán)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在于課堂或書本的知識傳授中,必須在鮮活的真實的實踐活動才能真正達成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4.心理特征與生理特征是界定實踐能力的必要條件。心理特征是諸如個體的個體的情感、意志、認知等心理能力,心理特征不但影響實踐能力的發(fā)展,而且影響人體組織能力、認知能力、情感能力等多種心智能力的發(fā)展。小學生實踐能力是以實踐能力為內涵的基礎上,將小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的探討活動。實踐活動是界定實踐能力發(fā)展的基本形式與情境要求,只有在真實情境的實踐活動中實踐能力才能形成、發(fā)展以至完善。小學生實踐能力同樣需要實踐活動才能得以發(fā)展。實踐活動分為學校教育活動與社會教育活動,學校教育活動是指校內教育環(huán)境與資源;社會教育活動是指家庭教育環(huán)境與社會教育環(huán)境。兩種教育活動都會對小學生產生影響,但小學生的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在學校教育活動的影響下,學校教育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明顯占據(jù)更重要的位置。故此,小學生實踐能力可以界定為--以學校教育活動為主導,小學生順利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所需的生理與心理特征。
二、小學生實踐能力的構成要素
1、生活實踐能力
生活實踐能力是小學生實踐能力發(fā)展的基本目標,培養(yǎng)小學生生活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學會生存的必要能力,對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獨立有重要意義。生活實踐能力具體是指:衣食住行的獨立生活能力,身體運動力與協(xié)調力,生活安全防患能力、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人際與群體的社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現(xiàn)今我國小學生考試壓力與學業(yè)負擔依然沉重,父母及祖輩對于成績的好壞愈加看重,從小的成績補習班層出不窮。與之相對的是對于生活技能實踐的輕視,很多家長將小學生的衣食住行打理的井井有條,幾乎不用孩子自己動手完成,對于興起的網絡虛擬世界往往缺乏有效的約束,造成兒童缺少生活體驗與社會體驗,生活實踐能力不足。
2、學科實踐能力
學科實踐能力是小學生實踐能力發(fā)展的主體環(huán)節(jié)。小學生學科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是各學科教學活動,通過學科知識與技能的應用與學習,解決生活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是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方式。在小學學科中(語文、數(shù)學、科學、美術)課程內容都是以日常生活實際作為案例,在課程目標的設置上,不僅需要解決單一學科問題,更要拓展學科問題與生活實踐的聯(lián)系,通過習得的學科知識去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在學習方法的設置上,教師通過示范、實驗等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協(xié)作、溝通來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學會觀察事物、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實驗、反復試錯、得出結論這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方法,為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科學的方式方法。
3、綜合實踐能力
綜合實踐能力是小學生實踐能力發(fā)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綜合實踐能力具體指解決綜合問題與復雜問題所需要的能力。 綜合性與復雜性問題往往涉及經濟、環(huán)境、社會等多個層面,需要學生應用跨學科的融合的知識與技能去解決,其中還經常需要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獨創(chuàng)性的解決角度、新穎的構思、標新立異的實踐方法等。小學生實踐能力的構成要素的三個部分是相互滲透、彼此聯(lián)系的,三者之間缺一不可。生活實踐能力是基礎目標,主要針對學生與社會環(huán)境相協(xié)調適應的部分。學科實踐能力是主體環(huán)節(jié),主要針對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學習及與如何用學科知識解決現(xiàn)實情境中存在額問題。綜合實踐能力是重點環(huán)節(jié),主要針對學生在面對綜合性復雜性問題時,能否運用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去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何萬國.中小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2(07):53-56.
[2]楊秀霞.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J].學周刊,2020(04):165.
[3]劉磊,傅維利.實踐能力:含義、結構及培養(yǎng)對策[J].教育科學,2005(02):1-5.
[4]吳志華,傅維利.實踐能力含義及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09):23-25.
(1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教育 2冠市聯(lián)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