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然
《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釋義】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回蕩樹林之間。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借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哲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揚。它突出強調一種人格的美,強調人格的力量。
《畫眉鳥》
宋·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釋義】樹林里,畫眉鳥在紅紅紫紫的枝頭自在飛翔和歡唱,如果把它們鎖起來,即使是鎖在貴重的鳥籠里,它們也不會唱出這樣美妙的歌聲了。
【哲理】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決條件。鳥是這樣,人不也是這樣嗎?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為誰辛苦為誰甜。
【釋義】無論是在平原還是在山野,到處都可以見到蜜蜂忙忙碌碌采蜜的身影,它們看盡了美好春光。采集百花釀成了蜜以后,不知道為誰辛苦為誰甜?
【哲理】蜜蜂辛苦釀成的蜜主要是用來供養(yǎng)蜂王,或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卻很少。就像有些人一樣,勞苦一生,享受卻很少。
《雪梅二首·其一》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釋義】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哲理】人和事物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蓮藕花葉圖》
元·吳師道
玉雪竅玲瓏,紛披綠映紅。
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
【釋義】白潤如玉如雪的蓮藕,中間有精巧透明的竅孔,玲瓏可愛。它的綠葉和紅花鋪散在水面上,互相映襯。蓮藕的生命一代代延續(xù)不斷,顯示出無限意趣和欣欣向榮的生機,它之所以能夠如此,全部奧秘都在蓮籽的“苦心”當中。
【哲理】蓮藕豐碩的果實,都是從苦中得來。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有所創(chuàng)造,才能有成就。
《嚴鄭公宅同詠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翦伐,會見拂云長。
【釋義】嫩綠的新竹有一半還包著筍殼,新長出的竹梢才高出墻頭。嫩綠的顏色映侵著書套,久久不褪;當竹影移過,酒也頓時變得清涼。新雨過后,竹子更加美好潔凈;微風吹來,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殘,新竹一定可以長到高聳云霄。
【哲理】竹子的茁壯生長有賴于惠風甘雨的沐浴,這是它自由發(fā)展所必需的生態(tài)條件。只要條件好,事件的生成和發(fā)展就十分順利。
《蟻》唐·元稹
時術功雖細,年深禍亦成。
功穿漏江海,蠶食困蛟鯨。
敢憚榱梁蠹,深藏柱石傾。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輕。
【釋義】螞蟻的特點:螞蟻力量微?。蝗绮痪?,螞蟻可造成重大危害。為政者要謹小慎微,防微杜漸。
【哲理】小小的螞蟻也會造成巨大的傷害。量的積累可以引起質的變化,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道理,告誡人們切莫輕視小的變化,以至釀成大禍。
《詠月》唐·李建樞
昨夜圓非今夜圓,
卻疑圓處減嬋娟。
一年十二度圓缺,
能得幾多時少年。
【釋義】昨天的圓月不是今天的圓月,真懷疑這再圓的月亮是否依舊美麗。在一年十二個月里,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能再圓??梢粋€人的一生當中,屬于青春年少的光陰又能有多少呢?
【哲理】詩人通過對自然交替的變化,領悟到光陰的無情,歲月短暫的道理,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釋義】太陽照不到的地方,苔蘚卻長出綠意來,展現出自己的青春,雖然苔花像米一樣小,也學著牡丹開放。
【哲理】即使自己再不出眾,再渺小,也不要放棄自己。自強不息,是人生最美的光。
《詠螢》
唐·虞世南
的歷流光小,飄飖弱翅輕。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釋義】靈巧的身軀發(fā)出微弱的光芒,纖弱的翅膀輕輕扇動。只怕沒有人認識自己,獨自暗中飛來飛去發(fā)出光明。
【哲理】人生在世,應該努力進取,刻苦學習,即使先天條件不足或有所限制,但是無礙于人通過后天努力獲得學識。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