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衛(wèi)
關于防煙排煙系統(tǒng)若干問題探討
王洪衛(wèi)
(河南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鄭州 450000)
結合防火規(guī)范的相關條文,對防煙及排煙系統(tǒng)施工圖設計過程中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結合規(guī)范和工作實際給出了相關的處理意見和建議。
防煙樓梯間;正壓送風;風口;風道
《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已經(jīng)實施了一年多,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不管是設計人員還是審圖人員,對規(guī)范中部分條文的理解和實施總有不同的意見。筆者就工作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做以下探討。
《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 51251-2017)(后文所說的規(guī)范均為改規(guī)范)第3.3.7條及第4.4.7條要求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和機械排煙系統(tǒng)采用管道送風和排煙,且不應采用土建風 道[1]。在實際工程設計中設計師均在土建風道內內置金屬風道,但無論規(guī)范及其條文說明還是標準圖集都沒有對土建風道內置風管如何安裝給出圖示。
筆者認為對于四周均為填充墻的土建風井,可以先安裝內置金屬風道后再砌填充墻,安裝圖示如圖1,由于土建施工時僅需在樓板上預留風道洞口的尺寸,因此安裝簡單。對于僅一或二側為剪力墻的土建風井,由于土建風井一或兩側剪力墻已經(jīng)施工,考慮到剪力墻側的金屬風管的安裝,需要在墻體和金屬風管之間預留安裝空間,筆者根據(jù)安裝施工情況建議預留300mm;先安裝內置金屬風道后再砌剩余填充墻,安裝圖示如圖2、圖3。
圖1 無剪力墻風道
圖2 一側剪力墻風道
圖3 兩側剪力墻風道
對于三側為填充墻的土建風井,由于土建風井內三側剪力墻已經(jīng)施工,不僅要考慮到墻面?zhèn)冉饘亠L管的安裝,需要在墻體和金屬風管之間預留300mm的安裝空間,還要考慮最內側剪力墻側的金屬風管安裝,筆者根據(jù)安裝施工情況建議在兩側剪力墻的任一側預留600mm可以人員通過的空間如圖4。對于四側都是剪力墻的土建風井,筆者認為若內置金屬風管實際工程中無法安裝。對于三側都是剪力墻的土建風井,由于內置金屬風管時土建風道的實際有效利用面積較小,特別對于住宅項目會增加公攤面積。筆者認為在工程設計過程中住宅項目盡量不采用三側剪力墻的土建風井。
圖4 三側剪力墻風道
對于有些工程設計要求土建風井內置金屬風道要與土建同時施工,筆者認為施工難度較大,沒有實際操作的可行性。
規(guī)范第3.1.2條: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業(yè)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煙樓梯間、獨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電梯前室應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1]。該條文跟已廢止的《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0045-95(2005年版)第8.2.1條[2]的內容相比僅增加了工業(yè)建筑。也就是說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業(yè)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的地下防煙樓梯間,不管地上、地下都要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
在規(guī)范第3.1.2條以外的情況下,地下防煙樓梯間只要滿足自然通風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自然通風。GB0045-95(2005年版)第8.2.2.2條對防煙樓梯間自然通風條件明確注明“每五層可開啟外窗總面積之和不小于2.0m2[2]”,規(guī)范第3.1.6條:封閉樓梯間應采用自然通風系統(tǒng),不能滿足自然通風條件的封閉樓梯間,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當?shù)叵?、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閉樓梯間不和地上樓梯間共用且地下僅為一層時,可不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但首層應設置有效面積不小于1.2m2的可開啟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門[1]。該條表注明只要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閉樓梯間和地上樓梯間共用或地下大于一層時,均要對該封閉樓梯間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
筆者認為防煙樓梯間的防煙要求要大于封閉樓梯間,也就是說即使跟封閉樓梯間一樣當?shù)叵路罒煒翘蓍g大于一層時,也同樣應該對該防煙樓梯間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當?shù)叵路罒煒翘蓍g為一層時,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防煙樓梯間與地上樓梯間共用,也要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
但是當?shù)叵路罒煒翘蓍g為一層時且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防煙樓梯間與地上樓梯間不共用,該地下防煙樓梯間是否可以采用自然通風,若可以采用自然通風,那自然通風的條件又是什么。規(guī)范第3.2.1條(強條):采用自然通風方式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應在最高部位設置面積不小于1.0m2的可開啟外窗或開口[1]。對于地下封閉樓梯間來說,該條看起來與規(guī)范第3.1.6條矛盾。筆者認為兩條內容沒有矛盾,地下室封閉樓梯間的自然通風要首先滿足規(guī)范第3.2.1條的要求,該條條文說明中注明在頂部設置一定面積的可開啟外窗可防止煙氣的集聚,以保證樓梯間有較好的疏散和救援條件,而規(guī)范第3.1.6條有關外窗和疏散門的要求主要是為了人員的疏散。也就是說對于自然通風的地下封閉樓梯間要在最高部位設置面積不小于1.0m2的可開啟外窗或開口外,沒有直接對外的疏散門的情況下,還應該在首層應設置有效面積不小于1.2m2的可開啟外窗(筆者認為該窗可作為人員逃生的一個途徑)。
根據(jù)規(guī)范第3.2.1條的內容,地下防煙樓梯間是可以采用自然通風的,但是筆者認為其自然通風條件起碼不應低于相應的地下封閉樓梯間的自然通風條件。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采用自然通風的地下防煙樓梯間要在最高部位設置面積不小于1.0m2的可開啟外窗或開口外,還應該在首層應設置有效面積不小于1.2m2(無論有沒有直接對外的疏散門)。
規(guī)范第3.3.3條要求當樓梯間設置加壓送風井(管)到確有困難時,樓梯間可采用直灌式加壓送風系統(tǒng)[1],筆者認為條文中“確有困難”應該指為改造工程,改造工程中由于樓梯間土建無法修改,沒有條件設置金屬(非金屬)井道。而對于新建、擴建工程則不應該采用直灌式加壓送風系統(tǒng),因為直灌式加壓送風系統(tǒng)的缺點是會造成樓梯間的壓力分布均勻性差。
規(guī)范第3.3.6條第1項要求除直灌式加壓送風方式外,樓梯間宜每隔2層~3層設一個常開式送風口[1]。在實際工程設計中,對于小于等于3層的地下樓梯間筆者認為只要設一個送風口就可以了,也滿足規(guī)范第3.3.6條第1項要求。并且由于樓層數(shù)少不會造成樓梯間的壓力分布均勻性差,這種情況下的送風系統(tǒng)不應該被認為是直灌式加壓送風系統(tǒng)。對于樓層數(shù)大于3層的地下樓梯間就需要設置加壓送風井(管)。
規(guī)范第3.3.6條第1項要求前室應每層設一個常閉式加壓送風口[1]。對于小于等于3層的前室加壓送風系統(tǒng),火災時按照規(guī)范第5.1.3條第2項要求需開啟所有前室加壓送風口。在實際工程設計中,對于小于等于3層的前室加壓送風系統(tǒng)有些工程考慮這些風口同時開啟僅僅設置帶70℃防火閥的常開式百葉送風口,筆者認為這樣設置一是不滿足規(guī)范的要求,二是雖然在加壓送風系統(tǒng)開啟時沒有問題,但是當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時會給前室?guī)砦:?,建筑內的人員逃生最后的安全屏障應該是前室及樓梯間,雖然每個風口設置了防火閥,難免有煙氣通過送風管道從著火層前室蔓延到臨層的前室。
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的規(guī)模越擴越大,各種不同功能的建筑不斷涌現(xiàn),造成諸多火災隱患,科學合理地設計防煙排煙系統(tǒng)是人員逃生措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者結合工程實踐,對規(guī)范的部分條文進行深入分析,得出合理設置土建風道的設置、地下樓梯間防煙和前室加壓送風口,不僅有利于防煙排煙系統(tǒng)滿足實際火災狀況下的消防要求,還有利于減少建筑中不必要的建筑面積,也是建筑節(jié)能中的一部分。在工程實踐中對規(guī)范的不斷研究和探討,不僅可以有助于設計人員在工程實踐中順利完成防煙及排煙系統(tǒng)的設計,還可以促進防煙及排煙系統(tǒng)設計的不斷完善。
[1] GB 51251-2017,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7.
[2] GB 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2005版)[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Analysis on Several Issues for Smoke Management Systems
Wang Hongwei
( The Archc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e Co., Ltd of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0 )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fire prevention cod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relevant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of smoke prevention and exhaust system. The author also gives relevant treatment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specifications and work practice.
smoke proof staircase; pressurized air supply;air-outlet; air chimney
TU834
A
1671-6612(2020)04-510-03
王洪衛(wèi)(1978-),男,碩士,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公共設備工程師,E-mail:312490039@qq.com
2019-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