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弦
(廣東南方天元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伙),廣東廣州 510000)
財務共享平臺是指將原本在各公司(包括子、分公司)內部運行的日常性、重復性和通用性會計流程整合起來,進行集中而專業(yè)的處理。共享平臺是一個會計平臺同時處理多個傳統(tǒng)會計主體的財務活動,邏輯上扮演著與集團式企業(yè)框架相匹配的財務中樞[1]。從集團運轉體制機制看,平臺這一模式,其實就是利益格局的重整,是既有管理流程與利益關系的再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精準的邊界配置、科學的系統(tǒng)設計、合理的應用軟件,都會直接影響平臺的建設與運行成敗。適用于總分公司結構的平臺,對母子公司則不適用,在同屬一類業(yè)務、產權關系的公司群體能適用的平臺,換成另一類業(yè)務、另一類產權關系就可能不一定適用,尤其是在一些產業(yè)多元化的集團,不同產業(yè)行業(yè)特征、不同商業(yè)模式甚至不同股權結構,都可能導致財務共享的挑戰(zhàn)更加現實。比如,如何化解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與集團框架的共享問題[2],如何協同好集團下金融持牌公司的共享問題①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323102.htm《關于加強非金融企業(yè)投資金融機構監(jiān)管的指導意見》(銀發(fā)〔2018〕107 號)明文規(guī)定控股股東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關聯交易、風險隔離、濫用控制權、不當干預等等實施監(jiān)管。,等等。顯而易見,共享切入點的邊界與流程設置是否合理科學、是否符合路徑最優(yōu)與監(jiān)管綠燈,需要多維度論“理”。
財務是企業(yè)組織運行的內在肌體,體現著經濟與社會的技術、制度基因。傳統(tǒng)的獨立核算、自成一體也會在共享技術下出現一些變化,時間一長,會計的本來烙印已經完全脫胎換骨為新的格局。
1.財務共享的路線與特點。財務共享,就是將財務處理原來“一對一”路線圖重整為“一對多”網狀圖,對集團各條線財會活動或全部或部分實行物理集中,以激活各業(yè)務單元間的聯動效率,其原理如圖1 所示。通過平臺抽取集團各單位(子或分公司)相同或相近的財會業(yè)務,納入標準化流程,并在宏觀層面實現了財會領域的“信息共享”、“管理共享”和“人員共享”。該圖也直觀地揭示平臺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財務職能部門工作模式,平臺不再專屬于某一子公司,而是以面向多個服務對象為職責的。本來,每一個獨立運行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在其生產經營鏈條中,都自始至終有財會這一節(jié)點,做著相同的賬務處理,而平臺則將這部分相同或相近的財會業(yè)務整合起來,并不損害各分子公司的權責利格局。這不僅是集中核算時代的制度安排優(yōu)勢,更是電子票據、移動化、大數據和智能化時代的自然衍生物,在這種制度框架下,共享平臺承載那些簡單、重復的數據計算與事務處理,通過共同規(guī)則來最大限度地集成起來,從而騰出人手更好地轉移到更加高級、更加復雜的分析和判斷,從戰(zhàn)略、運營、項目和風險等多個維度來實現企業(yè)管理與運營。
圖1 集團框架下財務共享平臺示意
2.財務共享平臺的模式優(yōu)勢。財務共享的平臺優(yōu)勢可謂一舉三得:一是壓低操作成本;二是提升運營效率;三是轉型財務管控模式。轉型是時代技術的縮影,從最初財務電算化,到財務信息化,再到財務平臺化,以分區(qū)塊、流程化為維度去考量如何節(jié)約成本,提高效率。
管理理論是企業(yè)管理實踐過程中經驗的積累、抽象與轉化,財務共享在理論上能不能站得住腳,是實踐上能不能行穩(wěn)致遠的試金石。
1.規(guī)模經濟——標準化——流程再造的理論演化。規(guī)模經濟理論可謂經濟學基本理論之一,詮釋了經濟規(guī)模體量變化引發(fā)成本變化的規(guī)律。現在的一臺終端機與會計軟件系統(tǒng),通??梢越〞嬞~套多達99 個,而實際上許多公司常常就建1 個賬套,其余資源則白白浪費,規(guī)模經濟改進空間大有可為。當然,傳統(tǒng)邏輯是從憑證、到賬薄,再到報表,通過一系列連續(xù)、全面、系統(tǒng)、綜合的核算和監(jiān)督活動而履職的,而通過流程再造理論的出發(fā)點與歸宿點并無明顯差異,而過程的變化則是嫁接給電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嬗變和技術進步的邏輯。因此,流程再造不僅可調整集團部分業(yè)務,也可最大限度地轉換整體業(yè)務流程,提升管控效果和集團競爭力。
2.多元產業(yè)——包容性——協同共享的理論探索。圍繞專業(yè)化與多元化的集團發(fā)展戰(zhàn)略孰是孰非,時常有不同的聲音。研究發(fā)現,政府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更易實行多元化經營,而公司多元化經營降低了企業(yè)經營績效[3]。國有集團對外投資所形成的經營主體縱向組織層級日漸增多,委托代理鏈條相應拉長,降低了資本運營效率[4]。不過,在代理成本與規(guī)模效益“雙刃劍”面前,我們依然需要面對日益強勢的多元產業(yè)集團現象。多元產業(yè)同時并舉,有資本市場監(jiān)管的(上市公司類)、有行業(yè)政策監(jiān)管的(持牌金融機構),這些都將統(tǒng)一在集團出資人最根本的監(jiān)管之下,因此在天然地具有包容性的多元產業(yè)集團框架下,財務共享需要將不同產業(yè)公司的協同于一體。特別是在財務共享邊界機制上,與單一產業(yè)的母子公司或總分公司更加側重于“全面集中、上下貫通”不同,共享邊界線更加側重于共同性過程、關鍵性遵循的“共享”原則,強調尊重集團統(tǒng)一意愿與服從外部監(jiān)管機構相統(tǒng)一;倡導雙向協同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是在諸多“少數”中尋找“最大公約數”。這種包容性與協同性的高度統(tǒng)一,為多元化產業(yè)集團的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泉。
平臺治理的邊界與社會責任強化了各個權責利主體之間的相對格局,是一個重要而敏感的話題,經常會帶來一系列公司治理與企業(yè)管理問題,可謂是多元化產業(yè)集團平臺能不能建得好、走得遠的核心問題。一方面,如果從同產業(yè)視角看,集團平臺也與原來的會計核算中心不再同日而語了,其縱深度強得多,已介于會計核算中心與業(yè)務對接之間;如果屬于多元化產業(yè),集團平臺則需要區(qū)分產業(yè)多元化框架下,各產業(yè)財會的差異性,包括但不限于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的業(yè)務、風險、監(jiān)管等差異,這種特殊是務必需要特殊處理的,否則不符合監(jiān)管的需要。因此,對于多元化產業(yè)集團來說,對特殊業(yè)務引起的問題擬通過專門的財務平臺分平臺解決,即同行業(yè)務與特殊業(yè)務的包容與協同,憑借平臺的總體治理來完成,即尋求介于二者之間的均衡狀態(tài)。如圖2 所示。
圖2 平臺業(yè)務范圍(平臺邊界)
既然是財務共享,原則上就是財務的天地,但事實上,財務與業(yè)務既要“涇渭分明”,又不可能“完全兩張皮”,尤其是在集團統(tǒng)一框架下,將一些具備重復性并能進行統(tǒng)一管理的流程步驟納入企業(yè)的共享財務平臺,而各單位獨具特色的業(yè)務、監(jiān)管要求隔離的活動則不擬進入共享平臺。
1.ABC 集團企業(yè)概況。ABC 集團成立于2008年2 月,是由原省A 外貿公司、B 進出口公司和C經貿公司三家省屬集團整合而成?,F發(fā)展成為年收入659.65 億元,利潤29.09 億元,中國企業(yè)500 強排名第100 位左右,形成了商貿流通、金融服務、醫(yī)藥健康3 大產業(yè)板塊、5 家二級集團、3 家滬深上市公司、7 張金融牌照、合計納入合并范圍的會計主體400 余家的大型企業(yè)集團。
2.ABC 集團對財務共享的內生需求。表現為三方面:一是公司戰(zhàn)略需要;二是內部管理水平提升的需求;三是國家專項政策的啟迪性指引。
從前期調研、外腦咨詢、方案設計等開始,項目實施周期一年半后正式上線,并執(zhí)行一年左右。本次問卷調查的執(zhí)行時間點為ABC 集團平臺上線15月之時。
平臺主要聚焦在重復性的易于標準化的流程,應按照主流業(yè)務場景設計出符合公司實際業(yè)務流轉的主流程,流程是有層次之分的,主要體現在由概括到具體,整體到部分,設計方面需要嵌入對應的二級流程、三級流程等以涵蓋規(guī)范所有的流程操作。ABC 集團根據確定的業(yè)務流程對接,包括了企業(yè)業(yè)務場景、賬務處理要求,設計出應付應收、資金管理、總賬管理四大一級流程。其中,業(yè)務場景對接多以接口方式實現了各自核心業(yè)務系統(tǒng)(金融業(yè)務分平臺、上市公司分平臺業(yè)務)的對接。
ABC 集團的信息系統(tǒng)從核算(財務、核算、資金和稅務)和管理(預算、成本、績效、內控)兩層來實施。
問卷發(fā)放途徑主要是面向集團上下財務線與業(yè)務、投資、審計等條線進行,并相應訪談。訪談的目的是確定本研究所選擇的關鍵因素,并提出假設模型;而調研隨著第一輪訪談進行問卷量表的設計過程中,通過對財務專業(yè)同事訪談確定。
1.調查問卷設計。問卷量表設計分三塊:一是基本信息統(tǒng)計數據的調研;二是財務共享實施效果的反饋調查;三是財務共享實施關鍵質量要素的調查。經過分析與吸引[5],這種關鍵質量要素(Key quality elements,縮寫為KQE)是各方面都關注的焦點,也同樣是本次問卷調查的重點項目。KQE 通過詳細的量表來陳述。具體量表包括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量表內容(見表1,本文篇幅限制,擬列舉部分內容)。
表1 平臺建設關鍵質量要素調查量表
這部分調查的目的在于關鍵質量要素框架和作用機制進行檢驗,量表的評估等級采用了1,2,3,4,5 的評分辦法,最低分為1 分,表示非常不同意,最高分為5 分,表示非常同意,受訪者基于其自主獨立對其項內容作出判斷和評級。
2.問卷發(fā)放與回收情況。問卷調研中,總共發(fā)放問卷350 分(其中,1/3 專向金融機構線、1/3 專向上公司線),去掉無效問卷31 份,回收有效問卷319份,基本信息如下表所示(限于篇幅,此表格從?。?/p>
回收問卷的簡單比率顯示,受訪者有98 位男性、221 位女性。年齡在21~50 歲之間的受訪者占79%(其中,30~50 歲占34.2%);大學本科及以上超過64.9%;從事財務線工作(包括ABC 集團所屬培訓機構中專職財會教學人員)占77.4%。受訪者中財務從業(yè)者眾多,通常顯示問卷訪談所獲取反饋對必要行業(yè)和知識基礎的要求得以達到。
調查問卷數據的信度檢驗是通過SPSS 軟件來分析評價測量量表的克朗巴赫α 系數(Cronbach's α系數)并進行觀測,從而推斷其信度水平。一般而言,α 值在0 和1 之間。當α≦0.6 時,量表被認為內部一致信度不足;當0.6<α≦0.7 時,量表信度一般;當0.7<α≦0.8 時,量表被認為信度水平較高,當0.8<α 時,量表被認為信度水平非常好,并被認為通過了信度檢驗。
回收有效問卷通過Cronbach's α 系數法進行了信度分析后得出,績效管理、流程管理、組織架構、制度建設、信息技術、包容協同和財務共享有效性這七個維度的Cronbach's α 結果都大于0.8,則各個維度部分及整體的信度者良好,通過了信度檢驗。總量表Cronbach's α=0.946,表明問卷信度較高。
表2 平臺建設關鍵質量要素調查量表
Bartlett 球形檢驗和KMO 檢驗的數據結果也表明,通過對量表中第三部分的所有題項(共有28 個)的得分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Bartlett 球形檢驗,所得到的c2值為4 891.451(自由度406,sig=0.0000),反映出題項的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需要進行因子分析。同時,本研究KMO 檢驗(取值通常在0~1 之間,統(tǒng)計值迫近于1 則因子分析效果越好),結果為0.934,該結果表明比較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1.集團平臺實施效果的分析。第一,受訪者是否直接使用過的用戶體驗分析,使用過平臺上線辦公的,占比90%;第二,受訪者對平臺的階段性感覺分析,認為處于初級、中級、高級階段的,分別占28.5%、55.2%、12.9%,另有11 人未明確表態(tài),占3.4%;第三,受訪者對平臺的成效性感覺分析,成效一般、成效明顯和成效顯著的,分別55.8%、21.3%和13.5%,另有約10%的人認為尚未見效。
表3 平臺實施效果分析表
上述的319 名受訪者中,有32 人認為其單位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尚未實施或不知道,這個數據大于11 名不答復“請問你認為目前貴公司實施財務共享處于哪個階段中”之問的人數,是因為部分沒有開始實施財務共享但是在規(guī)劃準備接待的公司中所選擇的受訪者,同時,他們認為其公司財務共享服務設施尚處于初期。
據上述統(tǒng)計近有287 位調受訪者認為其單位已經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在該樣本范圍中對“你所在的單位是否實施了財務共享服務?”和“請問你認為目前貴公司實施財務共享薄霧處于哪個階段?”的數據進行交叉分析(見表4),有11 人(占比為3.8%)未確定其單位進入共享平臺,有77 人(占26.8%)認為其單位財務共享服務處于初級階段,有159 人(占比55.4%)認為其單位的財務共享服務處實施處于中級階段,最后還有40 人(占比14%)認為其單位的財務共享服務處實施處于高級階段。
表4 平臺實施階段與成效交叉分析表
總體而言,187 位受訪者65.2%,其單位實施財務共享的成效較差,尚未見成效占比8.7%,成效一般占比56.5%,其余100 位(占比34%)認為其單位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成效明顯或顯著。
2.集團平臺實施目標的分析。表5 中,70%的受訪者普遍認為自己單位在實施財務共享的核心目的是支持戰(zhàn)略。
表5 建設平臺的主要目標分析表
3.集團平臺KQR 認可的分析。全部319 人中關于問題“您認為所在單位是否真正實施了財務共享”,有287 位的回答表示其所在的企業(yè)已經實施財務共享(表格從略)。
在這287 人中,他們對影響成功實施財務共享的關鍵因素的認可程度排序如何呢?現列表6 進行分析:信息技術(58.89),包容協同(58.53),流程管理(58.18),績效管理(54.70),制度管理(51.22),組織架構(42.16),團隊文化(40.76),戰(zhàn)略規(guī)劃(27.89),公司治理(22.30)。
表6 多元化產業(yè)集團平臺KQR 統(tǒng)計表
4.關鍵質量要素的相關性及回歸分析。信息技術、包容協同、流程管理、績效管理、制度管理、組織架構六個要素得到了經典理論與實務調查的雙向關注,應該鎖定為多元化產業(yè)集團財務共享受平臺實施關鍵因素。信息技術包括財務共享的信息系統(tǒng),并與集團或下屬企業(yè)其他系統(tǒng)的對接技術。包容協同是多元化產業(yè)最為核心的要素,尤其是特殊公司極為關注。因為各個板塊或一般公司、金融公司、上市公司等態(tài)度差異很大,包容協同的范疇,包括有效驅動和管理變革能否成功的基本條件,要在金融監(jiān)管和證券監(jiān)管方面通行無阻,需要設立相應的分平臺(金融分平臺、上市公司分平臺)。流程管理包括財務共享服務如何實施,不僅包括財務系統(tǒng)的內部運轉,也包括與平臺使用人之間的提交、傳送和處理流程??冃Ч芾硎羌瘓F上下都關注但不擬單位計量的投入產出關系,包括用戶體驗、投入會產出經濟收益,如何長期與短期結合,是受訪者關注的要素。ABC 集團實施此項目的經費籌措方案也歷經商討,最后集團統(tǒng)一籌資,但下屬公司依然十分在意平臺效益。制度管理是涉及平臺建設、運行的制度框架與細節(jié)安排。組織架構包括組織構成和人員管理,相對而言是更加適合在企業(yè)實務中討論的。包括總平臺與分平臺的分工構思等,并與包容協同彼此呼應,這是前基建設的重要保障。
現以這六個方面作為關鍵質量要素,研究他們獨立性及在整體作用下對財務共享實施影響,并對財務共享有效性作為因變量。根據相關性系數,可以知道財務共享有效性與績效管理、流程管理、組織架構、包容協同、信息技術、制度建設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559、0.576、0.577、0.540、0.557、0.506,相關系數顯著性均為0.000,小于0.05,說明財務共享有效性與績效管理、流程管理、組織架構、包容協同、信息技術、制度建設之間均為顯著性正相關關系。
表7 財務共享服務關鍵質量要素相關性分析表
本文以績效管理、流程管理、組織架構、包容協同、信息技術、制度建設為自變量,以財務共享有效性為因變量,構建回歸方程模型。本模型中的結果顯示,R=0.176,R2=0.513,調整的判定系數R2為0.504,表示自變量對因變量解釋能力達到了50.4%,模型擬合度較好?;貧w方程模型的F 統(tǒng)計量為54.780,其顯著性為0.000(小于0.05),所以回歸方程模型具有顯著性,說明該回歸方程模型具有統(tǒng)計意義和解釋意義。同時,通過理論模型的回歸系數表(見表8)可以知道各個變量的VIF 值均小于5,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對于自變量績效管理而言,回歸系數為0.174,其顯著性為0.001 小于0.05,說明績效管理對財務共享有效性具有顯著性正向影響,即績效管理越好,財務共享有效性越高。對于自變量流程管理而言,回歸系數為0.161,其顯著性為0.005,小于0.05,說明流程管理對財務共享有效性具有顯著性正向影響,即流程管理越好,財務共享有效性越高。對于自變量組織架構而言,回歸系數為0.227,其顯著性為0.000,小于0.05,說明組織架構對財務共享有效性具有顯著性正向影響,即組織架構越合理(包括但不限于總平臺與分平臺的設置),財務共享有效性越高。對于自變量包容協同而言,回歸系數為0.097,其顯著性為0.097,大于0.05,說明包容協同對財務共享有效性具有正向影響,但是影響不顯著(即執(zhí)行后效果不顯著)。對于自變量信息技術而言,回歸系數為0.150,其顯著性為0.005,小于0.05,說明信息技術對財務共享有效性具有顯著性正(執(zhí)行后效果顯著),即信息技術越強,財務共享有效性越高。對于自變量制度建設而言,回歸系數為0.093,其顯著性為0.038,小于0.05,說明制度建設對財務共享有效性具有顯著性正向影響,即制度建設的基礎越好,財務共享有效性越高。
表8 理論模型的回歸匯總表
綜上,根據回歸系數表,寫出以下回歸方程:財務共享有效性:0.179+0.174* 績效管理+0.161* 流程管理+0.227*組織架構+0.097*包容協同+0.150*信息技術+0.093*制度建設。
根據標準化回歸系數,可以知道對財務共享有效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組織架構、績效管理、流程管理、信息技術、制度建設、包容協同。
第一,財務共享建設的過程中,應首先進行平臺定位,包括目標的確定、結構的安排、財務共享中心的功能定位和模式的選擇。原則上,通用、基礎、重復性工作納入共享平臺,而個別化、特殊業(yè)務需求則不宜納入。
第二,多元化產業(yè)集團財務共享服務的關鍵質量要素包括信息技術、包容協同、流程管理、績效管理、制度管理、組織架構等要素。即側重于運營期的平臺效果評估。其中,包容協同是集團旗下非主流產業(yè)的最大關注點,即財務共享與金融監(jiān)管的風險隔離和證券監(jiān)管的母子獨立不構成沖突,是敏感點所在。
第三,多元化產業(yè)集團財務共享有效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組織架構、績效管理、流程管理、信息技術、制度建設、包容協同。
通過理論總結與案例驗證梳理,相應顯示出一些方向性啟示:一是政府主管部門應該關注財務共享在多元化產業(yè)集團落地的技術標準,細化相關規(guī)范,財政、銀監(jiān)和證監(jiān)應根據各自職能在相關規(guī)范中給予多元化產業(yè)集團的財務共享敏感事項進行明確規(guī)范;二是著名咨詢機構應該總結多元產業(yè)集團的針對性、實戰(zhàn)性案例,而不是事前“套路”溝通,事中隨遇而安,梳理包容協同的操作經驗方案;三是多元化產業(yè)集團應該確立漸進式平臺的解決思路,企業(yè)的多元業(yè)務系統(tǒng),與平臺成了彼此制約關系,應該本著強化集中管控的信息技術思想,在磨合中進一步深入挖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