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繼祿 雷彩云
今年我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因為孩子小,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需要逐步培養(yǎng),所以每天都得不厭其煩的做很多繁瑣的事情,但是我還是打心眼里喜歡這些小可愛,我每天都會跟孩子們分享教學中的趣事,把我想進行的教育內容用故事的形式傳達給他們,我很樂意看著他們好奇的、欣喜的眼睛,和他們一起感受每一天的精彩。
經常會有走讀的學生帶著“好東西”入園來,“老師,這是我給你帶的”,每當這時,我心里特別的感動,哪怕是幾顆花生或者一個橘子,我能體會到孩子一路來沒有舍得吃,愿意與我分享的那種心情,是多么純真質樸的心意啊,總會觸動著我內心深處,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學習孩子們的真、善、美,我始終扮演者“媽媽”的角色,溫柔的、可親的面對他們。
隨著時間的輪轉,孩子們熟悉了校園,熟悉了老師和伙伴,在這樣愉悅而又寬松的氛圍中,孩子們把我當成了朋友,大家相處的很融洽。但是也有這么一個讓我頭疼的小主兒,我真不知該拿他如何是好。
課間操時間,“老師,老師,哇……”“陳宇!”我大喝一聲,他趕緊從地上爬起來,被他壓在下面的張柱哭個不停,我走過去拉起張柱,“陳宇過來,給張柱道歉?!倍w快的跑開了,我?guī)蛷堉亮搜蹨I,安慰了一下,繼續(xù)往操場走去。
“老師,陳宇把我的鞋扔了”,一個孩子喊叫著,只見陳宇把一只鞋朝門口扔去,“陳宇,去給撿回來”,“不”他朝我吐吐舌頭,晃晃腦袋跑開了,我有些生氣了。前天抓破了小朋友的臉,昨天咬了別人的手,今天睡午覺時掐別人的腳,我忍無可忍了?!瓣愑?!一會兒體育課你不要和我們一起玩了!放學的時候你留在這兒,我要讓你媽媽來教訓你?!薄澳悴蛔屛疑象w育課,我讓我爸來打你。”“呵,不得了!誰打我我就報警,讓警察把他抓走!”體育課時間到了,發(fā)體育器材時,我故意不給他發(fā),讓他反省反省?!拔矣憛捘?,討厭你!”他咬牙切齒的大聲哭喊起來,我決定先不理他,讓他自己好好想想,他在旁邊抽泣了十多分鐘。
放學時,我決定跟他兌現一次我的許諾。當他媽媽來接他時,我把今天發(fā)生的事情和她溝通了,他媽媽表示“在家也是這樣,太淘氣了”,在我和他媽媽交流的這段時間里,陳宇在校園里不停的哭喊“我討厭你!”,我想我該好好治治他的壞毛病,我對陳宇很嚴肅的說:“今天下午我要等到你承認錯誤了才能回家,如果你不承認錯誤我是不會讓你媽媽接你回家的?!彼D時哭喊聲更大了,“我討厭你,討厭你!”這一聲聲的嘶喊回蕩在整個校園里,我感覺到肺都要氣炸了,這孩子真是沒救了。僵持了兩分鐘后,他還在大聲的哭著,我見他沒有承認錯誤的意思,只好對他說:“你回家吧”。他飛奔著朝媽媽跑去,緊緊的摟著他媽媽的脖子??粗麄冸x去的背影,我感覺自己仿佛是打了敗仗一樣,最后還是我妥協了,我還從來沒見過脾氣這么大的孩子,可能都是家長慣出來的壞毛病。
一整夜,下午的一幕像電影一樣不停的在我腦海重復回放,耳邊回蕩著陳宇的哭喊聲“我討厭你”,心里總是覺得不踏實,如果這是我的兒子,我應該怎么影響他?我開始思考這類孩子的性格,發(fā)現像以前一樣跟他較真來解決這種行為,是不切實際的。了解這類孩子的問題后,我首先要轉變態(tài)度,以往是他淘氣,我生氣,最后往往是他累我也累,而且急性處理效果也不是很好。我應該改變以往的急急躁、焦慮,而以平靜、平和的態(tài)度來對待他、解決這些“大問題”。于是我再思考該如何正確的引導陳宇這一類型的孩子:從陳宇平常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愛惡作劇,個性過于強勢,情感表現的反應強度比較強烈,喜歡吸引別人的注意,但一遇到稍不順心的事就會大吵大鬧,常引得別人著急生氣。這樣的孩子也有優(yōu)點,他做什么事情都很迅速、利落,都要爭第一,我決心嘗試利用他的好勝心來逐步感化他,放大他的優(yōu)點,縮小他的缺點,孩子的本性就是希望被肯定、被贊賞,那我就應該結合陳宇的個性特點,來對癥下藥。
第一,避免直接批評。在孩子情緒激烈的情況下,我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平靜的心態(tài)解決事情,以免事情的進一步激化,然后尋找時機,主動地與他交流,分析原因,引導他尋求解決事情的辦法,使孩子這種強烈的情緒得以緩解。
第二,避免過度關注。針對孩子的情況及時和家長聯系,與其交流,傳授正確的指導方法,步伐一致來對待孩子的情緒反應,慢慢緩解孩子情緒反應的強度,讓他知道他很棒,大家都很需要他,讓他有責任意識。
第三,培養(yǎng)責任意識??浯笏膬?yōu)點,當他幫助了別人或老師時,我們盡量聲勢浩大的贊美他,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循序漸進引導,等到他對待事情情緒有所改觀時,我們就及時給予認同,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意識到這樣很“了不起”,激勵他成為榜樣。
于是,我開始實施我的計劃,我提議讓陳宇來做“值日生”,他好動,就讓他幫忙打掃衛(wèi)生,為同學們服務,然后大勢宣揚他的表現:他主動整理講桌,看看他多細心啊!午餐后,他主動收拾餐具,看看他多勤勞!希望他能一直做好榜樣,下周就能當上小班長!聽了我的這番話,他的臉上樂開了花,跑到我身邊說:“老師,我想天天當班長?。 ?,“那你要好好表現,和大家友好相處才行?!薄班培拧彼昧Φ狞c點頭。
幾個星期下來,很少再有人來告他的狀了,而且他總是忙得不亦樂乎,地上掉了紙屑他去撿起來丟進垃圾桶;吃完飯他主動拿來掃把掃地,有時還督促課代表收發(fā)作業(yè)......看來計劃奏效了!那個總是愛惡作劇、被老師批評的陳宇,似乎不見了,現在的他特別懂禮貌、像個懂事的大哥哥幫助伙伴們排憂解難!看到陳宇的轉變,我內心有了成就感。我突然為自己曾經的粗心感覺很慚愧,我應該一步步靠近孩子,而不是把他們推向一邊,虧自己會想到用“留學”來改變一個孩子,內心里深深的自責。
放大了孩子的優(yōu)點,那么缺點就會越來越小,每個孩子就像一個“原石”,只有悉心的雕琢,才能成為光彩奪目的“寶石”。而雕鑄的工具竟然如此精巧——贊美。贊美,能拉近我們的距離,能讓我們成為朋友,贊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我愿意贊美身邊的每一個人,當我們被贊美,我們會感覺這一天溫暖如春,堅持贊美每一個孩子,如同我們渴望被他人贊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