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炎、張之銘
圖片拍攝于印度,作者前期拍攝時通過逆光的表現方式,抽象化地提煉出主體的輪廓,人物的間距也恰到好處。圖片第一眼給人的印象很深,讓人很容易聯(lián)想到絲綢之路的一些場景,人物仿佛要走出畫面,娓娓道來訴說些什么。天空的留白也恰到好處,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但是由于天氣不夠理想,慘白的天空讓畫面的視覺感染力稍弱,我后期制作的思路是通過Camera Raw插件,裁切圖片構圖,然后再為圖片渲染冷暖色調,讓畫面的藝術感染力增強。
夢回絲路》 楊錦炎 制作
原圖是一幅難得的佳作,可以講是天時、地利、人和,作者拍攝角度的選擇也是苦心經營,非常用心地營造了畫面點、線、面的構成。
楊錦炎:從事攝影后期教學多年,曾獲《大眾攝影》影像社區(qū)十佳攝影師、佳能十佳攝影師、索尼青年攝影師等獎項。
原圖
《記憶》 張之銘 制作
張之銘:第26屆奧地利特倫伯超級攝影巡回展及16屆特別專題組巡回賽旅游組金獎獲得者,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專業(yè)攝影后期技師。
整體影調反差比較大,后期可以考慮重點從天空入手,相信很多人都會去調整出一個絢麗的天空,當然這也是一個好思路,但我們也可以考慮多從影調構成去著手,轉為黑白影像,極力打造整幅畫面的神秘感、厚重感,也剛好與主體人物及畫面內容相呼應,這是我分析后的一個思路。
調整圖片影調。打開圖片進入到PS自帶的Camera Raw插件,在基礎調整界面,調整曝光-0.85、對比度+33、高光-74、 自然飽和度+35,裁剪圖片構圖。這一步驟調整目的是讓圖片的構圖更加緊湊,同時讓圖片的影調更暗些,突出剪影的立體感。
在Camera Raw中選“色調曲線”界面,選擇點,通過選擇“黃色通道”從最高光定點向下降曲線為圖片加黃(輸入26、輸出23),然后選擇“紅色通道”從中間影調定點向上提曲線為圖片加紅(輸入26、輸出26),調整時都在暗部位置定點,不要讓暗部附上顏色。
調整局部色調。在Camera Raw中選擇“漸變工具”,在天空上方位置向下拉漸變,效果如圖。再選擇漸變工具調整窗口,調整色溫-34、色調+17、曝光-0.95。為圖片局部渲染冷色調讓天空有冷暖對比,色調往洋紅調整是為了讓冷暖色調的過渡更加自然。
加強圖片色調。在Camera Raw插件中通過選擇“分離色調”,在“高光”調整色相53、飽和度81,在“陰影”調整色相245、飽和度13。通過這一步驟調整目的是加強圖片的冷暖色調,讓圖片的冷暖色調效果更強些。
銳化圖片細節(jié)。在Camera Raw插件中選擇細節(jié)界面,在“銳化”中,調整數量66、半徑1.6、細節(jié)45、蒙版64(通過按住Alt鍵在滑動蒙版滑塊時可以看到選擇銳化的范圍,在圖案中亮的部分為選擇區(qū)域,黑色部分為不選擇區(qū)域),這一步驟可銳化圖片細節(jié)。
綜合審視圖片。通過打開圖像進入到PS調整界面,執(zhí)行色彩平衡調整界面,通過選擇“高光”調整紅色+14、藍色-12,再選擇“暗部”調整紅色-3、藍色+3,通過這一步驟最后審視圖片,讓圖片的色調更加理想些,拼合圖像,存儲圖片,調整完成。
將原圖在Camera Raw中打開,在“基本”面板中我們先把飽和度設置為-100,畫面即轉為黑白影像,然后對影調做如下設置:曝光-0.35,對比度+4,高光-79,陰影+77,白色-36,黑色-6,去除薄霧+26,參照直方圖的同時即完成了對畫面影調的基本把控。
點擊“打開圖像”進入Photoshop操作界面,這時圖層面板僅剩一個背景圖層,在該圖層空白處雙擊即解鎖圖層使其變?yōu)槠胀▓D層,使用工具欄中的裁剪工具,點擊畫布,鼠標右鍵設置為1:1方形構圖,拉伸拓展畫布,重新構圖使畫面更為大氣。
將背景空白畫布填充為黑色。擴展畫布后,點擊右下角的黑白圓點,創(chuàng)建純色調整圖層,將顏色修改為純黑色,將該圖層拖動至圖層0的下方,畫布空白處會被填充為黑色,初步達到我們對背景渲染的目的。
在圖層0上方創(chuàng)建曲線調整圖層,選擇RGB通道,高光迫降,中間調下壓,使主體畫面的周邊慢慢變?yōu)榧兒冢@時發(fā)現人物也受到了影響,選擇畫筆工具,前景色黑色,畫筆不透明度和流量適當降低,在圖層蒙版上對應人物的位置上涂抹,使主體不受到影響。
對地面細節(jié)進行局部調整。使用工具欄中的快速選擇工具,從左向右拖動鼠標快速選中地面選區(qū),創(chuàng)建曲線調整圖層,壓暗并加強對比,調整好后雙擊蒙版羽化選區(qū),使地面更為厚重,也更好地與天空相呼應,這一步主要是為了協(xié)調天空與地面的統(tǒng)一性。
對畫面整體添加雜色。在任一圖層空白處右鍵單擊“拼合圖像”,得到背景圖層,復制背景層得到背景拷貝圖層,對該圖層執(zhí)行“濾鏡”菜單欄中“雜色”-“添加雜色”命令,數量設置為1%,高斯分布并追加單色,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畫面顆粒感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