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堤? 豆角
1960年代初,經(jīng)歷了饑餓歲月后,經(jīng)濟上稍有好轉,但全社會仍處于物資匱乏的時期。
那時,若有人能到北京、上海出差,除了自己家里長長的購物清單,還要承擔同事及親朋好友們的采購任務。偶爾翻出當年的記事本,上面記滿了每次出差時的采購及代購清單,一九六五年時到上海出差前的購物明細:
大姐給20元買磚頭末子色兒毛線1斤;小偉給10元買大白兔奶糖3斤;三曼給15元買灰的確良(滌綸的紡織物)、卡其布(一種質(zhì)地較密較厚的斜紋布)3米;大哥給20元買紅燈牌收音機1個;二丫給40元買蘇州產(chǎn)線綈(線呢:用有顏色的紗或線按不同花型織成的棉布)被面兩床(大紅色兒,孩子結婚用)。
這還不包括我自家需要的一系列用品。當我背包羅傘(形容身上背著大包小包的狀態(tài))地從上海乘57次特快列車返哈的時候,肩上搭的是用一條白毛巾捆扎起來的兩個大旅行袋,一只手提著一個裝得滿滿的大紙箱,另一只手提著一包南方的土特產(chǎn),外加一兜上海地產(chǎn)的稀缺青菜,在后背上還斜挎著一根上海產(chǎn)的日光燈管。這支燈管是這次南行采購的重點物品之一,因為在這種燈光下畫畫兒顏色十分準確。
進了我家大院,拐到熟悉的門前,小心地推開被門弓子拽緊了的門扇,一眼看到了一別半月的老母親。我叫了聲:“媽!”只聽身后“咣”的一聲響,立時傻了眼,那根一路上受到百般呵護的燈管兒,此時已成一堆碎片。
而今,時代進步到世界是個地球村,代購這種事竟然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越發(fā)生機勃勃。
身邊的人出個國,總會有親朋好友列出清單,從奶粉、手表、包包到各種保健品,簡直無所不包。
如果帶著不方便,或者不好意思求人,也可以找專業(yè)代購。尤其是每年的“黑五”,代購們簡直忙到全天24小時無休,很多留學生借用地利之便,用這種方式賺點小錢補貼生活費,也是好事。同時,買家也能坐在家里享受安道爾的優(yōu)惠價格,兩全其美。只是別忘了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