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的不是幀幀必閱的字句,而是油印墨字底下,一個至今鮮亮的靈魂,一種千載傳承的思想。于本心處,與一些靈魂相遇,此中有真意,卻是欲辨已忘言。
閱讀,讀一個經(jīng)歷。一本書必然是一個作者的真情體味,滴于墨上的是一個頭腦豐富的人的經(jīng)歷。或游遍萬水千山,或歷盡人間冷暖。足不出戶卻跋涉大好河山,不歷苦痛而懂人情世故。不必字斟句酌,只是會意,便可在紙張文字中悄然成長。
閱讀,覽大家思想。不是把一字一句強記于心,而是在文字下?lián)荛_層層煙靄,如白鶴振翅般與周邊云氣共舞,與一位位大家的精妙思想共鳴。讀小說或散文,甚至尋常故事,總是思考作者所透露的真意,便可如裂帛般乍然成長。述丑談美,或是描美實丑,置身于墨字白紙間,沉默于無聲中,自有其理,本心真意自明。
閱讀,尋一角安寧。唐詩宋詞,西方的十四行詩,意象固然不同,但僅僅一張薄紙便可承載內(nèi)在的情感思緒,剪不斷的愁思層層纏繞心口,蕪雜的思想被驟然撫平,海一般悠長深邃、傳遞過千百年歷史的一陣愁緒,擁抱了一個無所適從的靈魂。這是一種隔絕世俗的心靈感受,它使人安適,卻使身體戰(zhàn)栗。張嘴欲辯,卻是在一隅安寧里,忘了要說之詞。
閱讀,生魂魄共鳴。蒙昧之人縱使蒙昧,在經(jīng)歷了一定的生活積淀后,總有許多或歡愉或憂傷的情緒記憶碎片。有那么一本書,在懵懂之中將一個人破碎的情緒記憶逐個喚起,在不知不覺之中,碎片在書籍的作用下重新拼湊成了一幅完整的圖景。頓時,便有了“原來如此”之感。進而自胸腔向腹部、渾身擴散出一種令人顫抖的魂魄共鳴。它使蒙昧之人不再蒙昧,使明智之人更為明智。這正是“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意義所在,此間真意必然使人沉醉而不自知,想言卻發(fā)現(xiàn)妙不可言。
閱讀中發(fā)現(xiàn)未知,啟迪智慧,開思想之鴻蒙。書中有真意,沉迷于此也好,從而發(fā)現(xiàn)一切都妙不可言。閱讀字句段落中的真意吧,與那些豐富的靈魂相遇,屆時,我將歸來,萬馬千軍。
【評點】
文章引用陶淵明的詩句作為標題,并在文中始終貫串“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深意:從閱讀中領(lǐng)會到人生之真諦,但又感到無法用言語表達,當然,也無須用言語表達。本文一大突出的亮點就是具有一種勻稱美。這主要體現(xiàn)在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以“閱讀,讀一個經(jīng)歷”“閱讀,覽大家思想”“閱讀,尋一角安寧”“閱讀,生魂魄共鳴”領(lǐng)起的四個段落,層次分明,思想深刻,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使讀者很快可以把握作者的觀點,領(lǐng)悟其中的哲理。同時,作者并未板著面孔說教,而是不徐不疾,娓娓道來,穿插引證,對照比較,絲絲入扣,發(fā)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