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直
7月21日晚,F(xiàn)PX來不及享受戰(zhàn)勝OMG結(jié)束四連敗的喜悅,就陷入了新的輿論風潮。當天晚上,F(xiàn)PX在官博上發(fā)布了粉絲福利社小程序。在那條微博下面,“俱樂部缺錢到要從粉絲手里撈錢嗎”、“電競不是飯圈”成了當時熱度最高的兩條評論。
發(fā)布初期小程序的首頁上最醒目的板塊有三個——福利社、積分排行榜以及戰(zhàn)隊詳情。
積分則是小程序里的硬通貨。
不管是免費會員,還是付費會員,粉絲們都可以通過每日簽到、信息完善、小程序分享、參與競猜、邀請新用戶加入等手段獲得積分;在這個基礎上,粉絲們還可以花費18元購買月卡或198元購買年卡獲得額外的積分。
粉絲們可以用積分在福利社里購買FPX的周邊產(chǎn)品,也可以參與積分榜排名。位居榜單前列的粉絲將有機會獲得簽名照、選手定制語音包、參加線下周年慶的機會等福利。
對于粉絲福利社的推出,有的人贊成,有的人反對。
FPX想干嘛?一定程度上,粉絲福利社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非常清晰。
小程序本身有著非常明顯的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邏輯:免費入坑,活躍度成為真實的門檻;同時可以為付費用戶提供進階的服務。
當小程序作為粉絲生態(tài)運行時:設置每日簽到是希望激活整個粉絲群對FPX以及相關話題的關注度和關注頻率;
設置信息完善是為了了解自己的粉絲;
設置參與競猜是為了滿足那些硬核的電競粉絲;
而小程序分享和邀請新用戶加入既是鼓勵用戶社交的手段,恐怕也寄希望于核心粉絲帶動輕度粉絲。
在這個基礎上,F(xiàn)PX希望篩選出一些“更優(yōu)質(zhì)的粉絲”成為付費會員,獎勵則是把整個參與過程加速。與此同時,對于明星選手,F(xiàn)PX也有意在選手身份之外,為其塑造明星的身份。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獲得積分上這件事上,月卡和年卡只是加速了這個過程,參與到小程序設置的環(huán)節(jié)里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手段清晰的背后是粉絲福利社自身定位的不清晰。
他是FPX作為一家電競俱樂部構建的會員體系?還是官方推出的明星選手應援平臺?亦或是同時兼具了這兩種屬性?
雖然不是所有粉絲都對粉絲福利社投出了反對票——發(fā)布當天,就有不少粉絲掏錢購買了會員卡。但考慮到所有的反對幾乎都圍繞著積分展開,并集中在付費、運營風格偏飯圈化以及積分榜排名三件事上。
而粉絲福利社的身份恰恰能給充滿爭議的三個點以回答。
前面提到,在粉絲福利社里,F(xiàn)PX設置了很多鼓勵大家參與進來的環(huán)節(jié)。而和傳統(tǒng)體育俱樂部對比,粉絲福利社里的參與確實更偏向于飯圈化。
在傳統(tǒng)體育里,很多俱樂部都有嚴格或是不太嚴格的會員體系。比如皇馬、拜仁等足球俱樂部的會員體系就是清晰且嚴格的;要成為皇馬的會員,要先經(jīng)過兩名現(xiàn)任會員的推薦,在經(jīng)歷俱樂部的考核。成為會員后,除了要按時繳納會員費外,還要遵守會員的行為守則。德甲也有自己的會員準入機制。
用一句話概括:存在會員準入機制就是存在門檻——一個看得見、可以理解的門檻。
表面上看,成為足球俱樂部的會員后,就可以享受對應的福利,而且,這種福利也是分級的。大體上看,重要場次的優(yōu)先購票權,主場參觀,18歲以下站票免費都是看得見的福利。然而,足球俱樂部的會員還擁有一項隱形的權利——決定俱樂部發(fā)展的底線。
董事會之外,由2000名被選舉出來的會員組成的會員大會是皇馬的管理組織之一。俱樂部的財務預算、籌資等重要運營事項都要得到會員大會的許可。
在德甲里,雖然俱樂部在財務上可以被完全收購,但在主場遷徙、主席選舉這些事上,超過半數(shù)的表決權仍然在會員的手中。
在上面兩個例子里,如果球隊表現(xiàn)好,那么管理層可以變著花樣地經(jīng)營球隊;但一旦球隊的表現(xiàn)不好,會員們不開心了,他們就有權利干涉球隊的經(jīng)營,甚至更換管理層。對會員而言,他們不僅僅是消費者,他們更像是俱樂部的主人。
就像是有老佛爺之稱的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佩雷斯說的:“皇馬不屬于球迷,屬于他的會員”。
NBA的隱形會員制度就更有趣了。很多球隊會出售一種特殊的座位權:座位的終身擁有制度。說白了,你可以買斷一個座位在某個期限內(nèi)的使用權。除非違反規(guī)定或是不可抗力,不然這個座位就是屬于你的,你可以傳承、出售、甚至空著。當然,俱樂部也特別設置了“座位權轉(zhuǎn)讓”的交易平臺。
同樣,如果球隊表現(xiàn)好,好座位自由交易的價格水漲船高。而如果球隊的表現(xiàn)令人失望,那么空場比賽也不是一句危談。
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在傳統(tǒng)體育的會員體系里,與其說會員們支持俱樂部,不如說會員們“擁有”俱樂部。
這些人一定是高度認可俱樂部文化和理念的,因為一定程度上,這是會員們親手塑造的結(jié)果;他們也一定是成績優(yōu)先的,因為會員體系賦予了他們干預俱樂部經(jīng)營的能力,只有球隊表現(xiàn)好,大家都開心時,他們才會退居到觀眾的位置上。
因此,縱然在財務上,會員制可以帶來穩(wěn)定的收入,使用會員制可以讓俱樂部獲得財務上的某些豁免,甚至會員體系可以幫助周邊產(chǎn)品、門票、轉(zhuǎn)播等收入增長;然而,本質(zhì)上,在幫助俱樂部成長的同時,他們也享受了這些成長。這是最重要的部分。
橫向?qū)Ρ龋@是粉絲福利社不能賦予的。雖然FPX注意到了硬核電競粉絲獨有的參與比賽的方式——競猜;但本質(zhì)上,粉絲還是在支持俱樂部的成長;對戰(zhàn)隊表現(xiàn)的好壞,除了輿論外,他們?nèi)匀粺o能為力。
支持、但不擁有,這更像是飯圈的邏輯。
起碼從表面看,作為一個應援平臺,粉絲福利社是及格的。甚至在未來,粉絲福利社可以添加粉絲眾籌等環(huán)節(jié)。
但在應援上,手段從來都不是重點。無論是讓偶像出現(xiàn)在飛機機身上,還是出現(xiàn)在時代廣場的屏幕上,這都不是難事。
難的從來只有兩點,粉絲們是否認可,是否自發(fā)?
一定程度上看,不同于傳統(tǒng)體育會員體系里自上而下的耦合;粉絲應援從來都是自下而上的、自發(fā)的、被引導的。
自下而上和自發(fā)的不用解釋。如何解釋被引導的?其實很簡單,就是人設。經(jīng)紀公司推出了人設,不斷強化,粉絲接受了人設,并成為整個群體的共識,這個過程一定是被引導的。
當我們把這個邏輯放到粉絲福利社的身上時,一個結(jié)論就呼之欲出了:作為一個應援平臺,粉絲福利社只有其形,不得其神。想要塑造明星選手,但有的人認可選手身份,有的人認可明星身份,同樣是使用福利社小程序的粉絲,但是卻沒有共識。
所以最終的結(jié)果只能是一部分粉絲自發(fā)參與進來,一部分“被迫”應援。
而有趣的是,引導群體意識失敗的結(jié)果一定是毀滅,就像是發(fā)布微博下面最熱門的兩條評論一樣。
還有一個地方值得討論,那就是關于“圈錢”的評論。
在現(xiàn)存的使用會員體系的體育俱樂部里,會員收入雖然不少,但和總收入比起來,九牛一毛。會員體系更重要的也許是對其他收入的提升。
在現(xiàn)存的應援平臺里,平臺只能根據(jù)自己提供的服務收取相應的手續(xù)費,從來就沒有會員費一說,這是市場競爭的結(jié)果。因為本質(zhì)上看,應援平臺只有中介一個作用——登上時代廣場的屏幕是廣告公司運作的結(jié)果,但同時,因為成本問題,廣告公司又不可能經(jīng)營這樣一個平臺。
那么在這一點上,最終的解釋只能是粉絲福利社提供了一種付費會員服務。
在這個模式下,討論就變得更容易了,付費會員推行的順利程度只取決于一點——用戶付費后能得到什么?
很明顯,被加速后的參與過程、對俱樂部的認可都不足以支撐這個體系的運作。
而周邊產(chǎn)品、線下體驗甚至選手語音包是否足夠分量,這又取決于FPX自身IP和明星選手的影響力。
回到最后,面對由兩種截然不同的群體組成的粉絲生態(tài),是否要走會員制這條路,會員制的入口在哪,都是一個需要持續(xù)探索的話題。在這個過程里,試錯必不可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