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丹 勾阿瑩
教學目標:
1.閱讀小說梗概,了解《魯濱遜漂流記》這部長篇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
2.閱讀小說的精彩片段,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整部作品的興趣。
3.初步了解魯濱遜在荒島、謀求生存的非凡經(jīng)歷,體會魯濱遜戰(zhàn)勝困難、頑強生存的積極生活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把握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與精神,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教學課時:
3課時,此課為第3課時。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魯濱遜漂流記》的第3課時。前兩課時我們學習了《魯濱遜漂流記》的梗概和節(jié)選的片段,相信你已經(jīng)被這部作品深深吸引!從綜合梗概和節(jié)選的片段來看,是什么讓魯濱遜在荒島上生存了下來?
(明確:是不畏艱難、聰明能干、頑強樂觀的精神品質(zhì)讓他生存了下來!可以說魯濱遜的經(jīng)歷和他身上的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讀者?。?/p>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師:同學們,你想去汲取精神養(yǎng)料嗎?那需要我們走進原著,從一字一句中感悟!其中很多精彩的情節(jié)和語言都會給你帶來啟發(fā)!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一些原著中的精彩片段和經(jīng)典語言,去領略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的風采!
(一)景物描寫生動形象
師:老師給大家讀幾處含有景物描寫的語段,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我一直向北走去,在我的北邊和南邊都是逶迤不絕的山嶺。
我走到盡頭的時候,忽然走到一片開闊的地方,那里的地勢仿佛向西低下去;一股小小的清溪從我旁邊的山上流下來,朝正東流去。一眼望去,真是一片清新翠綠,欣欣向榮的景色,并且一切都是碧油油的,充滿了春色,仿佛一個人工布置起來的花園。
…………
師:看,作者筆下的景色美得令人陶醉!讀起來,像是自己就成了在那個島上生活的人!讀書就是這么神奇的事,即使你坐在家里,只要打開書,就已經(jīng)跟作者一起去看世界了!翻開《魯濱遜漂流記》你不僅會發(fā)現(xiàn)里面的美景,還會發(fā)現(xiàn)里面的事件真實有趣!
(二)事件敘述真實有趣
師:魯濱遜在荒島上逐漸開始經(jīng)營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并獲得了很大成功。種植稻谷、大麥,加工糧食,制造面粉,制作器皿,還烤出了香噴噴的面包!下面,老師為大家讀一段魯濱遜制作陶器的選段:
我早就想用什么辦法制造一些陶器,我急需這類東西,可就是不知怎么做。這里氣候炎熱,因此,我敢肯定,只要能找到陶土,就能做一些缽子或罐子,然后放到太陽底下曬干;炎熱的太陽一定能把陶土曬得既堅硬又結(jié)實,并能經(jīng)久耐用,可以用來裝一些需要保存的干東西。要加工糧食,制造面粉等工作,就必需要有盛器貯藏。所以,我決定盡量把容器做大一些,可以著地放,里面就可以裝東西。要是讀者知道我怎樣制造這些陶器,一定會為我感到又可憐又可笑……一句話,我費了很大的力氣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來,調(diào)合好,運回家,再做成泥甕。結(jié)果,我工作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才做成兩只大瓦罐,樣子非常難看,簡直無法把它們叫作缸。
師:老師手里這個版本的《魯濱遜漂流記》,他燒制陶器的過程在第105至107頁,既有精彩的細節(jié),又有優(yōu)美的語言。書中不止燒制陶器這件事,魯濱遜制作獨木舟的過程也同樣精彩。作者交待了使用什么工具,花多長時間,如何制作,等等。一個人獨處荒島而制作出一條船,真是難以想象的事情!而作者以簡潔明快的筆法精致刻畫了魯濱遜克服種種困難造船的經(jīng)過。人物形象在看似瑣碎的細節(jié)中透露出來,這一點也是接下來老師要為大家介紹的。閱讀《魯濱遜漂流記》其中的人物的可貴精神將是你最大的收獲!
(三)人物精神值得學習
師:打開這本書就像是打開了精神寶庫,小說的主人公魯濱遜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品質(zhì):
“四次航?!蔽覀兛闯鏊桓势接?、敢于冒險!
“孤島求生”我們看出他不畏艱險、積極樂觀!
救“星期五”事件體現(xiàn)了他樂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
“制作獨木舟”我們看出他對生活充滿希望,具有實干精神!
師:著作中還有很多細節(jié)值得我們?nèi)テ纷x,從中體會人物的精神。你會從中發(fā)現(xiàn)魯濱遜身上更加豐富的精神品質(zhì),讓我們?nèi)W習,提升我們自己!除了人物的精神吸引我們,著作中人物的心理變化也是牽動人心!
(四)心理變化牽動人心
師:老師給大家讀一讀魯濱遜剛剛流落荒島時寫的日記,去探尋他當時的內(nèi)心感受:
一九六五年九月三十日。我,可憐而不幸的魯濱遜·克羅索,在洋面上遇到可怕的風暴,翻了船,全船的伙伴都淹死了,自己也幾乎喪命,本日來到這凄涼而不幸的島上——我不知道這島的名字是什么,姑名之為絕望島吧。
我整天悲痛著我這凄涼的環(huán)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野人所嚼,就是凍餓而死。臨晚,因為怕野獸,睡在一棵樹上,雖然整夜下雨,我卻睡得很熟。
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整天爬到那小山的頂上,呆望著海面,希望有一只船出現(xiàn)。有時仿佛真的看見了一片帆影,我很高興,以為有希望了,于是望了又望,把眼都望花了,還看不見一只船,于是我便坐在地上,像小孩子似地大哭起來。
師:這是他的日記,不過他的日記并沒寫完,因為后來墨水用完了,他也不得不終止了。但是他沒有停下和自己內(nèi)心的對話,也沒有停下對困難的挑戰(zhàn)。他曾經(jīng)苦悶、沮喪、無奈,歷經(jīng)磨難的他,不斷地自我調(diào)節(jié),最終還是戰(zhàn)勝了自我,從而堅強、勇敢、樂觀、振作起來!聽下面的兩個語段,從中體會:當他的內(nèi)心變得積極樂觀起來,他對周圍的事物是另外一種感受:
可是,現(xiàn)在看到這個不適于生長五谷的氣候里居然生出大麥來,一時又想不出它是怎樣來的,自然大吃一驚……這使我心里頗為感動,不由得落下淚來。我開始為自己慶幸,慶幸這種天地間的奇事,居然為了我而出現(xiàn)。
師:看,當他接受了現(xiàn)實,從不幸中找到希望,從戰(zhàn)勝困難中嘗到樂趣,內(nèi)心歸于平靜,他開始感恩自然界賜予他的一切,面對以往再平常不過的麥苗破土而出,他竟欣喜若狂!
我沿著這個風景秀麗的山坡往下走了一段路,懷著一種內(nèi)心的喜悅(雖然也帶著一點另外的苦惱心情),眺望著它,心里想,這一切現(xiàn)在都是屬于我的,我是這地方的無可爭辯的君主,對這地方具有所有權(quán),如果可以渡海的話,我還可以把它傳給子孫,像一個英國的領主一樣。
師:這就是積極樂觀的力量!他從這個曾經(jīng)給他帶來無限的恐懼、孤獨與苦難的荒島上找到了美景、自由和快樂!他體會到了遠離喧囂的寧靜,成了自己一手創(chuàng)造的美麗王國的國王,過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我們不得不感慨,無論我們遇到怎樣的困境,只要我們不放棄尋找、不停下創(chuàng)造,能看到希望,能找到樂趣,我們終究會遇見幸福!前后的魯濱遜表現(xiàn)出于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tài),中間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是什么讓他有了這樣的變化?只有閱讀原著你才會知道!讀書時我們常常做讀書筆記,記錄下的一般都是富有哲理的句子!《魯濱遜漂流記》中也不乏這樣的句子!
(五)經(jīng)典語句富有哲理
下面老師跟大家分享幾個經(jīng)典語句:
※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
※我們今天所愛的,常常是明天所恨的;今天所追求的,常常是明天所逃避的;我們今天所希冀的,常常是我們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會嚇得膽戰(zhàn)心驚。
※世間萬物,只有有用處的,才是最寶貴的。
師:這些都是魯濱遜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總結(jié)出來的,相信有過體會的同學會有深深的認同感!再和大家分享兩句: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是不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huán)境,就無法真正體會原有環(huán)境的好處;不落到山窮水盡的境地,就不會真正珍惜自己原來得到的東西。
※我們對于所需要的東西感到不滿足,都是由于我們對于已經(jīng)得到的東西缺乏感激之心。
師:這些警句本就包含深刻的哲理,無需詮釋,讀來就讓我們嘆服,有的甚至已在生活中驗證過,句句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笛福用富有哲理的語言和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魯濱遜的勞動創(chuàng)造、應對困難、與人交往以及精神追求,無不表現(xiàn)出魯濱遜不怕困難、頑強生存、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還有大量的心理描寫,讓我們體會到魯濱遜在困境中的復雜心態(tài)。
二、介紹閱讀方法
師:現(xiàn)在,你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去讀這部小說了,下面老師送給你一些“閱讀小說方法”,學完方法,再去讀吧!作品不同,閱讀方法也不同,今天我們要閱讀的《魯濱遜漂流記》是長篇小說。老師就為大家介紹幾種比較適合閱讀長篇小說的方法:
1.結(jié)合背景。創(chuàng)作作品時的社會背景是閱讀一部小說時不可忽略的,在閱讀過程中它會引發(fā)讀者深思;結(jié)合背景閱讀,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作品,引起我們對作品甚至對一個時代的共鳴。本書的寫作背景,老師在第一課時已經(jīng)給大家介紹過了,同學們還可以查閱資料了解更多。
2.預測情節(jié)。我們可以根據(jù)整部小說的題目和每一章節(jié)的題目以及書中的插圖去預測接下來的情節(jié),往下讀的時候看看和你預測的是否一樣,如果一樣,說明你和作者之間比較默契,如果不一樣,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按照你預測的情節(jié)發(fā)展下去會是怎樣的結(jié)局呢?
3.想象畫面。根據(jù)文字的內(nèi)容,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想象書中發(fā)生的事情,勾勒書中所描寫事物的樣子,想象人物的行為動作,構(gòu)成場景,如果隨著讀書,能構(gòu)想出連續(xù)性的場景就更好了!
4.摘抄佳句。讀書時,讀到好詞、佳句或優(yōu)美段落,可以分類摘抄下來。無論是有趣的、有啟發(fā)的還是有感于心的文字,隨手摘記下來,這些文字會在我們心里留下痕跡,天長日久,就成了我們內(nèi)心的一部分。
5.批注感悟。同學們讀到有感觸時,還可以結(jié)合自身實際對書中的現(xiàn)象、事件等寫感悟、看法、啟迪和收獲,來促進自身成長。可以是只言片語寫在書邊空白處,也可以是成段成篇地記在日記本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們的心靈成長記錄!
師:閱讀方法我們就了解到這里。同學們,《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令人著迷的書。翻開它,你會看到一個人如何從落難的水手變成自己的國王,一座島如何從荒蕪之地變成微型的文明社會。28年,魯濱遜憑借自己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辛勤的勞動,成就了一段英雄傳奇!
讓我們帶著方法去讀原著吧。我相信,大家一定會被小說精彩的情節(jié)所吸引,也會被小說富有哲理的語言折服,它能開闊我們的視野,解開心中的疑問,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作業(yè):課下閱讀全書,讀完以后自制一張書簽,上面寫上高度概括的一兩句話,作為推薦閱讀這本書的理由,將其送給你的朋友。)
評析:
本節(jié)課以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要求為依托,抓住“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nèi)容”為目標,帶領學生在線跟隨外國文學名著的腳步,去發(fā)現(xiàn)更廣闊的世界。執(zhí)教者有明確的單元教學整體設計意識,不在教什么的問題上猶豫、糾結(jié),謹遵教材編者的意圖,課堂教學目標指向單元學習目標,落實統(tǒng)編教材“雙線組元”的編排思路。
《魯濱遜漂流記》在線教學設計一共3課時,執(zhí)教者本著“一課一得”的原則,第1課時的學習任務是“小說梗概”,作者介紹、作品背景介紹、排除生字詞障礙,都屬于教學鋪墊階段的學習內(nèi)容;第2課時的學習任務是“節(jié)選”中的人物行動和心理變化,在線教學學生的閱讀感受無法及時獲取,教師就依據(jù)學情,談自己的感受和認知。第3課時的學習任務是“整本書”閱讀指導,帶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書中的精華語段,教給學生閱讀小說的方法。
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都是讓學生達到“有效性學習”的目的,讓學生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主動學習,作為教師,無論處于什么樣的教學環(huán)境,都應該設計學生可以參與、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活動。
本節(jié)課,李洪丹老師采取整本書閱讀內(nèi)容和閱讀方法指導雙線并行的方式,在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上,充分依據(jù)《魯濱遜漂流記》小說的文本價值,努力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資源,讓學生親歷閱讀學習的過程,積累閱讀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閱讀的興趣,收獲閱讀的見識,掌握閱讀的方法?!遏敒I遜漂流記》這部小說的成功之處在于:景物描寫生動形象、事件敘述真實有趣、人物精神值得學習、心理變化牽動人心、經(jīng)典語句富有哲理等這些都是其獨特的閱讀價值,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立體地掌握該書的精華。
執(zhí)教者每引出本書一處創(chuàng)作成功之處,都援引文中的生動語段為例,帶學生去品讀、賞析,去領略原著的精彩之處,去品味原著中的經(jīng)典語段,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過程處理詳略得當,“人物精神值得學習”“經(jīng)典語句富有哲理”部分略講;“景物描寫生動形象”“事件敘述真實有趣”和“心理變化牽動人心”部分詳講。其中“心理變化牽動人心” 一節(jié)設計得獨具匠心。從魯濱遜剛流落荒島時寫下的“日記”以及企盼“能救他的船只”不來而導致的失聲痛苦,到后來見到麥苗破土而出時的喜極而泣,再到后來把自己當成這個領地的君王。教師帶學生去感受魯濱遜由初落荒島的苦悶絕望到后來感恩自然界賜予他的一切的欣喜,再到擁有島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自豪感的心理變化過程。執(zhí)教者抓住了作品中最觸動人心的焦點去讀、去品,選擇材料富有層次感,解讀文本時身心投入,動情、動色。
最后,介紹“結(jié)合背景”“預測情節(jié)”“想象畫面”“摘抄佳句”“批注感悟”等多種讀書的策略和方法,為學生正確閱讀整本書提供技術支撐??梢哉f,閱讀方法很多,執(zhí)教教師所選擇的方法,比較適合閱讀長篇小說。“預測情節(jié)”“想象畫面”這兩種方法特別適合閱讀像《魯濱遜漂流記》這樣富有引人入勝情節(jié)的作品,也比較適合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使用。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基礎及個人喜好去選擇其中的閱讀方法。
介紹讀書方法,以整理好的知識點的方式提供給學生,是教師比較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有的學生聽了以后不一定會運用。如果在整本書閱讀指導課中,就其中一種方法或策略,集中力量,設計活動,讓學生嘗試運用這種方法去閱讀,會收到更良好的效果。例如,啟發(fā)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讀寫結(jié)合,嘗試寫批注、寫感悟,這種方法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深入思考。教師可以在線示范寫批注,示范寫感悟,不是把“閱讀方法”的學習停留在概念認知階段。通過觀看老師示范和自己模仿練習,學生就能夠運用自如了。
總體來說,第3課時設計思路清晰,方法實用,選取的精彩段落和經(jīng)典語段較為典型,授課語言流暢,表述準確,親切自然,有娓娓道來之感,能夠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很好地完成了整本書導讀教學。如果將其運用在線下課堂教學中,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 編輯/李? ?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