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
【中圖分類號】R19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004-01
到醫(yī)院看病或檢查身體時,腫瘤是個令人非常緊張、焦慮的診斷,另外還會有一個困惑,腫瘤和癌癥是不是一回事?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從病理學角度嚴格說的話,還有一小部分是介于良惡之間的交界性腫瘤。腫瘤大多表現(xiàn)為腫塊,幾乎可以發(fā)生于身體各處。良性腫瘤是指只會局部緩慢生長,一般不危及生命,切除不復發(fā)的腫瘤。惡性腫瘤是能侵犯周圍和遠處轉移的的腫瘤,切除后仍可能復發(fā)、轉移,它生長較快,以不同的惡性程度給機體造成各種損害,以至危及生命。廣義的癌癥即指惡性腫瘤,醫(yī)學上的癌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大類,其它種類還有肉瘤、淋巴瘤、白血病。癌癥近年發(fā)病率增長很快,已經成為發(fā)達國家繼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個死因。目前確定腫瘤良惡性和具體診斷的最準確方法是病理檢查,因此,只要能通過活檢和切除取得腫瘤樣本就應做病理檢查,病理報告中的最終診斷和相關信息將指導臨床治療。
腫瘤是由于人體局部組織的細胞失去基因對生長的調控,而克隆性異常增殖,通俗地說,就是不服管的癌細胞像孫悟空的毫毛不斷復制。目前,研究表明,與腫瘤發(fā)生相關的基因可分為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兩大類,二者的作用相反,其中的任何一方出現(xiàn)突變,都可能導致腫瘤發(fā)生,趁著DNA出錯,正常細胞變成了成功追求長生不老的癌細胞。現(xiàn)在已有一些癌基因被作為治療癌癥藥物的攻擊靶點,使藥物直接命中癌細胞,既極具殺傷力,又不會像化療藥物那樣誤傷正常細胞而產生很大副作用,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胃癌等患者,需先通過分子病理檢測有無相應的基因后使用。另外,癌癥患者的免疫機能也會處于抑制或耐受狀態(tài),也就是對出現(xiàn)的腫瘤漠視不管,免疫系統(tǒng)失去了對癌細胞的“監(jiān)管”能力,因此免疫治療在癌癥治療中的作用己成為當前的熱點,增強和調整患者對癌癥的免疫機能,啟動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殺傷腫瘤患者體內轉移的腫瘤細胞,降低腫瘤轉移復發(fā)。肺癌患者進行免疫治療,可以先行病理免疫組化PD-L1檢測,如果陽性則可采用PD-1抑制劑。惡性腫瘤及癌癥發(fā)生的原因復雜,遺傳、環(huán)境、化學誘變劑、病毒感染、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基因改變。宮頸癌是目前唯一明確致癌病因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與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持續(xù)感染有關,因此注射HPV病毒疫苗,以及病理液基細胞學檢查發(fā)現(xiàn)HPV感染所致的細胞改變后及時治療,能夠有效預防宮頸癌,使得宮頸癌成為目前唯一可以預防的癌癥。
有些癌癥不是一下就從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的,中間會經過上皮內瘤變等癌前病變、交界性病變、原位癌、早期浸潤或微浸潤等過程,如果在這些階段做病理檢查,病理醫(yī)生可以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變壞”的過程,當病理報告中出現(xiàn)這些病變,則意味著患者是不幸中的萬幸,及時治療會取得很好療效。
患者被確診為惡性腫瘤后,最關心的是惡性程度、早期還是晚期、病情發(fā)展、治療方式及效果,病理報告中的許多內容與這些有關。不同類型的癌其惡性程度不同,甲狀腺乳頭狀癌是最“溫柔”的癌,進展緩慢,即使發(fā)生轉移對機體損害也有限。皮膚基底細胞癌的惡性程度也較低,擴大切除后很少復發(fā)、轉移。前列腺癌的預后通常也相對較好。根據(jù)性質和形態(tài),病理學將癌分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它們的惡性程度以及對臨床治療的指導意義不同,癌細胞就像是正常細胞在成長過程中突然“學壞了”,學壞的年齡越小,離長大成熟的樣子差別越大,就越不懂事,破壞性越強,惡性程度就越高。而低分化癌是幼稚的腫瘤細胞的與正常細胞的差距很大,相當于很小的孩子。高分化癌就是腫瘤組織的分化程度和正常組織更加接近,相當于已經快要長大的孩子。因此低分化癌相對于高分化癌,惡性程度更高,治療的難度比較大。低分化癌分化程度低,說明局部表現(xiàn)惡性的浸潤性以及早期出現(xiàn)轉移的機會相對高分化癌要高,所以治療過程中一定要綜合、全面考慮,檢查中往往低分化癌原發(fā)灶比較小,但是已經出現(xiàn)轉移灶,要引起臨床醫(yī)生的注意。前列腺癌,乳腺癌,腦膠質瘤等惡性腫瘤還會有組織學分級,一般來說級別越高惡性程度越高。不同的組織學類型,惡性程度和治療也有不同,如鱗癌中的角化型惡性程度低于非角化性,結腸癌中粘液腺癌惡性程度相對高,胃癌中的印戒細胞癌也常預后不好,肺癌中的小細胞癌早期即易轉移,手術效果不佳,以放化療為主。癌細胞之所以危害人體,原因之一是具有侵襲性,報告上的腫瘤浸潤深度和周邊的累及體現(xiàn)了它的破壞程度。報告上如果出現(xiàn)脈管內間癌栓和神經侵犯,也是侵襲性的體現(xiàn)。乳腺癌、結腸癌、肺癌等根治手術后病理檢查,報告上會有分組淋巴結轉移情況,寫明共送檢多少枚,其中發(fā)現(xiàn)轉移的有多少枚。如果術中發(fā)現(xiàn)鄰近器官、組織侵犯,也會切除送檢。晚期癌癥主要是指已經發(fā)生遠處轉移,因此判斷早期還是晚期,除了病理檢查還需要結合其它檢查,尤其是CT、彩超等影像檢查。
腫瘤與病理有著密切聯(lián)系,觀組織形態(tài)讀腫瘤機理,察細微之間判腫瘤良惡,確定腫瘤良惡是病理醫(yī)生最重要的任務,病理檢查是獲得腫瘤最終診斷的最佳方式。了解病理,認識腫瘤,防癌抗癌。隨著腫瘤基因研究和綜合治療的不斷進展,將助力人類攻克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