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芝
近幾年,“姐系女明星”正在悄然崛起。
從陶虹、袁泉、詠梅到劉敏濤、寧靜、陳數(shù),越來越多的中生代女演員重新回到大眾視野,她們就算是演配角,都能比主角收獲更多關注。陶虹在《小歡喜》里演的宋倩把中國式家長的控制欲詮釋得淋漓盡致,陳數(shù)在《完美關系》里演的女總裁stella氣場全開,撐起了整部劇的職業(yè)感。
最近,30位年齡在30歲以上的女藝人被集中到一起,錄了一檔女團選秀節(jié)目,根據(jù)網(wǎng)絡上流傳的選手名單,30位女藝人里有歌紅人不紅的女歌手、爭議很大的女明星、過氣多年的女愛豆、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女演員……
由《偶像練習生》《創(chuàng)造101》開啟的“101系”偶團選秀節(jié)目已經(jīng)播了3年,觀眾看了太多同質化的節(jié)目,pick了不少楚楚可憐、活潑靈動的妹妹,有些膩了,看姐姐們在舞臺上唱跳還能互相batde,立刻激起了觀眾的好奇心。
有人期待看到熟齡女演員的舞臺表現(xiàn),有人想看姐姐們“對撕”,腥風血雨;粉絲們則摩拳擦掌,時刻準備著為姐姐們應援。畢竟,網(wǎng)友們沖浪多年,看多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表面客氣,熱情呼喚真性情的姐姐們釋放真我。再者,“白瘦幼”少女感這股大風已經(jīng)吹了太多年,女性的美不應該被單一標準定義越來越成為共識。
大眾審美正在改變——“白瘦幼”的少女感不再贏者通吃,敢于突破框架的成熟“姐系”魅力更得人心。正如學者莫莉·哈斯克爾所說:“極大多數(shù)男女明星實際上都是男性和女性想象的器皿和風尚變化的晴雨表”。因此敢于直言的“姐系”女明星像是寶藏一樣被網(wǎng)友稱贊,比如寧靜、張雨綺、袁泉。
寧靜在綜藝節(jié)目中的發(fā)言片段在微博上獲得過萬轉發(fā),被奉為金句,“有機器人還要你們男人干什么?”“你們男人是什么了不起的品種嗎?”“單身女人只有兩種,想單身的不需要,不想單身的只是因為沒遇到合適的人”。張雨綺在直播里跟粉絲說:“粉絲別送我東西了,一來我也不太需要,其次讓你們破費。如果你們有什么想要的,我可以送你們。因為我想要的粉絲也送不了,你們能送我個C位嗎?我特別想要C位?!?/p>
曾有記者采訪袁泉說:“30分鐘了解你有點難”。袁泉直言,“我不想被你了解”。
沒有特別“官方”的假客套,沒有虛與委蛇的打太極,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是成熟的“姐系”魅力。
“姐系女明星”能火出圈,正是契合了當下的時代情緒。
圍繞女性年齡焦慮、生育焦慮、身材焦慮、外貌焦慮、婚戀焦慮的信息無孔不入,讓人頭皮發(fā)麻,“姐系女明星”輸出的形象和價值觀,是獨立女性的樣態(tài),她們無懼年齡限制,敢于直面爭議,追求自我價值,大氣又從容。
相比較男藝人,輿論環(huán)境往往對女藝人的要求更加苛刻,要求她們時刻管理身材和表情,業(yè)務能力在線,舉止大方得體。已婚的女藝人總會被問如何平衡事業(yè)與家庭,但已婚男藝人則幾乎不會被問這種問題。男藝人結婚當爸爸,會自動被加上有責任感、靠譜的好男人濾鏡,但女藝人當了媽媽,則要面對更加嚴苛的外貌、身材、事業(yè)的全方位審視,比如當38歲的主持人謝娜在當了媽媽后就面臨質疑,為什么當了媽媽還整天嘻嘻哈哈的?單身的女藝人則永遠逃不過“催婚”提問,許知遠在《十三邀》里問俞飛鴻,“你有男朋友嗎?你沒想過要依靠男人嗎?”但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女性主動選擇單身,俞飛鴻回答許知遠,“我就是不喜歡把情感啊、責任啊,都放在另一個人身上?!?/p>
網(wǎng)友們欣賞的,就是姐姐們不按照社會時鐘按部就班生活的颯爽與獨立,以及不認命的抗爭精神。
演了快30年戲的劉敏濤,因為在舞臺上翻著白眼唱了一首《紅色高跟鞋》,一舉成為“姐圈頂流”。她拿著話筒仿佛手中握著搖晃的紅酒杯,如癡如醉,被網(wǎng)友調侃像是喝了假酒,當晚#劉敏濤表情管理#就上了熱搜,舞臺直拍播放量在48小時內超過3000萬。觀眾發(fā)現(xiàn),《瑯琊榜》《偽裝者》《歡樂頌》里端莊持重的劉敏濤,在舞臺上放飛自我竟如此可愛和真實。網(wǎng)友們稱她的表情中,透露出“三分譏笑,三分涼薄,四分漫不經(jīng)心”,簡直太有魅力,表情包大軍中再添一員猛將。
幾天后,劉敏濤和劉濤在直播間里合體跳起了女團舞,網(wǎng)友們都呼喚劉敏濤成為唱跳女團成員再次出道。
為什么劉敏濤的《紅色高跟鞋》可以在網(wǎng)絡上掀起一場大眾狂歡?那是因為隨著輿論環(huán)境日趨保守,藝人被規(guī)訓,要穩(wěn)妥、不出錯,打造人畜無害的人設,逃避真實性格的展露,從而獲得安全感。但人設再好,遠離了真實,也毫無魅力可言。
張雨綺
劉敏濤
“中年女演員沒戲可拍”是很長時間以來社交網(wǎng)絡上熱議的話題,近幾年幾乎每一個中生代女演員接受采訪時,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去年,海清在First青年影展閉幕式上直言自己的困惑,她覺得中年女演員從國產影視劇里消失了,她懇切呼喚,“希望能給中年女演員留點活路”。她說,“市場,題材種種的局限,常常讓我們遠離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甚至從創(chuàng)意之初就把我們隔離在外”,她認為中生代女演員有自己的優(yōu)勢,“歲月賦予我們經(jīng)驗、皺紋、閱歷,寬容善良、善于溝通,我們足夠專業(yè)”。
海清的境遇尚可,跟大部分已經(jīng)沒有多少選擇,只能困在婆媽劇里演家長里短的女演員相比,海清還有站在舞臺中心大聲疾呼的機會。
跟周迅合作《李米的猜想》的導演曹保平在《周迅·自在人間》里說:“年齡對女演員會有影響的,我不覺得中國會有梅麗爾·斯特里普,因為你首先得有斯特里普能拿到的劇本?!币痪湓挼榔屏酥猩輪T面臨的尷尬局面。她們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表演經(jīng)驗,需要好劇本、好角色,但是放眼望去,國產影視劇的題材日益收窄,只剩下甜寵蜜戀、家長里短,對尖銳現(xiàn)實問題小心繞開的隔靴搔癢,對宏大歷史圖景無力開掘的奇幻架空,而這些劇能給中生代女演員提供什么樣的表演機會呢?
因此不甘心演媽媽的熟齡女演員努力扮嫩,拼命維持“少女感”,一旦打開演媽媽的閘門,就再也回不去了。于是,大量優(yōu)秀的中年女演員要么被困在一地雞毛的婆婆媽媽里,要么在粗制濫造的偶像劇、古偶劇里打醬油,只能在有限的空間里發(fā)揮自己的演技。再加上影視寒冬、僧多肉少,于是,姐姐們暫別片場,離開錄音棚,走到了綜藝的舞臺上練習唱跳,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對中生代女演員的資源浪費。
真人秀播出后,少不了直拍、熱搜、飯圈撕扯,但熱鬧的狂歡過后,還能剩下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