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培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7-0035-01
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科的重要教學內容,做好閱讀教學,才能讓小學生成為獨立的文學作品閱讀者,學會在閱讀中整理與收集信息。重視閱讀教學,是促進小學生識字能力、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
1.組織預習活動,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需要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小學生在預習中積極地進行自主思考,深入理解閱讀內容。有效的預習方法,是小學生閱讀能力形成的必要因素。在第一次閱讀時,鼓勵小學生以導讀為引導進行自主閱讀,并對閱讀過程中找出的重點詞句進行標注,用個性化的標志標明自己質疑的部分,有利于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豐富化。比如在講解《雪孩子》時,教師可以給小學生設置這樣的導讀:故事里都有誰?雪孩子是誰?雪孩子做了什么?最終去了哪里?用幾個可以貫穿課文的導讀問題引導學生去預習,與課本文章進行第一次互動,有利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看得懂的標記去畫出重點字詞句,標明疑惑。一些小學生將“雪、睡、柴堆、燒”等字劃了出來,并在文章的最后一句“他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處畫了一個問號,表明自己不理解此句。這樣的預習活動,會讓小學生的課堂閱讀學習目標更明確,更容易得到提高。
2.做好詞句訓練,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教師組織學生做科學合理的詞句訓練。小學生能夠理解詞與句,才能理解段落與篇章,能夠體會更多的情感。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是由詞與句組成的,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之前,要強化學生對詞與句的理解,以此為基礎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與作者的情感內涵。在小學生閱讀過程中,鼓勵小學生去收集一些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詞與句,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深入閱讀,還能促進學生在閱讀中實現語言的積累。比如在閱讀《春雨的色彩》時,一些小學生認為“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這一句十分優(yōu)美。為了促進閱讀教學的全面化,教師要組織學生一起去分析句子優(yōu)美的原因,利用閱讀教學向學生傳遞比喻與擬人的修辭手法。春雨像線,是一個比喻,而春姑娘,則是一處擬人。做詞句訓練,不只要分析,還要鼓勵小學生去創(chuàng)造,當小學生能夠應用作者所使用的寫作技巧,他們就能明白這些詞句在閱讀文章中的真正意義。作者之所以利用比喻與擬人去描述春雨,是因為自己喜歡春雨,在用這樣的修辭去表達贊美之情。也有小學生說自己認為“輕輕地落在地上,沙沙沙,沙沙沙……”這一句很美,因為“輕輕地”與“沙沙沙”用得恰到好處,十分形象。教師可以與小學生互動去討論這兩個詞的特點,一個是疊詞,能夠加重情感,一個是擬聲詞,會提高表達的形象度。隨著小學生閱讀量的加大,他們接觸到的優(yōu)美詞句會越來越多,積累量也會逐漸增大,閱讀的想法會因此而變得豐富,閱讀能力自然而然得以提升。
3.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能力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路上最直接的動力。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要選擇最適合一、二年級小學生的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形象的閱讀情境。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情境的創(chuàng)設去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通過閱讀產生真實的體驗,從而與文章本身、與作者進行深入的互動。比如在講解《胖乎乎的小手》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每人畫一畫自己的手,并將學生的畫作貼在墻上,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使閱讀文章中的情境再現于小學語文課堂中。讓小學生看著自己所作之畫,想一想自己的小手都做過一些什么事,幫助自己做了什么,幫助他人做了什么。當小學生開始思考這一問題時,必然會回憶起與作者相同的經歷,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作者的內心情感。
其次,教師要利用導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導入,可以使小學生快速投入到學習狀態(tài),在閱讀教學中也是一樣。像在講解《兩只鳥蛋》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在上學路旁的樹上看見兩個鳥蛋,你會做些什么呢?這樣有趣的問題,會快速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小學生進行高速的思維運動。當學生將精力投放在閱讀學習上時,閱讀效率自然提高。
4.培養(yǎng)良好習慣,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小學生的閱讀行為,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會讓小學生感受到閱讀學習的樂趣,還能減少教師的教學負擔。
首先,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遇到新的詞匯要圈出來,遇到優(yōu)美的句子,可以用波浪線畫出來,讓每一次閱讀都能夠留下些新的知識與收獲。其次,教師要培養(yǎng)小學生查字典的好習慣。遇到不會的字詞,積極去查字典解決問題,有利于小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提高,更能拓展小學生的詞匯量,為日后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建立正確的閱讀態(tài)度。閱讀,是積累語言知識的過程,更是陶冶情操的實踐。堅持每天閱讀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意識到閱讀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才能讓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快速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高效的閱讀教學給小學生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也是積極創(chuàng)新的表現。響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利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本著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優(yōu)化閱讀教學,才能讓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