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日瑩
在彎灣托管中心,每個特殊的孩子都能接受愛和陽光的洗禮,找到屬于自己的“社會角色”,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30年前,徐琴不足兩歲的兒子因一次意外受創(chuàng),成了一個多重障礙的特殊孩子。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徐琴認識了其他6名這樣心智障礙的特殊孩子。這些孩子大部分都可以在特殊教育學校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也有一些孩子會在普通院校隨班就讀,然而,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后,這些孩子又該何去何從呢?在與這些孩子相處后,徐琴覺得應該讓他們擁有更好的發(fā)展空間,而不僅僅止于九年義務教育。為了讓更多的智障孩子能融入社會,也為了讓家長們有個喘息的機會,2009年,在杭州市民政局和杭州市殘聯(lián)的幫助下,徐琴創(chuàng)辦了彎灣托管中心,服務于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后從特教學校畢業(yè)的孩子。幫助、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提供支持性就業(yè),對他們進行生命全周期服務。
當初的彎灣托管中心只有7個孩子,而如今這里已經(jīng)聚集著34個特殊的孩子了。2012年,朱自誠從特殊學校畢業(yè)后,全家人也曾陷入過迷茫,幸運的是,彎灣托管中心接納了他,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在每天買菜、洗衣服、做飯的活動里開始慢慢學會生活自理。2016年,朱自誠還在溫州特奧會上取得了投籃第一名和田徑第二名的成績,而后又在2017年的山東特奧會上,獲得了投籃第一名以及男子目標傳球第二名的成績……現(xiàn)在朱自誠已經(jīng)在彎灣洗車行里上班了,開始慢慢融入社會生活。阿萍是彎灣小超市的一名送貨員,有一天,徐琴悄悄地跟在阿萍身后,看她如何拿著老師給她的任務卡去送貨。一路上,她拿著字條問了三次路后,最終完成了送貨的任務。“下樓后,她滿頭大汗一路小跑,去向給她指路的爺爺奶奶鞠躬道謝,并用她的肢體語言告訴他們,因為他們的指路,完成了任務。”總是有這樣那樣的感動讓徐琴認識到,這些年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們的課程往往是在菜場里、超市里、銀行里、地鐵里、公交上。每天接觸到的和吃的東西,如認青菜、大排這幾個字就是語文課,買的過程怎么用錢就是數(shù)學課?!毙烨僬f,他們每天在買菜、洗衣、做飯中學會如何獨自生活,普通孩子一天學會的東西,這些孩子也許四五年都不一定能掌握,但哪怕他們真的沒有進步,在她看來,只要不退步也是一種進步。
這些就業(yè)、接觸社會的機會也不是偶爾得來,2014年開始,彎灣托管中心開始逐年豐富孩子的訓練內(nèi)容。在杭州市殘聯(lián)和采荷街道的幫助下,“彎灣的書屋”開張了,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們能更多地與人接觸;2015年,彎灣小超市開業(yè),孩子們成了銷售員、收銀員,也有了自己可以做的事;在杭州市民政局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幫助下,彎灣托管中心還成立了國內(nèi)首支“心智障礙青年茶歇服務隊”;在陽光媽媽志愿服務隊幫助下,開了“彎灣洗車行”;在國家電網(wǎng)公司幫助下,成立了新能源充電站保潔服務隊;在亞組委和市婦聯(lián)的幫助下,成立彎灣亞運啦啦隊……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目前杭州全市智力殘疾人約有22174人。其中,就業(yè)年齡段的有13036人,能在機構接受康復訓練的只有1197人,僅為9.2%,大部分智障者仍是居家康養(yǎng)。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的意見》就已經(jīng)提出,通過民辦公助、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鼓勵各類組織、企業(yè)和個人建設殘疾人服務設施,發(fā)展殘疾人服務業(yè);2016年,杭州市殘聯(lián)印發(fā)的《“十三五”殘疾人托養(yǎng)服務工作計劃》中提到:實施“陽光家園計劃”和“托養(yǎng)服務能力建設項目”。但是殘疾人托養(yǎng)服務能力與殘疾人迫切的托養(yǎng)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的問題還是集中在資金少、機構少、專業(yè)人員少、服務標準欠缺、機構運營機制不健全,尚屬于摸索階段等等。也正因此,如果家人既沒有照顧撫養(yǎng)他們的能力,又沒有辦法進入一些機構接受康復訓練,他們的生活將面臨巨大的困境。
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許多地方都提到了殘疾人事業(yè):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0000戶,改造星際“殘疾人之家”300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指導和關心幫助下,這幾年的彎灣先后設立了三個培育實訓點中心教學區(qū),400平方米的培訓教室,800多平方米的就業(yè)實訓基地,35名心智障礙者,15名輔導員,服務對象固定,人員穩(wěn)定。2016-2019年,彎灣托管中心還獲得江干區(qū)殘聯(lián)各項資助共計74.072萬元,江干區(qū)民政局每年補助約10萬元,省市區(qū)各級政策扶持約10萬元?!包c點滴滴都是對于殘疾人更高層次、更高品質(zhì)的關懷?!毙烨僬f。
十多年來,無數(shù)點滴小事,經(jīng)常會在徐琴的腦海浮現(xiàn),孩子們一點點地在進步,彎灣一天天地在成長;徐琴現(xiàn)在每天都要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長和服務機構,深感他們的迫切需求,盡管很累,但依然希望通過努力能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jīng)驗,帶動更多人,幫助更多人。一群人在為另一群人過上有尊嚴且美好的生活而努力,這些小的力量,也匯聚成大大的凝聚力,踐行善的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