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雞腿兒
孩子比我們都小一歲,于是我們都叫他孩子。孩子最愛做的事就是睡覺,從早上七點二十早讀睡到下午六點放學(xué)。
有一天孩子心血來潮在墻上貼了個飲水時間表,然后鄭重其事地告訴我們,在表對應(yīng)的時間叫醒他,他要起來喝水養(yǎng)生。
孩子喝水非常詳細(xì)!上午下午的間隔都不一樣,每個時間段喝的水量也不一樣!七點二十早讀,孩子睡下,八點上課我們一起叫他起來喝水。孩子朦朦朧朧醒了,用尺子在水杯上比量了一下,猛灌一大口,繼續(xù)睡。到了八點四十,我們再把他叫起來,喝水。每一天都如此重復(fù)度過……孩子的同桌如果看到孩子沒有水了,還會幫他接水。我們當(dāng)時的口號是,缺什么都不能給孩子缺水喝!
有一次孩子睡得很死,怎么也叫不醒,把我們給急得啊,一起在那說,孩子你不要命啦?少喝一口水你會死的!然后孩子掙扎著爬起來喝水……
孩子對睡覺的熱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孩子的老家是青海的,據(jù)孩子說,他的家鄉(xiāng)在高原之上,空氣稀薄,加之孩子年紀(jì)小,身體不好,所以每次回老家必高原反應(yīng)。因此孩子每次回老家一下飛機(jī)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醫(yī)院吸一個星期的氧,他也基本就在老家待一個星期,所以孩子回老家=去醫(yī)院吸氧。 吸完氧,孩子又精神了,又有活力了,可以回到我們這了。
回到我們這,問題又來了,孩子醉氧了!雖然我們一直覺得孩子說的什么醉氧是在放屁,但畢竟我們沒親身經(jīng)歷過,所以孩子說什么便是什么了。醉氧好辦,不用去醫(yī)院,趴桌子上睡覺就可以了!孩子這回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睡覺。早上孩子走進(jìn)教室,我們就會說:“孩子,來啦?來睡覺了?”孩子嚴(yán)肅地說:“我在治??!我醉氧了!你們不要管我!睡會就好了!”我們很知趣地點點頭。
上課的時候,老師讓我們自由討論,自由討論免不了說話,但不能吵著孩子睡覺??!別的同學(xué)如果聲音大了,我們就會兇過去:“沒看到孩子醉氧了在睡覺嗎?”本來是多么美好和諧的場景,一個男生在睡覺,周圍同學(xué)為了不吵到他在用手勢交流,可美好場景總是有反派登場。
“孩子怎么上課睡覺?劉昊然,你快把你同桌叫起來!”
“老師,孩子醉氧了?!?/p>
“醉氧了?怎么能醉氧呢?”
“孩子剛從青?;貋?,那邊有高原反應(yīng)?!?/p>
“那怎么辦,用不用送醫(yī)院?”
“老師沒事,他趴著睡會兒就好了?!?/p>
我們已經(jīng)快笑瘋了,但又不好意思笑出聲,于是全班調(diào)成振動模式。這時候孩子可能被我們震醒了,幽幽地起來,證明一下他還活著。“老師,我沒事,你上你的,我趴一會兒就沒事?!?/p>
“行吧,行吧,你繼續(xù)趴著吧?!?/p>
于是,孩子成了我們班唯一一個可以正大光明上課睡覺的人。有人問起來,我們?nèi)嗑蜁R地回答:“孩子剛從高原回來,現(xiàn)在醉氧了!”終于,在過了一個月后,老師才突然緩過神來:“孩子,你都回來一個月了,還醉什么氧,給我滾后邊站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