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嵚
李氏出身書香門第,嫁給一位名門進(jìn)士,夫妻恩愛,育有六男二女。
其中的二兒子,卻極不讓人省心,調(diào)皮也就罷了,膽子還賊大,禍常越闖越多。終于有一天,二兒子干出件十分出格的事:偷了別人家兩只鴨子,然后燉了美餐了一頓。他事后也覺得禍闖大了,成天擔(dān)驚受怕。
精神嚴(yán)重緊張的兒子找到母親坦白,她聽后既沒有姑息,也沒有責(zé)打兒子,而是一聲不吭地拉上兒子下地干活。她用行動告訴兒子,犯了錯不可怕,重要的是能不能補(bǔ)救。到收獲的時候,李氏用兒子干活掙的錢,買來兩只鴨子外加七個鴨蛋,找到失主賠禮道歉。多年后,兒子回憶說,那一刻真好像有千斤重的石塊突然從心頭卸下,說不出地舒服。
這段童年回憶,成了兒子一生的鼓舞。兒子入仕為官,在近代中國歷史上叱咤風(fēng)云,卻也因多次簽訂賣國條約,而遭受舉國唾罵。每次兒子都是一樣的解釋:小時候母親說過,丟了東西不可怕,重要的是還回來。于是就在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期間,他賣力練兵干實業(yè),建立了中國最早的近代軍工體系和近代陸海軍,并自嘲說:干了一輩子裱糊匠。這位裱糊匠,就是李鴻章。
選自《大河文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