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霞 ,柳麗娜,諸偉榮,黃宏亮,謝小娥,董國庭,呂 培
(1.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浙江 安吉 313300;2.湖州市生態(tài)林業(yè)保護研究中心,浙江 湖州,311300)
紅蠟蚧Ceroplastes rubens屬同翅目Homoptera 蚧科Coccidae 蠟蚧屬Ceroplastes昆蟲,其寄生植物全世界記載有35科64種[1]。在我國,紅蠟蚧主要為害冬青Ilex chinensis,柑橘Citrus reticulata,茉莉花Jasminum sambac,蘇鐵Cycas revoluta等植物,是我國園林樹木上的主要刺吸式害蟲之一,其成蟲和若蟲群集在樹枝、葉片上汲取植株的汁液,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2-3]。
此外,紅蠟蚧在為害時排泄蜜露所誘發(fā)的煤污病,嚴重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致使植株長勢衰退甚至整株枯死[4-5],從而大大降低了園林植物本身的觀賞價值。近年來,關(guān)于其發(fā)生規(guī)律、生物學特性的研究較多,其主要發(fā)生特點為生長發(fā)育周期長、分布范圍廣、適應(yīng)能力強[6]。
由于紅蠟蚧蟲體被覆蠟質(zhì)蚧殼,傳統(tǒng)噴藥對其防治效果甚微,而且大面積施用廣譜殺蟲劑容易殺傷天敵,防治比較困難[7]。近年來,紅蠟蚧的危害日益嚴重,加上人們對生態(tài)安全要求提高,原來一些防治紅蠟蚧效果很好的高毒類藥劑被限制或禁止使用[7]。因此,為尋求高效、低毒、對環(huán)境友好的替代藥劑,本文選擇2%甲維鹽微乳劑、3%噻蟲啉微乳劑、2%米尓貝霉素乳油、3%吡蟲啉微乳劑、2%阿維菌素乳油5 種藥劑進行了冬青上紅蠟蚧的田間防治實驗,以期為今后開展紅蠟蚧的防治提供依據(jù)。
95%吡蟲啉原藥(南京盼豐化工有限公司),96%阿維菌素原藥(浙江海正藥業(yè)),95%米爾貝霉素原藥(浙江海正藥業(yè)),98%噻蟲啉原藥(天津市興光農(nóng)藥廠),95%甲維鹽原藥(河北天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甲維鹽ME(1),2%米尓貝霉素ME(2),3%噻蟲啉ME(3),3%吡蟲啉ME(4),2%阿維菌素EC(5)由浙江農(nóng)林大學生物測定中心提供。
室內(nèi)試驗用蟲為2019 年6 月采集自感染蟲害冬青上的紅蠟蚧一齡若蟲。林間試驗于2019 年5 月15-25 日選擇感染蟲害為紅蠟蚧孕卵期或紅蠟蚧若蟲孵化初期的冬青病株進行注干。
1.3.1 室內(nèi)毒殺試驗 將2%甲維鹽ME,2%米尓貝霉素ME,3%噻蟲啉ME,3%吡蟲啉ME,2%阿維菌素EC分別用蒸餾水配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1.0 mg·L-1,0.5 mg·L-1,0.2 mg·L-1備用。采摘回長度、長勢基本一致的健康冬青嫩枝,頂端留4~ 5 片葉片。然后將嫩枝下部分別插入裝有250 mL 系列濃度藥劑的錐形瓶中,選擇大小基本一致、健康的紅蠟蚧一齡若蟲30 頭用小毛筆輕輕刷到嫩枝上,瓶口用棉花塞住,每處理3 次重復(fù),每重復(fù)接30 頭大小一致一齡若蟲,以清水作對照。于處理24 h,48 h,72 h 時檢查死亡情況,并記錄紅蠟蚧總數(shù)、死亡數(shù),統(tǒng)計死亡率,計算校正死亡率。紅蠟蚧死亡判斷以毛筆或尖銳物體輕觸時完全不動為死亡。
死亡率=死亡蟲總數(shù)/總蟲數(shù)×100%
校正死亡率=(處理組死亡率-對照組死亡率)/(1-對照組死亡率)×100%
1.3.2 林間防治試驗 采用注干施藥法,于2019 年5 月下旬,在紅蠟蚧若蟲孵化初期進行藥劑注干試驗。試驗地點選擇在安吉縣原林業(yè)局下屬的園林基地冬青種植區(qū)域,種植密度為450 株·hm-2,胸徑平均為10 cm 左右。選擇感染病株,在距離樹干基部20 cm 處用側(cè)掛式電動打孔電鉆打一斜向下為45°,直徑為6 mm,深4 cm 左右的小孔,達樹體木質(zhì)部,用小刀將裝有2%甲維鹽ME,2%米尓貝霉素ME,3%噻蟲啉ME,3%吡蟲啉ME,2%阿維菌素EC 藥劑的注干藥劑瓶削開(瓶口孔徑為2~ 3 mm,以防藥液外流),將藥瓶倒置插入孔中,利用樹體的蒸騰作用將注干藥劑引入樹體進行傳導。設(shè)25 mL 和50 mL 兩個注干施藥劑量處理,每處理重復(fù)3 次,每重復(fù)10 株冬青,用樹牌進行編號標記,并設(shè)空白(清水)對照組。施藥前調(diào)查試驗冬青上蟲口基數(shù)。注干施藥后分別于10 d,15 d,20 d,30 d,45 d 時進行活蟲數(shù)量調(diào)查,蚧卵數(shù)不予統(tǒng)計。調(diào)查時在每個處理的3 株冬青中選擇長勢中等的植株,分別從東、南、西、北4 個方位調(diào)查0.5 m 長有蟲枝條上的活蟲數(shù)量并掛牌標記。記錄調(diào)查結(jié)果并校正防治效果。在試驗期間觀察各注干藥劑處理對冬青的安全性。
防治效果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方差統(tǒng)計分析,采用Excel 計算室內(nèi)各藥劑1 mg·L-1濃度作用下不同時間(24 h,48 h 和72 h)的毒殺效果及林間注干施藥后不同時間(10 d,15 d,20 d,30 d 和 45 d)的防治效果。
采用枝條浸藥法,測定了5 種藥劑對冬青紅蠟蚧的室內(nèi)毒力,因各藥劑均以1.0 mg·L-1濃度處理72h 時紅蠟蚧的死亡率為最高,所以,試驗僅對各藥劑1 mg·L-1濃度處理72 h 時的防治效果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1。由表1 表明,5 種藥劑對冬青紅蠟蚧在不同作用時間的毒殺效果有一定差異。各濃度在處理24 h 時,藥劑毒力均較弱,且各藥劑對紅蠟蚧的毒殺效果之間差異不明顯。各藥劑的毒殺效果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均呈上升的趨勢,均以72 h 時的毒殺效果最好;各藥劑的毒殺效果均隨處理濃度的增加而上升,并均以1 mg·L-1濃度處理效果最好,在1 mg·L-1濃度作用下處理72 h 時對紅蠟蚧的毒殺效果均達到80%以上,其中,以2%甲維鹽ME(1)的效果最好,其毒殺效果達91.98%。
表1 不同藥劑對冬青紅蠟蚧室內(nèi)毒殺效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indoor contro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n C.rubens
采用注干施藥方式,測定了5 種藥劑對冬青紅蠟蚧的林間防治效果,結(jié)果見表2。
表2 不同藥劑對冬青紅蠟蚧林間注干效果比較Table 2 Efficiency of injection with different pesticides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n C.rubens
從表2 可知,5 種藥劑對冬青紅蠟蚧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與藥劑種類、注干劑量及藥后時間長短相關(guān),各藥劑的注干施藥劑量均以50 mL 的防治效果好于25 mL 的,且隨著注干施藥時間的延長,防治效果逐漸增加,到45 d 時達到最大。在25 mL 和50 mL 注干施藥劑量下,藥后10 d 時,以2%米爾貝霉素乳油的防治效果最佳,其防治效果分別為45.50%和52.03%;在50 mL 注干施藥劑量下,藥后45 d 時,以2%甲維鹽微乳劑的防治效果最佳的,高達96.51%。各藥劑在藥后10 d,15 d 時的防治效果均不高,但隨著時間的延長均呈上升的趨勢,這可能與藥劑在樹體內(nèi)傳導所需時間相關(guān)。在測試的5 種不同藥劑中,25 mL 和50 mL 2 種劑量施藥的防治效果均以2%甲維鹽微乳劑為最佳,其次為3%噻蟲啉微乳劑和2%米爾貝霉素乳油,其45d 時的防效果均達80%以上,可用于林間防治。
在各藥劑供試劑量范圍內(nèi),注干施藥后冬青的樹干、葉片、嫩稍均生長正常,未見有任何可見藥害現(xiàn)象發(fā)生。
有研究報道甲胺磷、氧化樂果作為注干藥劑對雪松Cedrus deodara上的紅蠟蚧有較好的防治效果[7],但這些藥劑毒性較大,作為園林樹種的防治藥劑不夠安全。本文中選取的2%甲維鹽微乳劑、2%米爾貝霉素乳油、3%噻蟲啉微乳劑、3%吡蟲啉和2%阿維菌素乳油5 種藥劑活性好且毒性低。在25 mL 和50 mL 兩種施藥劑量下,對冬青紅蠟蚧都有較高的防效,且持效性良好。藥劑對冬青樹體無害,施藥后樹干、枝條生長良好,葉片無發(fā)黃現(xiàn)象。試驗的5 種藥劑中以2%甲維鹽微乳劑的防治效果最佳,可作為防治紅蠟蚧的首選藥劑。
農(nóng)藥的使用劑量和頻次應(yīng)根據(jù)林間蟲情作適當調(diào)整,發(fā)生量一般時防治效果高的處理用藥量可酌情減量,當蟲情發(fā)生嚴重時可適當增加用藥劑量。由于本試驗采取注干施藥方式,樹體較大等原因,導致農(nóng)藥傳輸?shù)街l和葉片需要一定的時間(通常50 mL 注干液劑自流完時間為5~ 10 d),因此影響了藥劑的速效性,這也解釋了所測試的5 種藥劑其藥后10 d,15 d 的防治效果均普遍較低。但傳統(tǒng)的樹體噴霧施藥方式也有其不足之處,一方面,施藥量大,一般至少要噴3~ 4 次才能有較好的效果,造成藥劑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并且大量噴藥容易殺傷非靶標生物;另一方面,紅蠟蚧的生活習性是定植于枝條和葉背面,而樹體濃密的樹葉常常給噴霧施藥帶來困難,造成藥劑難以噴撒均勻接觸蟲體,且紅蠟蚧蟲體本身厚厚的蠟質(zhì)層也能夠顯著阻隔藥劑穿透體壁,故防治效果不佳[7-10]。
紅蠟蚧繁殖力、抗逆力強,尤其蟲體包被厚厚的蠟質(zhì),化學防治相當困難。徐志宏等曾開展了紅蠟蚧寄生蜂種類的調(diào)查,到目前為止,共報道我國的紅蠟蚧寄生蜂有30 種,以期用寄生蜂等自然天敵來對紅蠟蚧進行有效控制[11-12]。生物防治是紅蠟蚧防治方法中重要的一種,但因其受諸多因素限制難以大面積推廣應(yīng)用。
本試驗通過注干施藥防治紅蠟蚧,可在較大程度上殺滅冬青上的紅蠟蚧,2020 年5 月(施藥一年后)檢查試驗樹體時沒有發(fā)現(xiàn)蟲體,無煤污病發(fā)生,樹勢長勢良好。注干施藥安全、環(huán)保、經(jīng)濟,利用高效的防治藥劑進行注干施藥將是城市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