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惠健
【摘要】文具對于學生來說司空見慣,人人都有且數(shù)量充足,但我們不能因為它的常見與普通就忽視它的教育意義。筆者就班級講臺上的文具由“馬糞爭奪案”說開去。如果教師面對講臺上的文具,習慣問一問這文具是誰的,習慣講一講它的制作流程,習慣演示一下整理文具的方法,習慣讓學生以文具的身份來講講它的主人是如何珍愛它的,就能讓學生懂得尊重勞動的基本道理,形成敬畏財富的?初步意識,培養(yǎng)他們積極做事的良好習慣?,最終形成完美的人格,收獲美好的人生。
【關鍵詞】“馬糞爭奪案” 勞動 教育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馬糞爭奪案。案例講述了在1869年,美國有一雇主雇用了兩位幫工撿馬糞,由于馬糞堆得太多而拿不動,他們把堆好的18堆馬糞放在原處,準備第二天架著馬車來拿。他們走后不久,有人看到了這18堆馬糞,便順手牽羊拿走了。糾紛由此產生,最后,法官把馬糞判給前者。經濟學家們認為,一堆不值錢的馬糞背后是效率的考量——保護產權需要消耗資源,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能夠幫助降低這種消耗,從而促進社會財富的累積。而作為一個教育人,從這個判決中看到的是法官對勞動的尊重,對財富的尊重,它告訴我們:財富,需要勞動創(chuàng)造!任何不勞而獲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這個案例,對我們的班級教育同樣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
隨便走進哪所學校哪個教室,我們總能在講臺上看到一兩個小盒子,里面鉛筆、橡皮、透明膠、直尺、硬幣等挨挨擠擠!顯然,這些都是學生的,只是,到底是誰的呢?誰也沒有去細究,因為誰也沒有感到這其實也是一堆堆的“馬糞”,班主任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梢哉f,教師們只要稍稍改變一下處理問題的方式,就能在學生心中種下美德的種子!
一、懂得尊重勞動的基本道理
學生小秦定定地看著講臺上的一支鉛筆,和自己丟了的那支一模一樣。下課后,他來到講臺前,想拿走這支筆。沒曾想學生小馬的手也伸向了這支筆,因為他也丟了這樣一支筆?;ハ嗖灰啦火埖貭巿?zhí)后,教師問:“你們誰能證明這支筆是你們自己的?”均無證據的小秦和小馬癟著嘴回了座位。
在班級教育中,這樣的場景也許我們常??吹?,我們可以確信天真爛漫的小秦和小馬的確曾擁有這樣的一支筆,只是他們沒有學會保管自己的文具。如果教師不是武斷地說:“有什么能證明這筆是你的?”而是找出兩支差不多的,甚至可以自己買兩支新鉛筆,分別貼上兩個學生的姓名貼,放進他們的文具盒。然后告訴他們:一支鉛筆的產生除了我們購買時花費的五角錢外,許多工人叔叔阿姨們花費了時間與精力,我們要好好保護文具,這樣才對得起他們的勞動哦!像老師這樣,不用時放進文具盒,就不容易掉;即使掉了,因為有姓名貼,也容易找回來。如果時間充裕,教師甚至可以因此上個班會課,講講一支筆的前世今生,這樣學生不僅養(yǎng)成了愛護文具的好習慣,同時也受到了“一切勞動成果都應該得到尊重,無關貴賤”這樣的啟蒙教育。
二、形成敬畏財富的?初步意識
“百寶箱”里的寶貝越積越多,終于擠不下了,怎么辦呢?班主任舉著盒子看了又看,隨后把寶貝們一股腦兒倒在了講臺上,挑選出一部分“精品”,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開始分發(fā)“獎品”,剩下的扔進了垃圾箱。曾丟了幾支鉛筆的學生小李“獎”到了一塊精美的橡皮,他眼巴巴地看著那些神似自己的鉛筆到了同學的手里,氣呼呼地把手里的那塊橡皮獎品捏碎,扔進了垃圾桶。
其實在我們的校園里,存在著無數(shù)個“小李”,他們丟失的不僅僅是一支鉛筆,還有未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小李為什么把橡皮扔了?是橡皮不好?是因為他失去的財富與得到的財富不均等,或者說,他更希望物歸原主。
教師的“獎勵”看似沒有浪費,卻在學生心里種下了一顆這樣的種子:找不到主人的東西人人有份!慢慢地,學生就會形成貪小便宜的思想,甚至會染上順手牽羊的惡習。
如果教師換一種方式處理這些寶貝,如給予充分的信任,讓學生自我認領,也許他們就會懂得只要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就是財富;只要是財富,就會有主人。不是自己的東西,再好也不能拿。這樣,學生就會學會用自己的勞動去創(chuàng)造財富,同時也會尊重別人的財富,愛惜自己的財富。
三、培養(yǎng)積極做事的良好習慣
每一位教師都喜歡小手林立的課堂,這不僅僅是熱鬧的課堂氛圍,更重要的是學生都動腦了!可是,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年級越高舉手的學生越少,雖然不能排除部分學生動腦了,只是羞于表現(xiàn)自己,但大多數(shù)沒舉手的學生應該就是沒有動腦的學生。這些學生其實就是“馬糞爭奪案”中拿走馬糞的人。他只要輕輕松松坐在教室里,自己不動腦,就能坐享他人的學習成果。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前幾個交作業(yè)的,暴露了問題,作業(yè)得了“良”;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統(tǒng)一講解后,后交作業(yè)的,字跡清晰一些,還很容易就得到了優(yōu)秀。這其實是變相地獎勵了那些作業(yè)緩慢拖拉的學生。慢慢地,學生難免會愛上上課的“享受”、作業(yè)的“拖拉”,這源于教師沒有對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以尊重與贊賞,這是一種對“偷拿馬糞”者的縱容。如果教師常常表揚、獎勵積極舉手學生,如果教師對后交作業(yè)的學生有一定的要求,學生就會向著積極主動的方向進取,最終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當這種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成為一種習慣遷移到生活中后,我們的學生就擁有了陽光般的心態(tài)、高效處世的原則,久而久之,也贏得了美好的生活。
“馬糞爭奪案”的判決結果告訴每一個世人: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才是為人之本。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位班主任,更應關注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踏實做事、老實做人的品質。只有這樣,講臺上的文具才會越來越少,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會積極主動地學習,用自己的努力贏得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