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
春天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和煦的春風吹醒了大地,吹綠小草,吹紅桃花,吹化河中堅冰,讓那春水潺潺流淌。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jié),種子萌發(fā)出小芽的時期,這芽也是希望的芽。在這樣一個陽光明媚的季節(jié)里,我走上了踏青之路……陽光,笑容,還有愉悅的心情,都在表達著我們此刻激動的心情。
據《史記》和《漢書》記載,公元前106年天柱山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岳。天柱山被道教尊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天柱山全山分為八大景區(qū)和三個外圍景點,有45峰、17嶺、18崖、22洞、86怪石、18瀑、17泉。海拔1100米的煉丹湖為全國第三大高山平湖;山麓的石牛古洞摩崖石刻數量之多,品位之高,冠蓋全省;有千種以上,主景區(qū)森林覆蓋率達95%;珍稀動物數十種。此時的天柱山,早已被春陽暖透。漫山青翠,花色爛漫。天柱山奇木很多,有樟樹、漆樹、檀樹等幾百種。以凌霄樹、黃楊、山柞樹最為珍貴,人稱天柱三大奇木。凌霄樹為天柱山所獨有植物,因在高山峭壁之上,仰天破云而長,故曰“凌霄樹”。又因葉似魚鱗,山民多叫它“魚鱗木”。此樹耐寒抗風,終年翠綠,姿態(tài)十分優(yōu)美。木質堅細,可刻圖章,可制作拐杖。小樹移栽盆內,更見老枝盤繞,魚鱗披散,美不勝收。黃楊樹多出現(xiàn)在高山人跡罕至之處,高不傾丈,卻都有千年樹齡。它枝葉攢簇上聳,不花不實,四時不凋,木質尤為細潤,用它制作家具,不僅經久耐用,不變型,不開縫,而且色澤光亮,木紋麗雅。山柞樹為長綠灌木,葉小而有細齒,光滑而堅韌,枝干高達一二丈,秋天開花,色黃,可做木雕材料,亦為天柱山稀有奇木。
4月始,天柱山杜鵑次第開放,漫布山野、幽谷、溪澗、湖畔,清風中伴著花的幽香,微醺微醉,正好激發(fā)出我的情思,借用改編辛棄疾的詩句:“我見天柱山多嫵媚,料天柱山、見我應如是。”余秋雨的《寂寞天柱山》給久遠神秘的天柱山披上了一層文化色彩。他的旅途好像是半途而廢,未能一睹天柱峰的風采。幸運的是,我就有了這次進山的機會,終于在這個春天走完了余秋雨未曾走到過的山路。
攀爬天柱山不是很費力氣,老少皆宜。開始的時候為了節(jié)省力氣,游人通常都是選擇乘坐大龍窩索道。索道全長1341米,高差328米,這段索道至少可以節(jié)省2.5小時登山的時間,遇到云霧的天氣纜車沿飛來峰峽谷云霧中穿行,仿佛身在仙境。雖看不清山間的景色,但卻欣賞到了另一番風景。如果體力可以當然也可以選擇全程徒步。從大龍窩索道下來之后,接下來有46峰、17嶺、7崗、18崖、14巖、7關、22洞、4沖、6源、17泉、8瀑、1川、3溪、5澗、13河、3潭、16井、6池、3湖等著你。在登山路線中,時不時地出現(xiàn)一些很陡的樓梯和一些很平的道路,一路上也有很多供游客休息的涼亭,雖然整座山挺高,但是一路走下來也不會很累。沿途野生的杜鵑花已在悄悄地綻放,看著兩旁美不勝收的風景,呼吸著新鮮空氣,使得我們暫時忘卻了疲勞。
進得山中,春日融融,山風習習,正是行山好時節(jié)。抬頭望去,一峰聳立遠處,山形滾圓陡峭,山體寸草不生,山頂橫著一塊扁平巨石,像是一頂小鴨舌帽戴在一個碩大的頭上,滑稽得很有趣味。它的名字叫飛來峰。繼續(xù)上行,漸入佳境。奇峰怪石漸次向游人展露它們或可愛或崢嶸的面目。越行越高,呼吸的頻率開始變快,可天柱山主峰——天柱峰仍然遲遲不肯露臉,只有飛來峰戴著那頂可愛的小帽子,一路忽左忽右地陪伴著我們,像個外交官,隨和親善,彬彬有禮。正在對飛來峰贊不絕口之時,我眼前的山崖絕壁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一尊惟妙惟肖的石雕側面頭像。數米高,五官輪廓分明,正神情肅穆地審視著皖南大地。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這里是古皖國封地,不知從哪一年起,這尊天然的雕像被稱作皖公神像。大自然無所不能的神技加上人類無比豐富的聯(lián)想,一代皖公得以萬世留名,永永遠遠地鎮(zhèn)守在他的封地上。
再往前走就到了神秘谷,那里有天女杜鵑,黃楊青藤,盡是些世外桃源才有的稀罕之物。天崩地裂時留下的大石頭亂七八糟地重疊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個大小不同的山洞。游人必須時而低頭貓腰,四肢并用而行;時而吸氣收腹,側身貼壁而過。不管男女老幼,個個如頑童戲耍,雖是一段險峻難行的山道,卻充滿了歡聲笑語。
出神秘谷,眼前一片明亮。沿一小徑至天池峰側的墜巖。既稱墜巖,足見其陡峭??删褪窃谶@滑溜溜的崖壁上,生長著一株軒昂挺拔的青松,其樹根深扎于巖石之中,軀干筆直粗壯,分枝繁茂舒展,頂一片藍天,迎四面來風,令人頓生敬仰。此松大名鼎鼎,叫天柱松。它高度雖不及黃山迎客松,樹枝伸展的姿態(tài)也不如黃山迎客松嫵媚,但它生長于險惡環(huán)境之中,依然不屈不撓,殊死抗爭。其頑強品格,觀者無不稱頌。天柱松之名,名至實歸。
將目光從天柱松往后延伸,有一嶙峋的山峰插向藍天——天柱峰終于在這兒露出了尖尖的一角??觳降巧咸斐胤?,天柱峰立刻撲入了我的眼簾。突兀而起,險峻千刃。山體巖石凹凸有致,像一個練健美的巨人,孔武有力。山頂那塊尖峰巨石,有棱有角,可能是哪位仙人覺得原來的山形欠點俊朗,搬了塊萬噸大石放在山頂,將其磨得尖尖的,直刺青天。
天柱峰看似咫尺,實有天地之遙。中間還隔著一道萬丈深淵。不過,聽說難以征服的天柱峰還是被人征服過。峰頂巨石上“中天一柱”和“孤立擎霄”8個大字,分明是人類留下的印記。它們分別刻于19世紀的清代和20世紀的抗戰(zhàn)時期,均為賀姓藥農所刻。登頂的秘道為賀家祖?zhèn)?,但于常人而言,定是比“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還要難上百倍。
登天柱山至此,算是大功告成?;厥讈砺?,盡在峰巒崖壑之間。千辛萬苦,就為了天柱峰。她躲在群峰之后,不讓人從遠處遙望,欲瞻其尊容,非得一步一步走完全部登山道不可。這似乎有點故作清高,又有點故意捉弄游人之嫌??捎稳司褪窃谶@種捉弄下享受了一個完整的登山過程,很累,但樂在其中。看到了天柱峰,如釋重負,思緒也跟著活躍了起來,免不了對天柱山追憶一番。
邊走邊想,行至拜岳臺。站在平臺上眺望天柱峰,又是另一番景致。它像一座高聳的金字塔,嚴肅端莊,巍然屹立,接受漢武帝的跪拜。劉徹很有眼光,選了一個最好的位置。他將天柱山封為南岳,應該是領悟到了天柱山雄奇靈秀的神韻,天柱山也完全有資格和實力擔起“南岳”這個名號。
煉丹湖的面積在安徽雖然不是最大的,但它卻是安徽海拔最高的湖泊。位于1000多米的海拔之上,就如同一面明鏡仰臥于天柱山之上。松樹顏色染綠湖水,像極了睡在搖籃里身著綠裙的俊俏娃娃。煉丹湖的湖水,碧綠如玉,水質清澈,水面平靜,偶有微風徐徐,泛起絲絲漣漪,隨著氣象的變化而變化。有時煙云裊裊,恍如仙境;有時湖平如鏡,藍天群峰相映成趣。
如果到了煉丹湖不感受一下潛陽十景之一“丹灶蒼煙”的盛景是件很不完美的事情,這種盛景大多會出現(xiàn)在雨后初晴或者陰雨天,很慶幸我這次見到了這一仙境。云霧時而裊裊上升,時而就地擴散,或濃或淡,或斷或續(xù),像極了灶火初生或乍熄時的炊煙,這種仙境完全媲美天山天池以及長白山天池。環(huán)走煉丹湖一圈大概需要40分鐘,雖然我見到過天山天池與長白山天池,但我想,論模樣,煉丹湖應該比她們更秀氣一些。煉丹湖湖畔的杜鵑已經悄悄地開放,雖還沒有完全盛開,但似乎與這樣的仙境更加般配,都如同俏皮中帶點羞澀的仙女。
煉丹畔有一個洞,這個洞就是煉丹洞,這里還有煉丹臺、煉丹灶……晴天時或薄霧時在煉丹臺,舉目四望,盡可感受天柱山的所有美景。雖由于云霧的原因,在這里未能目睹天柱山的真面貌,但也因此我才有機會目睹了丹灶蒼煙的仙境。
繼續(xù)前行就會近距離看到晉代道家代表人物葛洪的雕像,葛洪的煉丹術來源于左慈和鄭君,也是源于此處。
天仙峽,是在天柱山腳下的一個景點,影視劇《天仙配》曾在此取景拍攝、七仙女與董永愛情故事在此演繹。這里是一個集山水風光、民俗風情、休閑娛樂、美食養(yǎng)生于一體的新型鄉(xiāng)村旅游景區(qū)。別具一格的山水資源和高山村落風情,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休閑觀光。
天仙俠擁有著絕佳的地理位置,四面環(huán)山,仿佛與世隔絕,世外桃源,偶有云霧之時,恍如仙境。在這里如果天氣允許的話,天柱山的主峰清晰可見。在這里你可以穿行在花海中,也可以徜徉在竹海里,更可以穿上古裝做一次“真正”的仙子……
剛走進景區(qū)就能看到這棵掛滿紅絲帶的古樹,它被包圍在花海中間,顯得更加榮威,像是一位威嚴的大家長。這是一棵近百年的老槐樹,已經無從查證到底是何人所種。但它有一個美好的傳說,它就是董永與七仙女的“媒人”,是它見證了他們的愛情。盡管這只是一個傳說,但現(xiàn)在依舊會有許多戀人在槐樹下述說衷腸,愿愛情天長地久。對于美的事物所有人都會喜歡,尤其是各種鮮花。想象一下當你置身于花海之中,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耳旁是小溪流淌的聲音,偶爾有幾聲青蛙的叫聲,竹林里時不時傳來鳥的叫聲,撲面而來的都是花香和泥土的芳香。雖然我去的時候尚未到齊花盛開的時節(jié),但大片的月季花已經可以滿足我對這里萬花綻放的美好想象。漫步在花海中,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清香,仿佛自己以變身成為了花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