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稱帝南京之后,為加強中央集權(quán),鞏固朱家王朝統(tǒng)治,“乃仿周漢之制,分王諸子,以樹屏藩”。除將長子朱標(biāo)封為太子,幼子朱楠夭折外,其余24子陸續(xù)分封在全國各重要州府。朱檀為朱元璋第十子,洪武三年(1370年)生,生兩月而封為魯王,是朱元璋首批所封的親王之一,由于年紀(jì)幼小,不能親政,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才去兗州就藩執(zhí)政。朱檀本來謙恭下士,博學(xué)多才,深受朱元璋的喜愛,但他就藩后,信奉道教,迷戀長生之術(shù),“餌金石藥,毒發(fā)傷目,”僅活了十九歲。朱元璋得知后又疼又氣,認為他的行為荒唐,謚曰“荒王”,魯荒王陵由此而來。
關(guān)鍵詞:明代;荒王陵;朱檀;兗州府
荒王陵位于鄒城市東北10公里處的九龍山南麓,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墓葬。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都稱帝,建立了明王朝,為了鞏固他的新政權(quán),朱元璋實行了分封諸王制,朱元璋一生有二十六子,除長子朱標(biāo)被立為太子,二十六子朱楠夭折未封外,從公元1370年以后,朱元璋將他二十四個兒陸續(xù)分封到全國各重要州府去掌握軍事大權(quán),朱元璋認為:天下的大權(quán)都掌握在朱姓父子手中,這樣他的江山就穩(wěn)如磐石,傳之萬代了。
朱檀是朱元璋第十子,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其母郭寧妃。據(jù)《明史》記載:“魯荒王檀,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生,生兩月而封,十八年就藩兗州,好文禮士,善詩歌?!敝焯闯錾鷥蓚€月就被封為魯王,由于年紀(jì)幼小,不能親政,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才去兗州府執(zhí)政。朱檀本來謙恭下士,博學(xué)多識,深受朱元璋的喜愛,但他就藩兗州后,就信奉道教,迷戀長生之術(shù),追求長生不老燒煉仙丹,結(jié)果“餌金石藥,毒發(fā)傷目,”只活了十九歲,朱元璋知道了以后,非常憤怒,認朱檀的行為荒唐,所以給他謚號曰“荒”。
一、“朱檀”名字的由來
明洪武三年二月初七(1370),明太祖朱元璋得到了一個喜訊,寧妃為他再添一子,這個兒子則為朱元璋第十子。小孩出生后紅光滿面,太祖見后大悅,遂曰:“檀”,魯王檀名遂起于此。
二、兩月而封
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四日,明王朝制定了王府官制。朱元璋借鑒了漢代的中央集權(quán)與分封諸王制度,明洪武三年(1370)四月三日,朱元璋以封諸皇子為王告太廟。四月七日,諸子正式冊封,詔告天下。朱元璋在詔書說;我惟帝王之子居嫡長者,必正儲位,其余諸子當(dāng)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國家。我今有子十人,即位之初,已立長子標(biāo)為皇太子。諸子之封,本待報賞功臣之后。然尊卑之分,所宜早定。乃以四月七日封第二子樉為秦王,第三子棡為晉王,第四子棣為燕王,第五子橚為吳王(洪武十一年該封為周王),第六子楨為楚王,第七子榑為齊王,第八子梓為潭王,第九子杞為趙王,第十子檀為魯王,從孫守謙為靖江王。皆授以冊寶,設(shè)置相府官屬及諸禮儀已有定制。”詔書最后說:“奉天平亂,實為生民,法古建邦,用臻至治。故茲詔示,咸使聞知?!倍驮谶@個時候,朱元璋的長子朱標(biāo)才十五歲,最小的兒子魯王朱檀卻只有兩個月。
三、遣使代祭
按照禮制:無論是皇帝還是親王,受封之后應(yīng)該祭告天地。此時,初封魯王朱檀僅有兩個月。為此,朱元璋親撰祭文,遣使代祭魯國山川。朱元璋的這封祭文如下:朕以一身渡江,始立太平郡,次駐金陵,于今十六年。枝葉繁茂,子孫十有一人。已命長子為太子,其余幼者,與今年四月初七日皆封王爵。以十子檀國于魯,境內(nèi)山川之祀,王實主之。因其年幼,未能往祭,欲令作詞以奉獻,其詞并非已出,然久不告神,朕心甚欠。今朕以詞實告,遣使赍香帛,陳牲禮,申祭告,惟神鑒之。
四、就藩親政
明洪武十八年(1385),命歲甲子。據(jù)史料記載:本年,魯王朱檀大婚迎娶了信國公湯和之女為妃。早在魯王就封之初(1370),明太祖朱元璋即命韓國公李善長、武定侯郭英為其主持修建了宏偉的王城宮殿。按照禮制:親王長至一定年齡即要前其封地就藩,不得留守京城。正婚后,魯王依制就藩兗州,所轄區(qū)域為四州二十三縣,占了山東的半壁江山。魯王朱檀就藩是兗州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此后,兗州逐漸發(fā)展成為魯西南一帶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和重鎮(zhèn)。
五、魯王朱檀與戈妃
戈妃出生于洪武二年(1369),洪武十八年(1385)以良家入侍魯府。史書上對其的評價為:“恭、良、謹、讓”,這符合了封建社會女子的美德。其端莊、大方深受魯王朱檀的寵愛,子一人肇輝、嗣封魯王。母以子以貴,洪武二十三年(1390)封為魯荒王妃,據(jù)出土的壙志記載:“妃戈氏,正統(tǒng)五年十月初九日以疾薨,享年七十二歲,以薨之次年四月十九日葬于九龍山之原?!?/p>
六、明代的兗州府
魯王朱檀于十五歲就藩兗州,在此之前,朝廷選派武定侯郭英為其營建了府城。兗州改原土城為磚城,新城建造完畢后,周長14華里又200步。據(jù)《兗州府志載》“府城以滋陽縣附郭,設(shè)四座城樓,東為宗魯門,西為望京門,南為延薰門,北為鎮(zhèn)岱門,魯府宮闈城垣備極宏敞,埒如禁苑”。除此之外,周邊地區(qū)還為其設(shè)置了龐大的服務(wù)機構(gòu)。可惜的是,魯王府在公元1624年清兵攻克兗州時被付之一炬,據(jù)說大火燒了多日,現(xiàn)在僅存的建筑只有魯門向穿城河上三座御橋了。
七、朱檀之死
明史記載:“魯荒王檀,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生,生兩月而封。十八年就藩兗州府,“好文禮士,善詩歌?!濒斖踔焯幢緛碇t恭下士,博學(xué)多識,文采出眾,深得其父的寵愛。但就藩魯府后,他開始信奉道教。終日焚香誦經(jīng),修煉仙丹,為求不老之藥“餌金石藥,毒發(fā)傷目”,最終于19歲中毒身亡。朱元璋得知后非常惱火,他認為朱檀的行為荒唐至極,謚其曰“荒”。雖然魯王朱檀因誤服丹藥而英年早逝,但其仁政愛民、不徇私情、精通琴棋書畫,翩翩風(fēng)度則廣傳于世。時日至今,他的故事還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參考文獻:
[1]《兗州府志·天潢志》卷10于慎行編。
[2]《兗州府志·藝文志》
[3]《鄒縣舊志》明·戴光·修。
作者簡介:高凱(1980.09-)男,民族:漢,籍貫:山東省鄒城市,學(xué)歷:本科,畢業(yè)于山東青年管理干部學(xué)院,職稱:文博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物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