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晨
摘要:唐代女詩人關盼盼的三首《燕子樓》在某種意義上既是絕筆,也是遺書,它集中體現(xiàn)了關盼盼寡居人生的三個階段,及其逐漸變化的心理狀態(tài)。而三首《燕子樓》與白居易之間引起的風波,則凸顯了封建主義時期,女性的道德輿論困境。
關鍵詞:關盼盼;白居易:《燕子樓》;心理特征
關盼盼的三首《燕子樓》,狀似閨怨,實則寫盡了關盼盼的一生。
關盼盼是唐代徐州歌姬,工詩文,善歌舞,是當時徐州守帥張愔的寵妾。關盼盼出生書香門第,因家道中落淪落風塵,被張愔重禮娶回為妾。而張愔雖是一介武官,卻性儒雅,通文墨,非常欣賞關盼盼的詩文與歌舞造詣,并為她在徐州城西郊云龍山麓建造了一座樓閣,也就是著名的燕子樓。
關盼盼精通歌舞,既能一口氣唱出白居易的《長恨歌》,又以善跳“霓裳羽衣舞”而聞名徐泗一帶。白居易當時官居校書郎,某次游經(jīng)徐州時張愔曾設宴招待,宴上關盼盼為之歌舞助興,白居易即興賦詩贊其“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狈Q贊關盼盼的嬌艷情態(tài),只有花中之王的牡丹才堪與她媲美。經(jīng)此,關盼盼艷名愈揚。
可惜好景不長,兩年后張愔病逝,葬于洛陽北邙山。生前繁華一朝湮滅,張愔死后,府中姬妾很快風流云散,各奔東西,只有關盼盼無法釋懷,矢志為張愔守節(jié),年輕的她移居燕子樓,從此開始與世隔絕的生活,身邊只有一個老仆陪伴,在燕子樓中一待就是十五年。
其間,關盼盼寫了三首《燕子樓》。
其一曰:“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睒巧系臍垷?,窗外的曉霜,燕子樓中的人顯是一夜未眠。當年的合歡床如今只剩獨眠人,物是人非,相思情長。而這一夜的相思,尚非地角天涯之長所可比,更何況十五年的漫漫時光。情深似海,意濃似癡,令人嘆惜。
其二曰:“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已十年。”洛陽北邙山是張愔埋葬之地,也是漢唐以來王侯公卿的墓地,北邙山上蒼松翠柏,常年煙霧籠罩。可以想象,關盼盼在燕子樓上遠望北邙的方向,只因那里葬著張愔,草木本無情,因人生愁煙。繼而轉眼當下,如今的自己,已是罷歌棄舞整整十年了。對于正值妙齡、精通歌舞的關盼盼而言,停歌輟舞,羅袖不揮,表明她對生活已了無趣味,喪失追求。
其三曰:“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幧窈崯o意緒,任從蛛網(wǎng)任從灰?!蹦涎惚狈担嘧哟簹w,春社日臨近,正是春光明媚之時。而關盼盼已無心欣賞這良辰美景,她精美的瑤瑟玉簫已落滿蛛網(wǎng),永遠蒙塵,再不會發(fā)出悅耳的天籟?;覕〉臉菲饕蝗缤噬纳?,此時的關盼盼,已隨著愛情的徹底消逝,逼近死亡的邊緣。
關盼盼的三首《燕子樓》,反映出她移居燕子樓后人生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張愔剛剛去世。面對兩人曾經(jīng)的愛巢燕子樓,多少兩情相悅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以致關盼盼睹物思人,難以成眠。第二階段,是張愔去世十年后。十年了,關盼盼仍遙望著北邙山的墓地,這無盡的苦思已煎熬了她整整十年。她亦漫無目的,頹廢度日。第三階段,是關盼盼生命的盡頭。她已不記得在燕子樓中度過了多少日夜,只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已近枯竭,或許消逝,或許解脫。
在徐州一帶本就素有才名的關盼盼,因這種忠于舊情、守節(jié)不移的精神,贏得了遠近許多人的憐惜和贊嘆,當?shù)夭簧傥娜硕荚鴮懺娮?,歌頌其人其事?/p>
元和十四年,曾在張愔手下任職多年的司勛員外郎張仲素前往拜訪白居易。張仲素對關盼盼的生活十分了解,和當?shù)氐钠渌娜艘粯樱矊ζ淝樯钍毓?jié)一事十分感動,再加上關盼盼曾與白居易有一宴之交,又極為仰慕大詩人白居易的文采,因此張仲素帶了關盼盼寫的這三首《燕子樓》給白居易觀閱。
白居易讀后大為感嘆,或許他也沒想到只和他有過一面之緣的關盼盼竟如此專情。白居易不由提筆,和詩數(shù)箋。
白居易的和詩中,先是表現(xiàn)出對關盼盼孤身世外、守節(jié)不屈的嘆惜,充滿了對往事不復的黯然神傷,也表達了對關盼盼的無限同情。接著筆鋒一宕,寫下“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薄案栉杞坛尚牧ΡM,一朝身去不相隨。”的句子。語意直白露骨,竟是勸關盼盼以死殉夫。
張仲素回到徐州,把白居易的和詩帶給了關盼盼。關盼盼讀罷也和詩一首:“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相隨?!弊源?,關盼盼開始絕食,一心求死,十日而亡。據(jù)說徐州一帶文人聽聞此事紛紛寫詩相勸,然而終究無濟于事。
關盼盼在看到白居易的詩時,她或許不是憤怒的,但一定是絕望的。如果她真的貪圖所謂貞潔烈婦的美名,大可在張愔剛病逝時一死了之,以全名節(jié),何必在燕子樓苦苦守候這十數(shù)年。關盼盼一定也是失望的,她在回復白居易的詩中,既有自白,更有幽怨,也有對命運不公平的悲憤。她在詩中稱自己是“形同春后牡丹枝”,顯然是承襲當年白居易夸贊她的“風裊牡丹花”之句,當初風華正茂時白居易盛贊她時的喜悅,儼然變?yōu)槟昀仙ズ蟊恢S不死的可笑。她無法理解,她仰慕的大詩人白居易,不但不理解她的痛苦與堅守,反而諷其不死,因此她說白居易是“舍人不會人深意”。不被理解的人最為痛苦,本就生無可戀的關盼盼直接用自己的死亡回擊了白居易。
關盼盼臨死時,提筆寫下“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這句話顯然是針對白居易的,在關盼盼心中,經(jīng)此一事,白居易儼然不再是她曾經(jīng)仰慕一生的大詩人、大文豪,而是像一個幼稚無知的孩童,他不懂得愛情的珍貴與堅守的意義,反而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逼自己走向絕路。
白居易得知關盼盼的死訊后大為后悔,卻為時已晚。從他的和詩中可以看出,他對關盼盼本也是充滿同情的,只是他認為,既然關盼盼能為張愔獨守空房多年,為什么不再往前一步,留下貞潔烈婦的好名聲,成為千古美談?以封建主義時期的道德標準來看,生前相伴、死后相隨是女性一種崇高的美德,節(jié)操與美名往往比生命更重要,這種世俗的藩籬連白居易也無法跨越,不能免俗?;蛟S關盼盼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會毅然赴死,白居易的觀點出現(xiàn)代表著一種信號,一種道德輿論上對關盼盼的態(tài)度轉變,焉知未來不會有更多人持相同的觀點呢?關盼盼顯然預見了這種道德困境的必然出現(xiàn),她自知無法面對,也無法解決,只能自我終結。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與其說關盼盼是死于白居易,不如說是死于當時的輿論,死于封建主義時期強加在女性身上的道德枷鎖。
斯人已逝,紅粉成灰。白居易晚年歸隱洛陽香山,自知時日不多,便遣散了自己的兩位愛姬,或許他也不想她們再重蹈關盼盼的悲劇。
參考文獻:
[1]艾治平.歷代絕句精華全解[M].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
[2]劉維.焦淑清.白居易傳(上、下)[M].遼海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