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蓓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迅猛發(fā)展,單位在市場經濟中早已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經濟實力的與日俱增,單位作為主體在犯罪領域也日趨活躍。因此,對單位犯罪的研究也逐步變成刑法理論和刑事立法研究的主流。理論界對單位犯罪相關問題的爭論從未停歇。特別是對于單位犯罪處罰制度方面的爭議更是層出不窮。本文通過對完善單位犯罪處罰制度必要性加以分析,進而提出具體的完善辦法,以期能為改進刑罰制度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關鍵詞:單位犯罪;處罰;刑罰
我國現行刑法對單位犯罪采取的單罰制和雙罰制結合的處罰措施,就是要么單獨對單位采取罰金的處罰,要么對主要責任人追究刑事責任,而對單位采取罰金的懲罰方式。但是從實踐來看,這樣的處罰方式并不合理,導致刑罰體系以及刑種的設置并沒能夠結合單位犯罪的具體情況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沒有真正起到預防和打擊單位犯罪的作用。因此,應該對單位犯罪的處罰制度進行反思和改進。
一、完善單位犯罪處罰制度的必要性
根據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單位犯罪實行單罰制和雙罰制相結合的原則,也就是說無論怎樣對單位最多只能處以罰金刑。罰金刑是一種財產刑,針對單位罰沒一些經濟利益,這種處罰方式一是如果過少的話不能對單位其他人員產生很強的震懾效果。二是如果過多則有些單位本身難以承受。三是有些單位犯罪除了直接責任人員其他單位成員并不知曉,如若罰沒單位的錢財不免對其他完全無責任人員顯得不公。四是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在單位違法上面有交叉重疊,沒有很好的將單位違法和單位犯罪的處罰力度配置始終,造成嚴重的單位犯罪應當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停業(yè)整頓的,司法機關無權進行行政處罰,而有些輕微的單位犯罪只需要判處罰款的本應適用行政處罰即可起到效果卻被歸納到刑事犯罪里還因過于輕微免除處罰。綜上所述,我國現行法律對單位犯罪的處罰制度沒有充分考慮到單位犯罪的特殊性,沒有將刑罰運用得當,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進增設新的處罰措施。
二、完善單位犯罪處罰措施的方法
(一)明確罰金刑的數額范圍
我國刑法原則第一條就是罪刑法定原則,即“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處罰”。既然所有的定罪量刑都應該依據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來,那么在法律上明確量刑的范圍就相當的重要。在我國刑法里對單位進行罰金處罰只有一種方式就是無限額罰金,所謂無限額罰金就是指不會規(guī)定罰金的確定數額,而在具體案件當中由法官根據案件的社會危害性以及單位經濟狀況而行使自由裁量權自行決定罰金的具體數額的一種方式。這種處罰方式是一種絕對不定期刑。那么按前述來說,罪刑法定原則是禁止絕對不定期刑,這樣的處罰方式就違反了刑法的基本原則,使得人民法院對單位判處刑罰時缺少法律上的參考依據,全靠法官自由裁量極有可能出現同案不同判的情況,因此,有必要將我國的罰金刑予以明確化。據筆者了解法國對于罰金刑就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按照法國刑法典第131-37條和131-38條之規(guī)定,法人犯重罪或者輕罪可以判處罰金,適用于犯罪法人的罰金最高定額為懲治犯罪之法律規(guī)定的對自然人罰金最高定額的5倍。而法國刑法對自然人犯罪應判處的罰金數額都是確定的,因而對單位的罰金處罰數額相應也是確定的。這種方式是將單位罰金與自然人罰金聯系在一起,以自然人罰金為參考標準,我國可以借鑒法國這種罰金的確立方式,在刑法總則中規(guī)定單位犯罪罰金數額與自然人犯罪罰金數額的比例關系,而在分則中明確規(guī)定對各種具體的自然人犯罪的罰金數額或罰金幅度,這樣通過總則和分則共同來確立具體案件里的罰金標準。
(二)對單位犯罪設立新的刑種
雖然說罰金刑對于單位犯罪有一定的震懾作用,但是經濟利益畢竟是可再生的,即使被罰沒了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財產,追究了具體責任人得法律責任,但只要單位還有人在,不敢確定單位所剩之人還會不會心懷不軌,那么對以后該單位還會不會犯罪的防范還是顯得力度不夠。為了使得對單位犯罪的防范效果最大化,應對單位犯罪設立專門的刑罰種類,這也是現今國際上刑事立法的新的動向。在這方面我國可以借鑒西方國家關于單位犯罪刑罰處罰的有益做法,針對單位組織的特點,對單位犯罪配置獨立的刑罰處罰體系。具體分為以下兩點:
1.增設資格刑
資格刑是指剝奪、限制犯人享有或行使一定權利的資格的刑罰方法。我國可以借鑒西方國家關于單位犯罪刑罰的有益做法,針對單位組織的特點,對單位犯罪配置獨立的刑罰處罰體系。現行刑法規(guī)定的類似剝奪政治權利、驅逐出境這種資格刑并不適用于單位,如果要對單位增設資格刑,應該是采取能夠影響單位經營活動、營業(yè)資格以及單位榮譽的方式。比如:取消單位營業(yè)資格、限制單位營業(yè)活動。這些比起單純適用罰金刑更能起到預防和懲罰單位犯罪的作用。
2.公告制度
公告制度,就是張貼或公布裁判決定,即將單位的罪行以新聞報刊或其他視聽傳媒的形式公之于眾,從而形成對單位名譽上的損害,以達到譴責、懲戒犯罪單位之目的。有調查表明,將單位的犯罪行為公之于眾會成為對單位最有威懾力的懲罰方式。單位的名譽決定了它的經營前景,如果一個單位被掛上了有過犯罪前科的頭銜,那么社會上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會對這個單位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從而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不愿再和這種類型的單位進行合作。因此,我國刑法有必要建立單位罪行公布的刑罰制度。至于在什么樣的媒體或報刊上公布以及用怎樣的方式公布、公布的費用等可由各級人民法院指定負責。
單位能夠觸犯的罪名在刑法分則里不算多,但作為一個重要的犯罪主體,單位犯罪的相關規(guī)定相較自然人犯罪規(guī)定還不盡詳細和合理,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摸索,希望能繼續(xù)改進和完善這方面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