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笑冉
摘 ?要:武術擁有極強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實踐價值,是集健身性、實用性、養(yǎng)生性、文化性為一體的最佳鍛煉方式,通過各個高校對武術選修課的普及,是對其最好的傳承路徑。但在武術教學中情感投入和學習認知是重要的兩個環(huán)節(jié),也最容易被忽視。本文研究情感投入和學習認知行為是為了將任務需求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以此更好發(fā)揮好武術選修課的作用。
關鍵詞:武術選修課;情感投入;學習認知
1情感投入及學習認知對武術選修課的重要意義
1.1武術文化背景及現(xiàn)狀
武術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tǒng)體育的典型代表。武術選修課的開設目的是為了讓高校的學子們能更加深刻直觀地了解武術文化,以動作為素材展開教學,通過套路,搏斗等相關形式,起到讓學生切實感受武術魅力,達到學習與傳承。在西方現(xiàn)代體育席卷全球的今天,傳統(tǒng)武術的發(fā)展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毋庸置疑,普及是發(fā)展的基礎。而高校的普及性使得武術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成為了在全社會普及武術運動的重要途徑。目前來看,越來越多的高校在大學期間開設了武術選修課程,但由于教學方式、內容、師資、設備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武術在構筑終身體育體系中的作用受到極大的限制,尤其是非武術專業(yè)學生對武術的認識出現(xiàn)了諸多偏差[1]。
1.2情感投入及學習認知研究意義
武術的價值之大,但卻不能及時的在高校課程中得到應有的重視,很大一方面是學習者的情感投入和學習認知行為不夠。列寧曾指出:“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動力性功能,對改善認知,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梢娗楦械耐度氤潭仁菍W習的動力之一。
在教學過程中,PISA認為,學習投入指的是對學習的一般情感和他們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程度。而情感投入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情感的投入程度,即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中伴隨的積極情感。Newman對投入進行了界定,認為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心理投資和努力。他強調學生心理和情感上的體驗。
2情感投入的原理構建
阿斯汀在其之前提出的I-E-O理論模型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參與理論。認為大學生是在其已有經(jīng)驗與大學經(jīng)驗的整合過程中獲得發(fā)展進步的:首先,學校為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其次,學生在有效利用各種條件和資源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中,并通過良性的互動與整合,得到發(fā)展。而一所大學是否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校活動之中,是評估其教育質量高低的關鍵指標。
所以在當代大學生的教育教學中,要想充分調動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引導學生建立主動探索的思維模式,就必須要加強起自身的情感投入,構建合理的情感投入模型,將微妙的學習情感融入每一個武術學習環(huán)節(jié),以期達到教學相長,是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3.如何引導大學生建立對武術選修課的正確認知
3.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武術選修課文化價值及功用價值
武術選修課的開設不僅僅是在于實踐教學課程,理論課程的教育教學也很重要。武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悠悠歷史長河中所凝結而來的,并且不同地區(qū)的武術代表了不用地區(qū)的特色文化,武術是文化研究一個地區(qū)人文的活化石。所以只有通過理論課的教學才能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了解武術文化背景,了解自己所擔負的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引導學生對武術樹立正確的客觀的認知。
由于現(xiàn)在武術電視電影的興起,許多非專業(yè)的學生對武術的功用價值產生了許多偏差的認知,僅僅覺得武術是用于打架,搏斗,表演。武術的第一功用是搏擊,但武術的終極價值是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是一個人在思想、道德、學識、技藝等方面,自覺地進行學習、磨煉、陶冶和提高的實踐活動,以及經(jīng)過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終實現(xiàn)的程度和達到的境界。它是傳統(tǒng)文化中,對個人成熟、個體社會化的一個較高要求和期待,而武術恰恰具備這種功能、實現(xiàn)這一過程[2]。在武術練習中,最基本的功法練習就是站樁、蹲馬步等。這些練習都能讓人靜心修性,克服焦慮和浮躁,去除雜念、轉變觀念,并提高對人生和社會認識。有的拳種也能讓人心靜體松,達到完善人格作用。所以,只有通過理論教學的鋪墊和實踐課程的的正確感受才能充分引導學生對武術樹立正確的認知。
3.2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認知能力和行為選擇
如今的高校大學生更多的學習方式會是采用自我調節(jié)學習。自我調節(jié)學習是指學習者主動激勵自己并且積極使用適當?shù)膶W習策略學習.它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分為計劃階段、行為表現(xiàn)階段、自我反思階段三個階段。在高校的教育教學中。要了解大學生對武術的真實需求,提高教學質量,在武術教學上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產生對武術學習的動機,從而主動選擇武術學習。通過專業(yè)的教學老師培養(yǎng)學生對武術的認知能力,以生動的教學魅力增加學生主動性的選擇武術選修課的行為能力。
4結語
武術文化博大精深,只有將武術普及才能大范圍達到傳承效果。武術課程教學不單單是肢體學習,其理論學習的價值也是不可忽視的,要讓學生更加深入認識到精神層面的內涵。當代的高校學子們作為民族文化未來的傳承者和接班人,增強他們對文化的認同感及傳承意識,引導他們對武術選修課樹立正確的認知是保護民族文化長久不衰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馬克.伊犁師范學院武術公共選修課學生對武術的認知研究[J].武術研究,2016,1(06):57-60.
[2] ?井厚亮,閆民.武術現(xiàn)代發(fā)展問題思考[J].武術研究,2017,2(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