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0日是大部分中小學生返回學校開始新學期學習的日子,但是大部分學生留在了家中,這是因為2020年寒假,我國遭遇了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為了更有效地防控疫情,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開始了居家學習。戴上耳麥,面對屏幕,端坐桌前,教師成了“最美主播”,學生成了“忠實聽眾”。學習和交流的時空無限延展,別樣的課堂,有著別樣的味道。
延長的假期:價值重建與學生立場
特殊時期,教師的教育形式已變成在線教學與遠程指導。特殊形勢下,教學效果的達成其實就是教學目標的達成。而價值定位,是形成教育目標和方向的基礎,也是形成較為明晰的教育主題、主線的基礎。因此,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思考這個特殊假期的價值定位。
特殊假期的教育價值定位不僅要關注教師需要和教學需要,更要關注學生需要和學習需要。我們常說教書育人,教育是以人的生命為本位,需要教育者從知識學習的人本化出發(fā),引導學習者發(fā)展個性、展現(xiàn)自我。體認并尊重學生的成長需要,一定程度上就會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促使其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假期是學生獨立成長的寶貴時光,在這個特殊時期,為了增強教育教學效果,居家學習和生活也應該凸顯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當然,我們在專注學生成長需要時,可以適當參照學生的個體視角。為此,延長假期的教育教學設計,不妨給學生一定程度上的“私人訂制”。
特殊時期,我們不僅要關注需要,發(fā)現(xiàn)突破的可能,還要走出束縛,尋找突破的空間。而走出束縛,需要我們堅守學生立場,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雖然特殊的教育教學空間減少了師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但是我們可以進一步審視師生交往的內(nèi)在構成,挖掘可以擴展的交往形式。比如,我們可以積極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各種社交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白x·經(jīng)典潤心”,讓學生閱讀經(jīng)典名著,在書海暢游,豐富學生的假期精神生活?!袄L·知識入心”,讓學生制作防疫戰(zhàn)疫知識小報,樹立科學意識,提升科學防疫的能力?!芭摹鬟f愛心”,讓學生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拍攝宣傳正能量的小視頻,傳遞溫暖和愛心……以上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線交流和展評,提升師生、生生線上交往的意義和能力。
特殊時期,教師要想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更要在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在時間安排上,教師既要準備好線上輔導,也要和家長密切溝通,明確學生的短板或弱項,留給學生假期查缺補漏的時間;在學習項目上,教師既要設計學校或班級共同的學習項目,也要提供符合學生個人興趣愛好的項目;在學習形式上,教師既應該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也應該引導學生開展基于線上(網(wǎng)絡)的團體或小組合作學習;在作業(yè)類型上,教師既可以布置書面作業(yè),也可以布置發(fā)展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一技之長的藝術作業(yè)以及家務勞動和線上(網(wǎng)絡)志愿服務等作業(yè);在資源供給方面,除了提供與教材配套的學習資源,教師還可以借助“網(wǎng)上圖書館”“網(wǎng)上博物館”“網(wǎng)上科技館”“網(wǎng)上展覽館”等收集和開發(fā)形式多樣、內(nèi)容多元的學習資源。
延伸的課堂:關系孕育與交往共生
假期延長,課堂延伸。我們深知,沒有學生參與的課堂不是真課堂,沒有學生的自主學習就不會有他們的自主成長。關系孕育、交往共生理應成為延伸的假期的教育特征。
延伸課堂,建設“生活圈”是關鍵。
建設適宜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生活圈”,讓學生在特殊的時空和場景中,自覺或自發(fā)地參與與自己相關的生活世界的交往實踐活動,將有助于學生“離校不離學”。
延長的假期里,課堂從教室移到家庭,學生的生活圈變得狹小,學生的課堂交往活動只能依靠網(wǎng)絡完成。教學是師生雙方雙向交流的活動。在一些線上課堂,由于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即時學習狀態(tài),教師的引導作用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師生之間往往只是單向聯(lián)系,雖然只隔著屏幕,但心理距離依然遙遠。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必須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在空間受限、交往受限、管理受限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除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更要關注他們的動機、興趣、感情、意志(習慣)等。在學習內(nèi)容上,教師可以圍繞教材設計,也可以進行跨章節(jié)、跨學科整合,還可以圍繞當下的熱點進行探究式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學環(huán)境的改變必然帶來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教學媒體、師生角色的轉(zhuǎn)變。為此,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還必須考慮上述要素的改變,制定出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活動方案。
學生的“生活圈”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場域。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主動介入,教師要使學生有參與感、存在感、價值(效能)感。課堂的重建,一定意義上是學生主動發(fā)展的需要??挂咂陂g,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健康教育、科學教育都要逐漸進入課堂。教育需要這樣的因時而動,也需要這樣的“借題發(fā)揮”。當然,如果教師把握不好,會讓人有“硬性植入”的感覺,讓學生“水土不服”以至知識難以消化。這就需要教師重新審視教育的切入視角,以及可能擁有的彈性空間,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學有所獲。
延伸課堂,還要打造“共同體”。
延長的假期里,我們要注重生生關系、師生關系、家校關系、學生與社會關系的整體構建,將學校、家長、社區(qū)、社會等各種資源進行有機統(tǒng)一,融通各種關系,打造學生假期學習生活共同體。延長的假期里,學生的學習生活實踐離不開教師和家長的指導。教師要進行整體規(guī)劃,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采取動態(tài)化管理的模式,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同時,家長在學生假期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居家學習,家長既是孩子學習的督促者,也是孩子學習的參與者、建設者。良好的家庭氛圍、積極的親子關系、順暢的家?;?,是影響孩子在假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家長要以孩子的立場和視角,給他們創(chuàng)造適宜的學習和生活空間。比如,除了引導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外,家長可以利用假期和孩子進行深入談話,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可以制定一個共讀計劃,使孩子在書香浸潤中成長;還可以與孩子一同針對新聞報道的抗疫事件展開討論,分享彼此的觀點和思想等。
特殊時期,為了發(fā)揮家校聯(lián)動的作用,教師可以幫助家長建立“學生假期學習實踐·家長助學賬單”,讓家長對學生的假期進行日?;?、精細化管理,做好學生假期安全保障工作,及時向教師或?qū)W校反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動態(tài)。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適時開展“家長課堂”,宣傳防疫知識,讓家庭真正成為防疫戰(zhàn)疫的重要力量。延長的假期,延伸的課堂,這給每一個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課題。
(穆曉立,教育碩士,曾任報社編輯,中國教育學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特約觀察員,全國優(yōu)秀教師,山西省模范教師,全國“四項全能”語文教師,太原市“時代新人優(yōu)秀宣講者”,太原市優(yōu)秀班主任。先后在國家級、省級期刊發(fā)表多篇科研論文和教學案例。曾榮獲中國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全國班集體建設暨班會課評審觀摩活動高中組一等獎”,其設計并撰寫的課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被浙江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實習編輯:祝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