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泉林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與閱讀能力顯得十分重要,通過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便于學生快速掌握所學知識,并將其運用于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jù)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積極性。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進行了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措施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促進學生閱讀興趣以及閱讀能力的提高,成為當前語文教師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而要實現(xiàn)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使學生能夠進行主動學習,進而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闡述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些措施和方法,希望起到積極作用。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的意義
1.有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構建。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還較為感性,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與表達能力,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促使學生多角度的看待問題,進而快速的消化和理解相關內容。
2.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使學生逐漸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的措施
1.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強化其閱讀能力。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教學方法的合理設計外,還應該注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認知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一些有針對性、層次性的問題,最終通過對不同層次問題的分析與解答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看法,進而在實現(xiàn)自我表達能力的基礎上,提高所有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向學生講授“要下雨了”這篇文章時,為了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啟發(f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魚出水面,燕子低飛”的圖片,這些生動的素材使學生明白了雨前動物的生活特征,進而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又如,在講解“日月潭”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日月潭的美麗景色,這時學生在聽覺視覺的雙重刺激下,就會對文章內容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就會主動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2.通過討論分析,強化其閱讀能力。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多角度的分析總結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能力,最終通過閱讀得到收獲和啟發(fā)。
例如,在向學生講授“小壁虎借尾巴”這篇文章時,教師在正式講解之前,可以通過設計的“小壁虎尾巴在哪里?”“小壁虎能不能找回自己的尾巴?”等探究性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如可以要求學生與同桌進行討論交流,最終將相應的觀點進行梳理與總結,接著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對梳理出的觀點再一次的進行討論與分析,最終通過分析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3.注重文化解讀,拓寬思維的廣度。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對文化的解讀,通過文化解讀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與寬度,通過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文章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與認知之后,就會在學習時更快的進入相應的情境,同時也會帶著自己的觀點進行思考,最終在多角度文章分析的基礎上完成學習。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賣火柴的小女孩”這部分內容時,當學生初讀這篇文章時,學生多會對小女孩的悲慘命運而感到同情,但這時學生往往還沒有掌握文章的內涵,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提出:“為什么小女孩有著如此悲慘的身世,文章中最后出現(xiàn)的幸福、微笑、美麗等字眼,又是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呢?”通過這一系列的設問,學生就會“精讀”或“重讀”一遍文章,最終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同時在精神層面上使學生獲得了足夠的體驗,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4.注重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其根本目標是實現(xiàn)所有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通過有效的合作與交流,實現(xiàn)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相互促進。
例如,在進行教學活動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回答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問題,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最后得到解答案,進而在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前提下,實行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達到積極的學習效果。
三、結束語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離不開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同時也離不開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因此作為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在首位,同時在講解過程中要傳授給學生相應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
[2]鄭麗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J].現(xiàn)代交際,2011(8).
[3]陳學農(nóng).試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亞太教育,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