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委婉語是人類語言使用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英漢兩種語言中都存在著大量的委婉語,本文旨在對英漢語言交際中經(jīng)常運用的幾類委婉語進行對比分析,比較兩者的相同點和差異,以加深對英漢兩種語言文化的了解。
關(guān)鍵詞:委婉語;英語;漢語
1.委婉語的內(nèi)涵
委婉語在英語中稱為euphemism,它源自希臘語euphēmizein,其中eu-的含義是well,-phēmē的意思是speaking,加起來的意思即“說好話”。委婉語是使用較含蓄的語言表達各種強烈的、難以啟齒的話語,是人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文雅的語言表達形式。恰當?shù)厥褂梦裾Z,可以減少因為直截了當?shù)拇朕o而產(chǎn)生的種種不愉快的聯(lián)想,使溝通更加順利。語言是文化的反映,英漢兩種語言中都存在著大量的委婉語,兩種語言中的委婉語在表達形式及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上既有相同之處,也存在一些差異。
2. 常用英漢委婉語的對比
2.1 有關(guān)“死亡”的委婉語
幾乎在所有文化中人們都忌諱直接談及“死亡”,在語言交際中總是回避它,因此大量與死亡相關(guān)的委婉語就應(yīng)運而生。西方人一般信奉基督教,認為人死之后升入天堂與上帝同在,從而使靈魂得到拯救,因此多數(shù)用比喻的手段陳述這一事實,表達了人們一種要去天堂,要去極樂世界的良好愿望。在英語中常用pass away,to breathe your last(咽下了最后一口氣),to go to heaven(去天堂),rest in peace(安息),to go to another world(到另一個世界去了)等說法來婉稱“死亡”。而在中國文化中,神仙一樣的生活是人們向往追求的狀態(tài),所以中國人往往用仙逝、去世、駕鶴西去、了結(jié)塵緣、謝世、歸天、長眠、故去等詞語,把死比作像神仙一樣飄然而去,不再在人世上遭受苦難了。
2.2 有關(guān)“年齡”的委婉語
西方人崇尚個人主義,個體隱私及私人權(quán)利都是他們極力保護的,不想被人知道,更不想受到外界的干預(yù)。年齡涉及個人隱私,是西方人很忌諱的話題。人們很忌諱用old man或old woman指稱老年人,而用the elderly,senior citizens(年長者),advanced in age(高壽),golden ager(黃金年齡的人)等委婉語作為替代。漢語中類似“年老”的委婉語也有很多,如古稀之年,高齡、高壽,桑榆,耄耄,夕陽紅等。但是,在提倡“尊老愛幼”傳統(tǒng)美德的中國社會,老年人普遍受到尊重,“老”字也隱含敬意,同時還是資歷和地位的象征。例如,在漢語姓氏前后添加“老”字以示尊敬,如王老,老李等。再如“老前輩”、“老師傅”、“老職工”等稱謂中,“老”字是成熟、閱歷和學識的代名詞。
2.3 有關(guān)“疾病”的委婉語
疾病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愿直接提及,常常用委婉語來表達的一個方面。在英語中,為了考慮聽者的心理感受,常用委婉語來避免直接提及疾病的名稱。例如,英語中把殘疾人稱為 “the lessable”,把“耳聾”稱為“hard of hearing”,用“the big C”(大 C)和“l(fā)ong illness”(長期生病)來代替 cancer(癌癥);或用疾病的縮略形式來代替疾病的名稱,把“肺結(jié)核”稱為“TB”,把“性病”稱為“VD”。在漢語中人們對待疾病同樣如此,漢語中常把身體有病稱為“欠安”或“有恙”,把“瞎”稱為“盲”,把“耳聾”稱為“耳背”。這些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對病人直言的刺激和傷害,表現(xiàn)出適當?shù)亩Y貌,體現(xiàn)了語言文化的高度發(fā)達。
2.4 有關(guān)“職業(yè)”的委婉語
一些委婉語的使用,在字面上提高了某些職業(yè)或行當?shù)募墑e。其中有一種較常見的傾向,就是讓這種名稱聽上去很有點專業(yè)味道。對某些職業(yè)并非十分光鮮工作者來說,他們對其社會地位十分敏感,借助委婉的語義揚升,可以將職業(yè)更加體面化,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比如,用“sanitation engineer”代替“cleaner”(清潔工),用“footwear maintenance engineer”代替“bootblack”(以擦皮鞋為生的人),用“farm manager”代替“peasant”(農(nóng)民)等等。為了表達政府和社會對清潔工工作的認同和褒獎,漢語中也出現(xiàn)了“城市美容師”這樣的職業(yè)委婉語。再如,“保鏢”是個古已有之的職業(yè),但這個稱謂常常使大家聯(lián)想到“打手”“隨從”,所以現(xiàn)在有些已經(jīng)將私人安保人員稱為“安全顧問”。
3.結(jié)語
通過以上英漢委婉語的例子對比可以看出,英漢語言中都采用拐彎抹角或令人愉快的說法來避免交際過程中犯忌,但由于社會文化的不同,英漢兩種語言委婉語的表現(xiàn)形式和內(nèi)涵也稍有差異。熟悉和掌握英漢委婉語,了解兩種語言的共性和個性,不僅可以從中窺視英漢語言中所蘊含的社會心理和文化習俗,還能增強語言交際能力,減少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錯誤及障礙。
參考文獻
[1] ?陳彥彥.從英漢委婉語對比看中西方文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12):162-163.
[2] ?崔明.英漢文化中的委婉語應(yīng)用對比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0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