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浪漫主義畫家們喜歡把自己鐘愛的人、物和場景畫在一起,并不在乎是否真的出現(xiàn)過這樣的畫面,名畫《弗朗茨·李斯特彈鋼琴》就是很經典的例子。
這幅畫的作者約瑟夫·丹豪澤(Josef Danhauser)1805年出生于奧地利,是當時重要的藝術家之一。除了這幅名作,他還有一幅被人熟知的作品就是《貝多芬遺容》,是他在貝多芬去世不到12小時內完成的,非常真實地把貝多芬當時的狀態(tài)記錄了下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和音樂家來往非常密切的畫家。
這幅畫中的主角,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被人們稱為匈牙利鋼琴之王。他將鋼琴的技巧發(fā)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轟動當時的樂壇,受到人們近乎狂熱的喜愛。1840年,畫家丹豪澤受鋼琴制造商格拉夫的囑托,創(chuàng)作了一幅李斯特演奏的場景,還把李斯特的好友都一同繪制在畫作里,虛構了一場極為高雅的音樂沙龍。
畫中的人物都是李斯特的好友。畫面的視覺中心是正在演奏鋼琴的李斯特,站在他身后的是著名的歌劇作曲家羅西尼和著名的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再往右一位英俊的男子正是法國著名作家雨呆,彼時他的著作之一《巴黎圣母院》已經發(fā)表,名聲早已響徹歐洲。雨呆的右前方坐著被稱為通俗小說之王的大仲馬,《三個火槍手》和《基督山伯爵》都出自他的筆下。
畫面遠處的墻上,隱約看見已經過世的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側面像,他是李斯特最為欣賞的詩人。李斯特此時正專注于演奏之中,動情地抬頭仰視鋼琴上的貝多芬胸像。這些著名的作家、音樂家們被李斯特的琴音吸引,他們暫停了談話,放下手中的書。從臉上的神情可以看出,他們在用心地聆聽,李斯特的琴聲已經觸動了他們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