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
現(xiàn)實中有一些人,看上去與世無爭,人畜無害。美名其曰淡泊明志,寧靜致遠(yuǎn)。其實,實際情況自己知道,主要是因為眼高手低,只好龜息養(yǎng)生,一動不動。這種人淡泊卻沒有志,寧靜卻走不遠(yuǎn)。
然而為什么一定要走很遠(yuǎn)呢?
淡泊卻沒有志,寧靜卻走不遠(yuǎn),也挺好!就好比一場戰(zhàn)爭,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有沖鋒陷陣的,有幕后指揮的,有后勤保障的,有敵后破壞的……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是將軍,否則這仗沒法打,就成了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了。世界上不可能每個人都有“志”,都想走“遠(yuǎn)”。于是,各安天命,看來是隨遇而安的最佳說辭。
其實,如同優(yōu)雅不是訓(xùn)練出來的,而是一種閱歷一樣;淡泊不是偽裝出來的,而是一種沉淀。寧靜也是一樣,比如心欲靜而朋友叫喝酒不止,自己沒忍住,一不小心又喝嗨了。就不是真正的寧靜。
人生因淡泊而優(yōu)雅,生活因?qū)庫o而恬適。不爭不搶,不會吃相難看,面目猙獰。當(dāng)然,這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有實力而不搶,那是境界;還有一種是因為夠不著而不搶,那是自知之明。大多數(shù)人貌似更多的屬于這第二種情況。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畢竟很多精彩大都是別人的,你踮著腳尖未必夠得著。
退而求其次。但淡泊不等于沒有期望,萬念俱灰那不叫淡泊,淡泊是一種清燈古卷里與紅袖添香同在的灑脫。淡泊卻沒有志,不是真淡泊。那叫逃避現(xiàn)實,也非看破紅塵。寧靜不等于沒有追求,靜止?fàn)顟B(tài)那不叫寧靜,寧靜是一種世事我曾抗?fàn)幎蓴〔槐卦谖业姆秲?。寧靜卻走不遠(yuǎn),不是真寧靜。那叫你永遠(yuǎn)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人生如草木,枯榮無常;生命如流星,短暫無奈;歲月如刀劍,冷酷無情。風(fēng)霜雨雪天經(jīng)地義,喜怒哀樂人之常情。自己的道路自己走,自己的志向自己定,自己的生命,必須由自己來完成。至于你淡泊明什么志,寧靜致哪里遠(yuǎn),那是自己的選擇。
也許是社會太浮華,缺什么就強(qiáng)調(diào)什么,“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yuǎn)”這八個字經(jīng)常受到厚愛,裝裱懸掛于各級各類辦公室、書齋;被當(dāng)成座右銘的,并不會是少數(shù)派行為。墨西哥有一個寓言故事: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有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都很奇怪地問: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他。人們走得太快后就停下來看看那八個字。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yuǎn)。此聯(lián)出自《三國演義》第37回。此聯(lián)來自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當(dāng)時不知諸葛亮有沒有大筆一揮,裱起來,掛在草堂里呢?估計浮躁的人生和情緒在諸葛亮?xí)r代就有了,否則也誕生不出這樣的經(jīng)典句子。人們的心態(tài)和1700多年前如此相似。穿越千年,絲毫不見衰減,可見這是人類的通病。
我仿佛看見五十四歲的諸葛亮,對著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說:吾兒啊,你且牢記這八字真言,若做不到……也沒關(guān)系。
這么一想象,我便放心下來,該睡睡,該吃吃。完全沒有了經(jīng)世濟(jì)用、傳承家學(xué)的雄心壯志,只余下安身立命、賺碗飯吃的裊裊炊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