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翰卿
從教30年的王樹玲從去年起開始擔任河西區(qū)梅苑小學的黨支部書記、校長,同時她還是數(shù)學學科高級教師、河西區(qū)特級教師。然而,這些頭銜并沒有沖淡她對教學工作的熱忱。
近日,記者采訪王樹玲時發(fā)現(xiàn),盡管成為一校之長,但教學出身的她聊得更多的仍是教學。作為“技術(shù)型”校長,盡管日常管理事務繁忙,但她仍然沒有放棄熟悉并喜愛的課堂,堅持為學生上課,并帶領(lǐng)新青教師共同成長。
在教學中,王樹玲積極投身課改,逐漸形成了自然、親切的教學風格。她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并多次組織學生開展實踐類活動。在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時,她組織學生進行測量練習,并以學生自主活動的形式來完成。那天一上課,她就對一年(3)班學生說:“這節(jié)課,請你們分組帶上測量工具到操場上去測量,愿不愿意?”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愿意!”她繼續(xù)說:“一、請你量出立定跳遠的成績;二、量量你跨兩大步大約有多長?三、測量任意物體的長度?!睂W生們聽了以后,高興地歡呼起來。
隨后,王樹玲帶學生一起來到操場,他們?nèi)宄扇旱刈詣臃殖闪诵〗M,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有秩序地開展了測量活動。只見每組的組長組織大家排好隊,按順序地跳,每跳一個學生,先用粉筆在地上畫線,再由兩個同學去測量,有的幫著找起點,將尺的“0”刻度對準起跳點,再將尺伸直,對準終點線;有的將結(jié)果告訴跳遠的同學并記錄下來。
在整個測量過程中,她沒有給學生講解方法,完全是由學生自己親身實踐得到的答案,這樣學生不但掌握了測量方法,還提高了實踐能力。在測量任意物體長度時,他們都積極測量別人沒有去量的物體,有的量了樓間距的大小,有的量了從地面到窗戶的高度,還有的測量了同學的身高。而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先是集體商量,實在解決不了,才來找老師幫助。王樹玲表示,在這次測量中,每個人都在參與,沒有一個人走神“開小差”,他們都自覺地去做,因為活動是他們感興趣的事情。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王樹玲還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應用所學內(nèi)容解決實際問題是數(shù)學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在教學中,她經(jīng)常利用鞏固運用的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整理思路,展示自己,發(fā)展思維。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之后,她利用電腦演示一組邊的長短不一的角,由學生觀察本組電腦上的角,比一比看看誰大誰小,學生親自在電腦上操作,移動每個角,進行比大小,從而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guān)系,而是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guān)系。在這之后,出示了三個大小不一的角,讓學生比出誰是最大的,誰是最小的。通過操作,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對角大小的認知,并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在課的最后,王樹玲還設(shè)計了一個思維拓展題,讓學生去討論“用剪刀沿著一條直線剪下長方形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會有幾個角”這一問題,學生討論后邊匯報邊進行電腦演示,不同的剪法以及不同的結(jié)果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他們通過觀察剪、切的過程,匯報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僅個性得以張揚,而且思維能力得到了拓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
管理和教學之余,王樹玲還非常重視對于新青教師的培養(yǎng),并親自收徒,不分學科、不分年級地走進了教師的課堂,指導教師共同研究。久而久之,王樹玲在教師心目中的地位與日俱增。這不僅提升了青年教師的水平,而且對學校的日常管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