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匯集了各行業(yè)女性的智慧與成果,傳遞她們關于年齡、職場、家庭的智慧之光,也傳遞她們的耀目成就,希望這股力量,鼓勵你走得更遠、更沉穩(wěn)。我們一起步履不停,保持生長!
對于“timing”的焦慮是沒有必要的
對于很多女性來講,最大的障礙是“timing”。很多人都會認為“我到了什么年齡就一定要去干什么事兒,比如談戀愛、結(jié)婚、生子等”,從而放棄對自身、對事業(yè)的探索。其實很多時候,對于“timing”的焦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在當了四年中學老師后發(fā)現(xiàn),那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重新申請讀博,現(xiàn)在科研做得也非常好。我的建議是要克服那種“什么年齡段該干什么事兒”的心理。
——黃超蘭(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精準醫(y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lián)合中心研究員)
年齡焦慮比浪費時間更糟糕
我不同意網(wǎng)上說的“智力到40歲就下降了”的說法。能否做出成果取決于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完全有可能在40歲之后做出很好的工作。年齡焦慮在某種程度上比浪費時間更糟糕,不如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該處理其他事情就處理其他事情,按部就班的來。
——陳諧(凝聚態(tài)物理學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副教授)
能握得住的只有眼前的時光
二十多歲,對手里擁有的一切,只想控制以求永恒,因而為未來的諸多不確定而莫名煩惱,錯過些美好。四十多歲,知道凡人和事,沒有永恒不變,一念陰陽。唯一把握得住的,便是眼前的時光。
——馬伊琍(演員)
關于生活
坦率承認自己做不到
前幾天我問19歲的女兒,有這么一個忙碌的職場媽媽會不會覺得在成長過程當中有一些欠缺或者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我女兒說:“小的時候看到別人媽媽一直都會出現(xiàn)在每一個生日派對上,有一點點羨慕。但后來想,我有這樣獨立的媽媽,感到非常的驕傲,因為她設立了女性去追求自己夢想的榜樣。”所以,我想和很多掙扎在事業(yè)和家庭,特別是在時間平衡點上的媽媽們說:你不需要面面俱到,坦率地承認自己做不到,爭取家人或者同事的理解和支持,用誠實的態(tài)度來面對生活就好。
——楊瀾(媒體人,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
想好成為什么人,比成為什么樣的女性重要
很多優(yōu)秀女性首先是一個完整且有魅力的人,她們就算是男性也會很有魅力,會有熱愛、有向往、有堅定的信念,愿意全身心投入。想好自己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比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女性更重要。
——朱月怡(花點時間創(chuàng)始人兼CEO)
女孩要有自己的事業(yè)和生活
我這一生雖然平凡,但從兵荒馬亂的時代到新中國的誕生,再到現(xiàn)在國家繁榮富強,也算歷史的一個見證者。不管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我認為男女要平等,女性也應追求獨立和自由。我不贊同女孩子結(jié)婚了就要成為家庭主婦,她們應該有自己的事業(yè)和生活,并且有自己的收入。
——江敏慈(B站89歲UP主)
少談點戀愛,多讀點書
如果我碰到20歲的自己,要給她一點忠告的話,我會告訴她,與潮流保持距離,與人群保持距離,然后就是,少談點戀愛,多讀點書,因為大部分戀愛也不值得談。
——劉瑜(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沒有永恒不變的感情
女性要做到情感上自給自足,不要希望外面有一個從天而天降的支柱。希望在別人身上得到支持、得到溫暖、得到慰藉、得到一種永恒不變的安全,這是在做夢,這世界上沒有這樣的東西。
——胡因夢(作家,翻譯家,曾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女友》說:
女性的力量包容而強大,她們予世界以樂觀,予苦難以擁抱,予弱小以扶持,予生命以滋養(yǎng)。女性的力量不僅僅惠及女性自身,也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讓我們一起做平凡世界中的女英雄,共同乘風破浪吧。
中國95后,平權觀念最強
根據(jù)《中國婦女報》一項調(diào)查顯示,90后群體對于性別差異的感知越來越客觀,性別認知更平等,三觀最正,尤其是“95后”。
96.9%的95后女性認為男女擁有平權和發(fā)展機會;
82.8%的女性選擇聚餐時AA制,而不是男性埋單。
傳統(tǒng)的性別觀念上,僅有5.2%的“95后”女性選擇女人負責相夫教子,19.2%的她們認為女人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占所有年齡代際在該問題的比率最低。
女性幫女性,婦聯(lián)力量綻放光芒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農(nóng)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9300多萬,其中約一半是婦女。中國婦聯(lián)在助力婦女脫貧方面投入巨大精力,收獲了矚目的效果。
截至2020年5月,婦聯(lián)配合扶貧部門累計發(fā)放扶貧小額信貸677億元,扶持122萬婦女創(chuàng)業(yè)脫貧;聯(lián)合有關部門實施農(nóng)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項目,累計開展宮頸癌檢查9500萬人次、乳腺癌檢查3000萬人次,為16.22萬名貧困患病婦女提供了救助金;扶持創(chuàng)建636個“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帶動各地婦聯(lián)建設婦字號基地2萬多個,婦女創(chuàng)辦領辦的家庭農(nóng)場、“農(nóng)家樂”和合作社30多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