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奎
溫暖的陽光令人舒暢。香樟的香味彌漫在春日,把天地間一切夢想盈滿。陽光下,一輛輛公交車排成的長龍蜿蜒曲折。公交車滿載著我們全校同學,在喧鬧聲中向著陽光出發(fā)。
多日不見的陽光格外和煦,也分外珍貴,珍貴得就像我們畢業(yè)前的這次集體出游一樣。天空呈淡淡的藍色,云朵如凝固了一般。這是人間四月天,就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我們來到了古隆中。
走進古隆中,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隆中牌坊,古色古香,上面是用流暢典雅的行楷書寫的“三代下一人”。穿過牌坊,一條明亮而干凈的路向前延伸。偶爾有風吹過,兩旁郁郁蔥蔥的樹木便沙沙作響。每一棵樹都高大優(yōu)美,樹冠華蔭如蓋,淡的地方清淺如春水,明凈清晰;深的地方濃郁似流油,青翠欲滴。
走過一條通幽小路,可見一方池塘,池水碧澄,有游魚嬉戲。有風時,草木的清香從池那邊撲面而來,帶起粼粼波光,讓人想起朱熹筆下徘徊在池塘的天光和云影。池邊灌木和草地交錯分布,有鳥兒出沒其間。
再向前走,我們來到牡丹園。園中牡丹五彩斑斕,姿態(tài)萬千。紅色牡丹開花最盛,像大片的火燒云穿過支離破碎的樹影來到人間。但我最愛白色的那一朵牡丹,潤白的花瓣豐盈如玉,淡雅悠閑。再仔細一瞧,才發(fā)現,花朵素凈,花心處卻有極深的紫色,半掩半遮,好像只等春風來邀約,好來一場春風與牡丹的盛大演出。這像不像那隆中的主人諸葛孔明?
三顧堂里,有諸葛亮的塑像,雖是銅鑄,但眉目間仍可見一千九百多年前,那個用羽扇輕輕拂過這片江山的名臣雅相的風骨。三顧堂兩側,有他的文臣武將們,兩列排開,宛如出師前的點兵布陣。先生當年有沒有想過,后人會在他曾躬耕過的地方,建起他的祠堂呢?有沒有想過,即使“出師未捷身先死”,仍有高風傳后人?思緒飛轉間,院子里隨風飄拂的繡球花輕輕地蹭到我的臉上。這朵朵精致小巧的花簇擁在一起,淡淡的淺綠色層層疊疊,順著樹干的走勢向天空延伸,樹干間翻飛著游人們祈福的紅絲帶,美得不像人間,卻又恰到好處。